运输政策变迁的制度分析

运输政策变迁的制度分析

论文摘要

在众多运输经济学家和公共政策学家的研究中,运输政策一直是最主要的研究领域之一,但直到现在,运输政策尚未被上升到理论层面上加以系统研究。因此,对运输政策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不仅可以对运输政策理论做出一定的贡献,而且对中国今后运输政策的制定也将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主要运用制度分析方法对运输政策存在的理论依据、运输政策变迁的阶段划分、影响运输政策变迁的需求因素和供给因素等进行深入分析;并通过建立运输政策变迁的制度分析框架,对运输政策制定和实施层面进行深入研究;然后运用运输政策变迁的制度分析框架对运输政策发展比较成熟的美国和欧盟的运输政策变迁进行实证分析,总结运输政策变迁的动因及规律;最后对中国今后制定运输政策提出相应的建议。本文的创造性成果主要有:1、运输政策作为运输领域中的一项由政府提供的正式制度安排,其制定与实施过程不仅受政府成本约束的影响,而且受相关利益集团对政府施加的政治压力的影响。2、运输政策变迁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扩大运输能力的运输政策阶段、调整运输结构的运输政策阶段、促进运输业可持续发展的运输政策阶段;一个国家具体所处的运输政策阶段不仅与其运输业发展阶段有关,而且与其政治规则和社会价值观念等因素密切相关。3、影响运输政策变迁的需求因素有相关产品和要素价格、运输技术和市场规模、价值观念等;影响运输政策变迁的供给因素有运输政策的设计成本、有关运输政策的知识积累、实施新运输政策的预期成本、宪法秩序、规范性行为准则、上层决策者的净收益等;运输政策变迁正是对这些因素变化所产生的非均衡状态的反应。4、本文建立的运输政策变迁的制度分析框架揭示了运输政策变迁的动因:运输政策的制定受运输业发展状况与外部资源环境特征、政治规则及非正式制度的影响;随着运输政策的逐步实施,运输业发展情境与相关利益集团的力量对比、政治规则及非正式制度会不断发生变化,从而引起运输政策的变迁。5、运输政策变迁分为三种类型,即增加运输供给能力的运输政策变迁、重新分配经济利益的运输政策变迁、重新分配社会福利的运输政策变迁。6、美国运输政策变迁经历了扩大运输能力的运输政策阶段、调整运输结构的运输政策阶段、促进运输业可持续发展的运输政策阶段;在这一变迁过程中,运输业发展状况与外界资源环境的变化是运输政策变迁的直接诱因,政治体制与决策机制决定了运输政策发生变迁的难易程度,崇尚自由的社会理念与自由放任思想直接影响了运输政策变迁的方向。7、欧盟运输政策变迁经历了停滞不前、快速发展和相对成熟三个阶段,从最初的旨在消除跨境运输障碍、到后来为建立统一市场而注重跨欧运输网络的建设,并最终确立促进运输业可持续发展的运输政策;在这一变迁过程中,运输业发展状况与外界资源环境的变化及欧盟一体化进程形成对运输政策变迁的迫切需求,欧盟层次政治规则与组织体制的变化决定着运输政策变迁的进程,更加重视安全环保的社会理念与成员国政治理念的差异主导着运输政策变迁的方向。8、中国运输政策变迁主要是由政府发起并主导的强制性变迁,运输业的发展尽管历来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但目前仍面临着运能不足、运输结构不合理、运输方式之间缺乏合理的分工与协作等问题。针对今后中国运输业仍需要长期大规模发展的情况,本文对中国今后运输政策的制定提出几方面的建议:加强政治领域的改革,增强运输政策的科学性与可执行性;改革运输管理体制,构建运输政策的制定主体;确立促进运输业可持续发展的运输政策,实现运输业的可持续发展。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一、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内容和结构
  • 1.4 研究方法
  • 二、理论综述
  • 2.1 制度与制度变迁理论
  • 2.1.1 制度的概念与分类
  • 2.1.2 制度变迁的供求分析框架
  • 2.1.3 制度变迁的方式
  • 2.2 政策过程理论
  • 2.2.1 政策的概念
  • 2.2.2 政策过程的阶段性方法
  • 2.2.3 政策过程中的政治因素
  • 2.2.4 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
  • 三、运输政策存在的理论依据
  • 3.1 运输政策概念的界定
  • 3.2 运输政策存在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 3.2.1 运输政策存在的必要性
  • 3.2.2 运输政策存在的可能性
  • 3.3 运输政策的构成要素
  • 3.4 运输政策与相关法律政策之间的关系
  • 3.4.1 运输政策与运输法律法规之间的关系
  • 3.4.2 运输政策与运输管制之间的关系
  • 3.4.3 运输政策与相关政策之间的关系
  • 四、运输政策变迁的制度分析
  • 4.1 运输政策的发展阶段
  • 4.1.1 运输政策的发展阶段与运输业发展阶段的关系
  • 4.1.2 运输政策的发展阶段与政治规则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关系
  • 4.2 运输政策变迁过程中的需求因素和供给因素
  • 4.2.1 运输政策变迁的需求因素
  • 4.2.2 运输政策变迁的供给因素
  • 4.3 运输政策变迁的制度分析框架
  • 4.3.1 两个分析层面及其之间的关系
  • 4.3.2 运输政策的制定层面
  • 4.3.3 运输政策的实施层面
  • 4.3.4 运输政策变迁绩效的评估标准
  • 4.4 运输政策变迁的几种类型
  • 4.4.1 扩大运输供给能力的运输政策变迁
  • 4.4.2 重新分配经济利益的运输政策变迁
  • 4.4.3 重新分配社会福利的运输政策变迁
  • 五、美国运输政策变迁的实证分析
  • 5.1 制定运输政策的组织体制及其变迁
  • 5.2 美国运输政策变迁过程的制度分析
  • 5.2.1 扩大运输能力的运输政策阶段
  • 5.2.2 调整运输结构的运输政策阶段
  • 5.2.3 促进运输业可持续发展的运输政策阶段
  • 小结
  • 5.3 美国运输政策变迁的动因分析
  • 5.3.1 运输业发展状况与外界资源环境
  • 5.3.2 政治体制与决策机制
  • 5.3.3 社会理念与自由放任思想
  • 小结
  • 六、欧盟运输政策变迁的实证分析
  • 6.1 欧盟中央决策机构及其变迁
  • 6.2 与运输政策有关的欧盟条约
  • 6.2.1 罗马条约
  • 6.2.2 罗马条约的进一步修订
  • 6.3 欧盟运输政策变迁过程的制度分析
  • 6.3.1 运输政策停滞不前的阶段
  • 6.3.2 运输政策快速发展的阶段
  • 6.3.3 运输政策相对成熟的阶段
  • 6.4 欧盟运输政策变迁的动因分析
  • 6.4.1 运输业发展状况与外界资源环境
  • 6.4.2 政治规则与组织体制
  • 6.4.3 社会理念与政治理念
  • 小结
  • 七、中国运输政策变迁的实证分析
  • 7.1 制定运输政策的组织体制及其变迁
  • 7.2 中国运输政策的变迁过程
  • 7.2.1 新中国成立前的运输政策
  • 7.2.2 计划经济时期的运输政策
  • 7.2.3 改革开放初期的运输政策
  • 7.2.4 现阶段的运输政策
  • 7.2.5 对中国运输政策变迁的评价
  • 7.3 对中国运输政策的思考与建议
  • 7.3.1 政治体制与运输政策的关系
  • 7.3.2 运输管理体制与运输政策的关系
  • 7.3.3 可持续发展与运输政策的关系
  • 八、归纳与结论
  • 8.1 概要归纳
  • 8.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河南省统筹多种运输方式发展模式研究[J]. 科技与创新 2019(05)
    • [2].今年一季度铁路、高速公路、民航投资两位数增长[J].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9(06)
    • [3].考虑节点耗时的多式联运路径及运输方式的组合优化研究[J].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7(08)
    • [4].“一带一路”的历史超越[J]. 一带一路报道 2017(02)
    • [5].深圳发送旅客945多万[J]. 广东交通 2011(01)
    • [6].公水联运路径选择研究[J]. 西部皮革 2017(04)
    • [7].浅谈完善各种运输方式的分工协作[J]. 交通企业管理 2010(05)
    • [8].综合运输通道多种运输方式耦合度模型研究[J].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16(06)
    • [9].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不同运输方式发展协调度计算[J].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17(02)
    • [10].煤矿人员运输方式对比分析[J]. 山东煤炭科技 2015(10)
    • [11].板集煤矿辅助运输方式的革新和应用[J]. 煤 2010(05)
    • [12].多式军事联运系统运输方式优化组合研究[J]. 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 2010(06)
    • [13].铁路、公路、航空三种运输方式在运输市场中的合理分工[J]. 甘肃科技纵横 2010(06)
    • [14].不同运输方式购销业务会计处理及其选择[J]. 财会通讯 2010(34)
    • [15].长江驳船队运输方式发展前景分析[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 [16].电解铝厂厂内主要货物新型运输方式的探讨[J]. 轻金属 2016(02)
    • [17].考虑多种运输方式的第四方物流路径优化算法[J]. 计算机工程 2015(03)
    • [18].彬东矿井井下辅助运输方式[J]. 现代矿业 2015(07)
    • [19].承载冷链物流的运输方式[J]. 交通建设与管理 2011(04)
    • [20].运用经济指标分析各种运输方式的合理分工[J]. 东方企业文化 2011(12)
    • [21].粉煤灰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分析[J]. 粉煤灰 2010(05)
    • [22].运输方式选择的模型及算法研究[J]. 交通与计算机 2008(03)
    • [23].井下辅助运输方式研究[J]. 石化技术 2020(05)
    • [24].各种运输方式的社会效益比较[J]. 中外企业家 2013(32)
    • [25].我国五种运输方式的货运量及货物周转量分析(1990年~2010年)[J]. 全国商情(理论研究) 2013(05)
    • [26].基于环境的多式联运运输方式协同组织优化模型[J].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2(06)
    • [27].河南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思考分析[J]. 经济研究导刊 2020(12)
    • [28].矿井的运输方式设计及设备选型分析[J]. 机械管理开发 2017(07)
    • [29].基于总成本最小的多式联运运输方式选择[J]. 价值工程 2014(08)
    • [30].提高高速公路经济及社会效益的研究[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27)

    标签:;  ;  ;  

    运输政策变迁的制度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