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肾脏改变流行病学及其合并深部真菌感染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研究

系统性红斑狼疮肾脏改变流行病学及其合并深部真菌感染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研究

论文摘要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引起全身各个脏器的损害,而肾脏损害最为常见,称之为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LN的类型必须通过肾脏穿刺行病理检查后,才能确诊。该项检查属于创伤性检查,且其受患者病情、医疗条件等的限制,有些LN患者不能接受肾脏病理检查。因此,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患者临床表现以及一些非创伤性的检查结果,初步判断出LN患者肾脏病理类型,以给疾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并减轻患者的痛苦。另外,在狼疮患者肾脏损害的发病机理上,由于LN是一种长期慢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多种自身抗原,诱发多种自身性抗体,因而所形成的免疫复合物的性状也不单一,参与的免疫球蛋白有IgG、IgA和IgM,而且沉积的强度均较强。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也是其特点之一,而Clq是补体经典途径第一补体成分Cl的一个亚基,是补体经典途径激活的始动因素。近来研究发现Clq与SLE发病有一定关系,目前两者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往往通过血液检查来实现,并不能直接反映出沉积在肾脏的Clq与疾病之间的关系,而此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我们希望通过肾脏病理检查,以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了解Clq和SLE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提供依据。有关SLE和LN的治疗上,为了改善病情除了常规使用激素以外,往往需要加用免疫抑制剂或细胞毒药物等,其中,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和霉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是这类药物的代表。在临床工作中,CTX是治疗LN的主要传统药物,不仅价格上十分便宜,治疗效果上也相对较好,其对患者病情的缓解,对肾脏损害的改善,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都受到了肯定。但其毒副作用较多而且较重,从而使CTX的使用受到一定限制。随着MMF在LN中的使用,LN的治疗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善。有许多报道说明,其在治疗效果和副作用的发生机会及严重程度上,多优于CTX。但是,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观察看,MMF的治疗效果与CTX比较,并不像文献报道的效果那样好。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两者之间的疗效和安全性,我们采用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临床疾病诊治中多主张使用的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K)方法对其进行研究。在循证医学的具体方法上,我们选择使用Meta分析的方法,进行MMF和CTX治疗L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评价。Meta分析是对相同目的、性质相近的多个医学研究所进行的一种定量综合分析,不是一种简单的统计方法,是包括提出问题、制定纳入和排除标准、检索相关研究、汇总基本信息、综合分析并报告结果等在内的一系列过程。在LN肾炎的类型选择上,我们以弥漫增生性狼疮肾炎(diffuse proliferative lupus nephritis,DPLN)为研究对象。DPLN不仅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LN类型之一,而且针对DPLN治疗的Meta分析研究尚未见报道,具有普遍的代表性和创新性。近年来,随着治疗狼疮的药物和新技术不断发展,大大提高了狼疮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不可否认的是,狼疮患者本身免疫力低下,加上激素以及各种治疗狼疮的免疫抑制剂(如上述的MMF和CTX)的使用,同时新技术中如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HSCT)的过程中,需要超大剂量的CTX等药物,进一步造成了狼疮患者免疫力低下,更容易合并各种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及真菌等)的感染。当狼疮患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时,不仅症状不典型,造成治疗上的矛盾,而且确诊需要真菌培养来实现,有时患者可能合并不止一种真菌感染,可能多种,不仅花费时间长,而且对于感染的程度不能进行定量分析。由此,我们希望能有一种技术,可短时间内、定量,且能同时检测多种真菌菌种的技术,以实现狼疮患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多重荧光定量PCR(multiplex fluorescentquantitative PCR,MFQ-PCR)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新型诊断技术。他的优点是通过设计多条探针和检测一份标本,可以同时对不同种类微生物进行检测,这种检查技术可以几分钟内显示结果,并可定量地监测感染的程度,对于判断病情的轻重十分有利。目前此项技术在SLE患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等方面,国内外尚未有报道。如果此项技术获得成功,将有望为临床的诊治工作,带来一定的突破。我们将常见的深部真菌白念珠菌和黄曲霉做为监测对象来进行研究。二、研究的方法和内容1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征、肾脏病理和Clq之间关系的研究1.1选取行肾脏穿刺活检和肾脏免疫荧光病理检查的SLE住院患者。将其分为Ⅳ型前LN组、Ⅳ型LN组和Ⅴ型LN组三组,观察各组SLE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以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表现与肾脏病理之间的关系。1.2根据病理结果再分为Clq阳性组和Clq阴性组,以探讨Clq与临床表现和肾脏病理之间的关系。2霉酚酸酯与环磷酰胺治疗弥漫增生性狼疮肾炎Meta分析计算机检索PUBMED和中国期刊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Infrastructure,CNKI)和中国生物医学(Chinese Biomedical Database,CBM)等数据库,并手工检索肾脏病学、风湿病学、皮肤病学等16种医学杂志,收集MMF比较CTX治疗弥漫增生性狼疮肾炎的随机对照实验,使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治疗的有效率、复发率、死亡率、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水平、肾组织学活动性指数、肾组织学慢性化指数、感染、白细胞减少、闭经和腹泻等情况。从而探讨MMF与CTX治疗DPL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3 SLE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研究通过美国细胞、菌种库(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ATCC)公布的白念珠菌及黄曲霉的基因序列,应用分子生物学软件设计两对引物和Taqman探针,并对荧光定量PCR反应条件进行优化,通过检测狼疮患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样品20例,以了解该法阳性率。通过多重荧光定量PCR法和真菌培养法分别检测怀疑深部真菌感染的SLE样品20例,以及使用PCR法检测非白念珠菌及非黄曲霉微生物样品20例,分别对该法的敏感性、特异性进行评价。三、研究结果1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征、肾脏病理和Clq之间关系的研究1.1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征、肾脏病理之间关系不同类型。肾脏病理SLE患者间,关节痛、蝶形红斑、光敏感、高血压、抗ds-DNA、HGB下降、补体减低、BUN增高、Cr增高、血尿、尿蛋白(3+)、24h尿蛋白定量(>0.5)、尿C3、尿α-M、尿溶菌酶、尿NAG、Clq阳性的发病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 Clq阳性与临床特征、肾脏病理之间的关系1.2.1将肾脏病理类型纳入Logist回归研究中得到回归方程LogitP1=0.777+1.884X1+1.630X2,X1及X2分别代表Ⅳ型LN和腹水,其OR值分别6.582和5.102,方程相关系数R2=0.521;该方程总判对率为76.7%,灵敏度为94.8%;1.2.2将肾脏病理类型不纳入logist回归研究中得到回归方程LogitP2=3.296-1.667X1+1.425X2+1.209X3,X1~X3分别代表性别、腹水及C4下降,其OR值分别0.189、4.160及3.350;方程相关系数R2=0.471;该方程总判对率为80.7%,灵敏度为90.5%。2霉酚酸酯与环磷酰胺治疗弥漫增生性狼疮肾炎Meta分析共有10篇文献纳入研究。在治疗DPLN患者的疗效方面,如缓解情况、复发情况、死亡情况、24小时尿蛋白定量和血肌酐下降情况(治疗后3月、6月及12月),MMF组和CTX组之间无明显差别;而AI指标改善,MMF组较CTX组效果好,在感染、白细胞减少、闭经等的发生等方面,MMF组较CTX组机会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3 SLE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研究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SLE合并白念珠菌和黄曲霉感染的阳性率及特异性均为100%;而多重荧光定量PCR法和真菌培养法敏感性分别为75.00%和40.00%,两方法敏感性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四、研究结论本研究第一部分显示,不同肾脏病理类型的SLE患者间临床特征存在某些程度差异,我们可以通过SLE患者临床表现及某些非创伤性检查,初步判断出患者肾脏损害的病理类型。而Clq在肾脏组织上的沉积的研究,我们发现,在行肾脏病理检查和不行肾脏病理检查的情况下,可分别使用两个方程,初步估算出Clq在肾脏沉积的可能性。这给临床医生工作带来了一定的便利,同时给患者减轻了一定的痛苦。我们还发现了一个现象,两方程中均有腹水做为自变量,且均为危险因素。说明对于伴有腹水LN患者,更易发生肾脏的Clq沉积。有关具体原因,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证实。通过我们第二部分循证医学研究发现,在安全性上,MMF与CTX比较,前者较后者为佳。然而,MMF在治疗DPLN疗效上,与传统的CTX比较,并不像目前文献报道的一样,而是仅AI指标改善,MMF组较CTX组效果好,而大部分疗效指标二者无明显差别。这对于指导我们临床治疗SLE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有关第三部分的研究显示,基于Taqman探针技术的实时荧光PCR检测体系可同时检测SLE患者合并白念珠菌和黄曲霉深部真菌感染,具有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定量等优点。如果此项技术应用于临床诊断,不仅在真菌诊断上将是一个较大的突破,而且也大大降低了患者的费用,同时提示我们可以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将探针数量不断增加,以实现细菌、病毒及真菌的同时定量检测,这对于临床诊断工作,将是一个有力的推动。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征、肾脏病理和C1q之间关系的研究
  • 1.1 前言
  • 1.2 资料与方法
  • 1.3 结果
  • 1.4 讨论
  • 1.5 小结
  • 第二部分 霉酚酸酯与环磷酰胺治疗弥漫增生性狼疮肾炎Meta分析
  • 2.1 前言
  • 2.2 资料与方法
  • 2.3 结果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三部分 SLE合并深部真菌感染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研究
  • 3.1 前言
  • 3.2 第一节 白念珠菌及黄曲霉多重荧光定量PCR探针及引物设计及合成
  • 3.3 第二节 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
  • 3.3.1 资料与方法
  • 3.3.2 结果
  • 3.3.3 讨论
  • 3.3.4 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期间主要成果
  • 致谢
  • 统计学审稿证明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系统性红斑狼疮肾脏改变流行病学及其合并深部真菌感染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