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氮和磷的超标排放是造成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如何高效、经济的脱氮除磷对清洁水体具有重要意义。反硝化除磷理论的提出为脱氮除磷工艺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旨在考察高效反硝化聚磷菌的微生物学特性及其脱碳除磷效能。分析了厌氧/好氧/缺氧(A/O/A)SBR这一新型脱氮除磷工艺在不同进水条件下对氮、磷的去除效率及系统内部的微生物群落演替。以期为反硝化聚磷菌应用于工程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为开发新型脱氮除磷工艺提供技术支持。采用专性培养基,从稳定运行的A/O/A SBR反应器中分离得到6株反硝化聚磷菌,选择1株脱氮除磷效果尤为突出的菌株Q-hrb05进行深入研究。菌株Q-hrb05是一株兼性好氧异养菌。结合菌株的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菌株Q-hrb05属于芽孢杆菌。菌株Q-hrb05的16S rDNA序列登录GenBank,登录号为GU214826。菌株Q-hrb05除磷效率高,在12h内除磷率可达到85%。经过厌氧/缺氧培养,发现菌株Q-hrb05的吸磷率与菌株内PHB的变化呈正相关。厌氧段,PHB在菌体内合成,约占细胞干重的12%,释磷率为66%;缺氧段,菌体内PHB含量下降,吸磷率为92%。试验还探讨了pH值、温度及碳源对菌株生长及脱氮除磷效能的影响。当pH值为7,温度为30℃,碳源为乙酸钠时,最利于菌株生长,且同步脱氮除磷效果最佳,此时除磷率为88%,脱氮率为81%。研究在不同进水条件下,A/O/A SBR工艺对脱氮除磷效能的影响及系统内微生物酶的活性分布。结果表明:当pH值为7.5,碳源为乙酸钠,碳氮比为1.4时,反应器运行效果最佳,系统对PO43--P,NH4+-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2.48%,99.5%。反应器运行效果最佳时,系统内脱氢酶含量23.17μg·ml-1、ATP含量32μg·ml-1、脲酶含量35.36μg·ml-1·24h-1、硝酸盐还原酶含量10μg·ml-1·24h-1、亚硝酸盐还原酶含量12.72μg·ml-1·24h-1。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A/O/ASBR反应器内部微生物群落演替,发现随着水质条件的改变,系统内微生物种群丰度变化较小,而微生物种群结构出现动态的演替现象,不同水质与微生物的种群结构具有一定的映射关系。当反应器运行效果最佳时,Uncultured Chlorobi bacterium在系统内被富集,成为A/O/A SBR反应器内具有反硝化除磷功能的优势菌种。利用FISH技术定性的分析反应器内功能微生物种群动态,发现随着驯化时间的延长,反应器运行趋于稳定,系统内聚磷菌和硝化菌从数量上有明显增加,说明反应器的运行条件适合该功能菌的生长与代谢。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1章 绪论1.1 生物脱氮除磷理论及技术的发展1.1.1 传统生物脱氮机理1.1.2 传统生物除磷机理1.1.3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1.2 反硝化除磷技术的研究现状1.2.1 反硝化除磷机理1.2.2 反硝化除磷工艺1.3 脱氮除磷系统中分子生物学研究1.3.1 传统生物分类技术1.3.2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微生物群落结构解析中的应用1.4 研究内容1.4.1 课题来源1.4.2 研究目的与意义1.4.3 主要研究内容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2.1 试验系统的设计与试验方法2.1.1 反硝化除磷反应器2.1.2 试验用水及种泥来源2.1.3 试验检测项目及检测方法2.2 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2.2.1 样品总DNA 的提取及检测2.2.2 PCR 扩增及检测2.2.3 DGGE 分析2.2.4 测序及后续分析2.2.5 荧光原位杂交(FISH)2.3 微生物试验2.3.1 反硝化聚磷菌的分离筛选2.3.2 菌株鉴定方法2.3.3 反硝化聚磷菌脱氮除磷效能试验2.3.4 生长曲线及脱氮除磷的影响因素2.3.5 微生物指标第3章 反硝化聚磷菌的微生物学研究3.1 菌种的筛选与鉴定3.1.1 菌株的分离与筛选3.1.2 菌株的鉴定3.1.3 菌株的生长曲线3.2 菌株的脱氮除磷效能3.2.1 菌株Q-hrb05 的吸磷效能试验3.2.2 菌株Q-hrb05 的脱氮效能试验3.2.3 菌株Q-hrb05 的除磷效能与胞内PHB 的关系3.3 生态因子对菌株的影响3.3.1 pH 值对菌株 Q-hrb05 生长及脱氮除磷效能的影响3.3.2 温度对菌株Q-hrb05 生长及脱氮除磷效能的影响3.3.3 不同碳源种类对菌株Q-hrb05 生长及脱氮除磷效能的影响3.4 本章小结第4章 A/O/A SBR 反应器的性能研究4.1 pH 值的影响4.2 不同碳源种类的影响4.3 碳氮比的影响4.4 最优条件下一周期内水质变化4.5 最优条件下反应器内微生物酶的活性4.5.1 脱氢酶活性4.5.2 ATP 的活性4.5.3 脲酶活性4.5.4 硝酸盐还原酶活性4.5.5 亚硝酸盐还原酶活性4.6 本章小结第5章 不同进水条件下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5.1 活性污泥总DNA 提取结果5.2 总DNA 的PCR 扩增结果5.3 不同进水条件下污泥的DGGE 结果5.4 不同进水条件对反硝化聚磷菌种群结构的影响5.5 FISH 技术5.5.1 FISH 技术检测反应器内聚磷菌5.5.2 FISH 技术检测反应器内proteobacteria bacterium5.6 本章小结第6章 结论致谢参考文献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脱氮除磷论文; 反硝化聚磷菌论文; 反应器论文; 微生物群落演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