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社团与秘密会党的比较研究

中国近代社团与秘密会党的比较研究

论文摘要

中国近代社团与秘密会党是中国近代社会两类社会群体。这两类群体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分属于不同的社会阶级与阶层,在中国近代社会发挥着不同的历史作用。中国近代社团发端于19世纪末的戊戌维新时期,是当时国内维新思想大氛围和西方社会学理论共同作用的结果,而秘密会党的出现则是清朝前期的事。近代社团产生后与秘密会党开始并存于中国近代社会,但两大群体在社会成分、价值取向、社会行为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都存在相异之处。在社会成分上,近代社团成员大多是爱国知识分子及其他爱国人士,而秘密会党成员则多是破产劳动者及其它没有接受过良好教育的下层贫苦大众;在价值取向上,近代社团以强国富民为己任,图以救国救民,而秘密会党多以构建封建血缘家族关系为方式,图以免受欺辱,进行互助互济活动;在社会行为上,近代社团多进行爱国政治运动和学术上的研究,而秘密会党的行为则表现为多面性,对内有互助互济活动,对外则有两面性,一方面反抗政府的压迫,一定程度上参加了民主革命,另一方面也存在着掠夺性,存在着违法犯罪行为。两大团体的诸多差异导致二者对社会的影响截然相反:中国近代社团作为培养革命家和思想文化界领航者的摇篮,出现在近代历史中,具有积极的建设性和领航性;而作为封建群体的近代秘密会党自身具有落后性,所以其对社会的消极破坏性也非常突出。中国近代社团与近代秘密会党这两个社会群体是论文的研究对象,论文以二者的社会成分、价值取向、社会行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为切入点,力求分析出二者对近代社会产生的不同影响,探求中国近代社会组织发展规律,从而促进相关部门对社团的规范化管理,防止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盲目的群众来组织反动群体。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 二、研究内容和目的、研究方法、创新之处
  • 第二章 中国近代社团的崛起与发展
  • 一、中国近代社团诞生的社会背景与理论基础
  • (一) 中国近代社团诞生的社会背景
  • (二) 中国近代社团诞生的理论基础
  • 二、中国近代社团的诞生和发展
  • (一) 中国近代社团的诞生——戊戌学会
  • (二) 中国近代社团的发展、类别和规模
  • 三、中国近代社团成员的价值取向
  • 四、中国近代社团的社会行为
  • (一) 政治运动
  • (二) 学术研究
  • 注释
  • 第三章 中国近代秘密会党的源流与社会基础
  • 一、中国近代秘密会党的源流
  • 二、中国近代秘密会党的主要种类与分布
  • 三、中国近代秘密会党的社会成分和社会心理
  • 四、中国近代秘密会党的社会行为
  • 注释
  • 第四章 近代社团与秘密会党的比较分析
  • 一、社会成分的比较分析
  • 二、价值取向的比较分析
  • 三、近代社团与秘密会党对中国社会影响的比较分析
  • (一) 近代社团的引导性与建设性
  • (二) 秘密会党的两重性
  • 四、近代社团与秘密会党的前途及分流
  • 注释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全球视野下的中国近代社会研究[J]. 国际学术动态 2013(01)
    • [2].中国近代社会城乡分割的产生、原因及影响[J].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20(03)
    • [3].“近代中国的民众、民生与民风暨第八届中国近代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太原召开[J]. 地域文化研究 2019(06)
    • [4].“近代中国的民众、民生与民风暨第八届中国近代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 地域文化研究 2019(06)
    • [5].翻译出版:中国近代社会的现代性启蒙[J]. 出版发行研究 2015(03)
    • [6].中国近代社会史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 成功(教育) 2008(10)
    • [7].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J].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16(02)
    • [8].如何认识中国近代社会的社会性质[J]. 考试(高中文科) 2012(11)
    • [9].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及其学科价值论[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22)
    • [10].邹振环:《影响中国近代社会的一百种译作》[J]. 华西语文学刊 2012(02)
    • [11].浅析中国近代社会思潮[J]. 改革与开放 2013(10)
    • [12].近年来中国近代社会演迁研究的学术反思[J]. 学术研究 2010(01)
    • [13].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中国近代社会史兴趣[J]. 世纪桥 2010(19)
    • [14].中国近代社会史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8(33)
    • [15].马克思评论中国近代社会的“世界历史”视野与方法[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8(04)
    • [16].《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史》[J]. 近代史研究 2015(06)
    • [17].试论中国近代美术教育的开端与演进[J]. 戏剧之家 2015(10)
    • [18].邹振环:《影响中国近代社会的一百种译作》[J]. 华西语文学刊 2014(01)
    • [19].中国近代社会的变与不变[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0(03)
    • [20].打开传统文化与西式文明碰撞下的近代社会——读邵雍先生《中国近代社会史》[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06)
    • [21].“华北城乡与近代区域社会”暨第六届中国近代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 历史教学(下半月刊) 2016(05)
    • [22].论中国近代社会爱国主义思潮的兴起和发展[J].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06)
    • [23].近20年来中国近代社会风尚研究述评[J]. 思想战线 2010(03)
    • [24].中国近代社会农村土地制度研究[J]. 科技风 2010(01)
    • [25].构建“本土化”的中国社会文化史——第五届中国近代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 江汉论坛 2014(11)
    • [26].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J]. 传承 2014(03)
    • [27].构建学术平台,推进江南研究——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近代社会研究中心简介[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3)
    • [28].关于近代中国“半封建”问题的辨析[J]. 河北学刊 2009(04)
    • [29].晚清以降的经济与社会——第二届中国近代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 近代史研究 2008(01)
    • [30].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新变化[J]. 伦理学研究 2012(02)

    标签:;  ;  ;  

    中国近代社团与秘密会党的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