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随着服务经济时代的到来,服务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部门。生产性服务业在服务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提升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和增强区域的综合竞争力产生重要的作用。以生产性服务为主的金融、保险、通讯、运输、租赁、技术服务等行业成为服务业发展迅速,并成为城市最重要的经济基础。北京和上海分别是京津冀和长三角的核心城市,两地城市发展都面临着由规模的扩张向功能性发展转变,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各自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和增强区域的综合竞争力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差异。本文基于产业关联和空间分布的对比分析,对京、沪两地的对比研究,探讨生产性服务业行业发展现状、空间特征的一般规律,揭示不同城市空间特征的差异性,为今后推动城市功能性发展,选择正确的区域开发模式和合理布局服务提供科学依据。首先介绍了本文的选题意义,生产性服务业相关概念、国内外研究进展、论文的研究内容、框架和技术路线等。第二,通过对京、沪的城市经济基础及其变化的研究,透视两地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背景。通过两地生产性服务业整体的总量发展,内部各行业的发展阶段、竞争力和主导作用的分析比较,得出以下结论:北京生产性服务业更多地呈现出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特点,上海则为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业等传统行业占优的特点。第三,通过投入产出方法,对京、沪生产性服务业中间需求进行分析,表明京、沪不同产业对生产性服务业及其内部各行业的需求程度不同;通过产业能级、产业关联影响程度综合分析京、沪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的产业关联作用,表明两地产业关联作用较强的生产性服务业对服务业的中间投入高于制造业,在行业分布上显示出较大的差异。第四,从发展阶段、竞争力、主导作用、产业关联作用等角度综合分析,对生产性服务业进行整合定位,分别确定京、沪两地决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速度和趋势、在整体产业中发挥中坚力量和作用的行业,两地的行业具有较强的相似性。第五,考察京、沪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分布,总结两地生产性服务业整体及分行业的分布特征。整体的空间分布呈现出总体集聚态势下的局部分化,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圈层衰减格局,显示出极高的集中性。分行业的空间分布主要从其集中分散的特征上考察,京、沪在静态分布与动态变化中大部分行业趋势一致,但各有侧重。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1.2 研究意义1.2.1 理论意义1.2.2 实践意义1.3 研究内容及框架1.3.1 研究内容1.3.2 研究框架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1.4.1 研究方法1.4.2 技术路线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2.1 生产性服务业相关概念辨析2.1.1 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及分类界定2.1.2 本文生产性服务业的界定2.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2.2.1 生产服务业对城市与区域发展的作用2.2.2 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关联研究2.2.3 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分布与区位选择研究2.2.4 生产性服务业的区域比较研究2.2.5 京、沪已有相关实证研究第三章 京、沪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概况3.1 研究区城市经济基础3.1.1 城市经济基础理论与研究方法3.1.2 京、沪城市经济基础计算3.1.3 京、沪城市经济基础结果对比及分析3.2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概况3.2.1 京、沪生产性服务业总体比较3.2.2 京、沪生产性服务业分行业比较第四章 京、沪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关联比较4.1 涉及的相关概念和指标4.2 京、沪对生产性服务业需求程度的比较4.2.1 京、沪各产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比较4.2.2 京、沪服务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需求比重的比较4.2.3 京、沪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需求比重的比较4.3 京、沪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的产业关联作用比较4.3.1 京、沪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能级的比较4.3.2 京、沪生产性服务业的关联影响程度的比较4.3.3 京、沪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产业关联作用综合比较4.4 生产性服务业整合定位第五章 京、沪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布特征比较5.1 京、沪生产性服务业整体空间分布多层次透视比较5.1.1 圈层地域层次5.1.2 区县行政区地域层次5.1.3 小结5.2 京、沪生产性服务业分行业空间分布征及变化趋势比较5.2.1 研究方法5.2.2 空间集中和分散特征比较5.2.3 小结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附录 1 京、沪分行业基本人口与非基本人口的构成及变动附录 2 京、沪区县及圈层分布图附录 3 京、沪生产性服务业分行业分区县从业人员区位商附录 4 京、沪生产性服务业行业从业人员分布专题地图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生产性服务业论文; 产业关联论文; 空间分布论文; 北京论文; 上海论文; 比较研究论文;
京、沪生产性服务业比较研究 ——基于产业关联与空间分布的分析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