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第五小学校641001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其目的就是希望学生能在朗读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基于此,本文将简要论述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对广大教学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方法策略
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尤其是新课改实施以来,朗读越来越受到师生们的广泛关注,有效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已经成了全体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下面我将根据我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一、增加朗读时间,提高朗读在课堂中的地位
教师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指引着学生前进的方向。因此要想培养学生对朗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首先就需要教师重视起朗读的教学,摆正朗读在课堂上的重要地位,增加学生朗读的时间。现阶段,很多教师在课堂上不开展朗读,或者给予的朗读时间太少,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意识到朗读的重要性,认为既然考试不考朗读,就无需占用课堂时间为学生进行专门的朗读指导。这种想法其实是大错特错的,我们开展朗读教学的目的不光是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还要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文章中所包含的情感,从而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增进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我们不可否认,有许多同学的学习主动性较差,如果没有老师和家长的监督,要么不读,要么读的次数太少。长此以往,学生的朗读能力必定会有所下降,这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教师要合理地分配好课堂的时间,既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朗读,又要确保能够完成课堂讲解的任务,做好二者间的协调与统一。
二、明确朗读要求,制定合理的朗读目标
在学生进行朗读之前,教师要事先给他们制定朗读的目标。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不可仅仅只根据学习能力强的或学习能力弱的学生来制定,要么过难,要么过简。而且由于朗读的内容不同,设定的朗读要求也要不同,这样才能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总的来说,小学阶段朗读的基本要求有以下三点:
1.读准;朗读和说话有很大的区别,它不仅要求朗读者要忠于作品原貌,不能读错字,或随意添加、修改、遗漏文字,还要求在生母、韵母、声调、轻音、儿话等方面符合语言的规范。
2.读熟;做到不回读、不断读,还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停顿,保证语气连贯流畅,安排好重音、快慢、停顿等。
3.有感情朗读;朗读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读者在读的过程中要做到绘声绘色,处理好语气的轻重缓急,读出语调的抑扬顿挫,准确地传达出文章的思想感情、揭示作品的主题,朗读者要把握好感情,尽量表露得朴实、自然。
三、做好朗读的示范,指导学生朗读的技巧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离不开教师的示范。范读有一种无形的感染力,通过老师的亲身示范更能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带动学生的情感,给他们心灵的震撼。例如《一株紫丁香》是一首感情丰富、意境优美的诗歌,歌颂了辛勤工作的老师,表达了孩子们对老师的尊敬和热爱之情。因此学生在朗读时要馆含感情,重视情感和声音的和谐统一,做到声音柔和、吐字清晰、节奏偏慢、气息深匀,将“踮”、“尖儿”、“又香又甜”等关键词都读到位。
通过朗读,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更调动了学生的朗读积极性。此外,教师应该教会学生朗读的技巧,在他们朗读的过程中及时帮助和指导。朱熹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因此学生在朗读时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做到一心一意。同时调动起眼、耳、口等器官,善于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处理好语气、重音的运用,还可以发挥记忆联想和想象的能力,以增强有声语言表达的强烈感染力。
四、鼓励朗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格外在意老师的表扬,会因为老师的一句表扬和鼓励一整天心情愉悦,同样也会因为一句批评而沮丧难过好几天。因此在朗读教学中,老师应该适当地给予学生鼓励,哪怕学生读得不那么好,也应该用积极的言语鼓励他们。但避免用千篇一律的词语,比如你读得不错,他读得不错,大家读得都不错这样的,学生不能从中发现自己的优点,久而久之就会对评价失去期待,而是应该采用生动形象、活泼自然、激励性较强的语言,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展现自己,发扬自己的长处,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教师也应该主动联系学生家长,让家长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朗读氛围,加强与学生间的沟通和交流。
总之,作为教师的我们,要积极探寻有效的途径,在以上四个方面对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和改进,来促进朗读教学的有效展开,为朗读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李艳丽《小学语文应让学生多读》.学术期刊,2012年,6期。
[2]刘艳花《语文教学中的以读为本》.学术期刊,2014年,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