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学中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

山东省无棣县小泊头中心学校温学军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学的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强调过程和方法的学习。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猜测和想象是数学智慧中最活跃的成分,教师是新课改的实践者和探索者,要充分认识猜想与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贯彻新课标精神,培养学生的猜想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呢?本人结合教学的实际,简要谈以下几点:

一、要保护学生的好问心

好问是初中学生的一大特点,初中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而且这些知识具有过渡性的特色。俗话说:学问,学问,就是一学二问。如果只学习而不能提出问题,不进行思考,这样对知识的认识是肤浅的。只有通过认真思考,开展讨论,集思广益,才能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实现思维认识的飞跃。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课内课外好问的人数在逐渐地减少,分析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当今的学生在群体活动中非常注意个人形象,特别是中学生,开始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考虑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他们不大愿意毫无保留地暴露自己对问题的认识,自尊意识逐渐增强;二是学生知识水平和学习方法上存在着差异,有些学生缺乏自信心;三是教学民主气氛差,师生处于不平等的状态。在课堂上,有不少学生常常与周围同学交头接耳,但举手发问的同学很少。尽管学生在考虑问题时,往往还欠周密和深入,容易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甚至有些是错误的。但是教师要善于鼓励,适时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自己辨别正误,并引导他们注重对数学现象的深入分析,培养思维习惯,从而提高他们分析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否则会使学生产生心理闭锁,不愿提出问题,不愿和老师交心,这样势必影响学生的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景,善于设问,并在课堂中创造良好的民主氛围,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二、要鼓励学生敢于猜想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是被动的,接受式的进行学习,学生除了认真听讲还是认真听讲,根本不能体现学生的主动学习,他们的好奇心受到了压制,他们想象的空间受到挤压。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开始时,学生往往不敢猜想,一方面由于他们习惯了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另一方面他们怕自己说错了,受到老师的指责,或同学的嘲笑。这时就需要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不管他们的猜测是否准确合理,教师都要持肯定的态度。培养学习的猜想能力,要从最容易的入手,从身边的知识入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知道根据已有的经验做出合理的猜想,这是科学探究中最具创造性的一环。只有从细微之处有意识地养成学生积极思维,积极猜想的习惯,才能逐步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方法。

三、要适时刺激学生好胜心

好胜是初中学生极为宝贵的一个心理特点,他们在同龄人中,一点小事也不甘示弱,总喜欢争论,他们有上进心、自信心,对荣誉有强烈的追求。根据这—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应充分抓住学生的竞争心理,创造猜想的氛围,使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学习知识,与他人相比较,知道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中得到提高。

如:在教学七年级《多边形及内角和》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小明和小亮用书上的两个图求出了五边形的内角和,你知道他们是怎么做的呢?其思路是什么?按照这个思路,你有其它的方法吗?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刺激好胜心理。我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先在组内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其他小组成员可在本小组交流结束后,提出他们在边听边思考中发现的问题。评价时可按小组交流的优良、提出问题的多少,价值以及课堂上回答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的多少正确与否,给每一小组评定成绩,并在课结束前当堂公布结果。同学们交流的很积极,都认为先要把五边形的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从而得出结论,转化的方法是:(1)连对角线;(2)在五边形内任取一点,把这个点和各个顶点连接起来;(3)在一边上任取一点,这个点和各个顶点连接起来,老师适时将问题拓展,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是六边形、七边形、任意多边形这个方法成立吗?从而引出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实践表明,只要在教学中合理地引进竞争机制,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增强学生成功的体验和学习的信心。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更多条件,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学习上的成功,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了学生的猜想能力,促使学生为进一步上进而奋发努力。

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

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这些活动可以是数学知识的应用,如根椐所学数学知识进行小制作活动或对某数学知识进行较深入的研究等;也可以是与数学知识有关的与其它学科综合的应用,如环保方面的问题等,也可以是数学知识以外的其它方面的问题,这些活动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椐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研究课题,并对活动中的某个问题进行研究,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对研究的问题有一结果。使学生在参加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学习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各种能力,在活动中验证自己的猜想,同时鼓励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学习新知识,探究新方法,培养创新意识。

总之,作为老师,尽量要多动些脑筋,多创造一些机会,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归纳、类比等手段提出种种假设或猜想,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假设或猜想的方法解决问题,要让学生善于模仿科学家进行科学的探究。探究的过程应当有悬念,有波澜,要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与失败的痛苦,并从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还要在猜想的同时发动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培养发散性思维,使学生会猜想、敢于猜想,使它们真正成为善于学习的人。

标签:;  ;  ;  

数学教学中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