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武术博览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上海国际武术博览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论文摘要

“武术传播内容涵盖武术技术、武术文化和武术的文化空间三大部分”,在数千年中华文明持久滋养下,武术于荆棘之中通过师徒等人际传播方式将武术的三大内容传承、传播,并沉淀了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当今,社会流动规模空前,社会信息交流趋向多元,武术赛事从古代擂台的纯竞技演变到集武术技术、武术文化和武术的文化空间于一体,传播功能价值凸显,在武术传播中所担当的角色也愈加引人瞩目。然而武术赛事存在诸多问题,虽已有部分学者、专家对此领域进行了相关研究,但迄今为止,更多的是从武术赛事的功能、价值和意义出发来研究武术赛事,而从体育赛事的视角出发,对武术典型赛事做出系统、深入的研究仍是凤毛麟角。鉴于此,本论文从体育赛事的视角出发,以国内最早的国际武术赛事——上海国际武术博览会为研究对象(1992年—2010年),通过对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并结合传播学、管理学和市场营销学等相关学科,有针对性地、系统地研究了上海国际武术博览会的产生背景与发展历程及状况、参与者背景及其认识度、当前发展现状(组织管理、项目设置、宣传推广、市场开发),利用SWOT分析法指出赛事的优势与劣势,分析出赛事当前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结合赛事实际提出在赛事建设、宣传推广和市场开发等方面的发展对策。在20世纪的最后一个十年,神州大地,生机盎然。上海武术协会乘国家推广武术之风,应国外武术爱好者之需,于1992年申办上海国际武术博览会,并于当年5月22日成功举办。时至今日,历经18载,从赛事传播历程的角度,可将其概括为五个阶段:第一、二届为赛事的艰苦开拓阶段;第三、四届为赛事的历史转折时期;第五、六届为赛事的继承发展之际;第七、八届为赛事的黯淡中落之时;第九、十届为赛事的继往开来之机。20年已逝,上海国际武术博览会经历了一波三折的发展过程。当前,上海国际武术博览会的参与者在性别、年龄、学历、职业或身份、月平均收入等各具特色,都有不同的趋向;参与者在赛事的观赏性、社会影响力、对武术的传播作用、裁判执裁水平和服务保障五个方面的认识程度上也见解不同,各有侧重。总而述之,上海国际武术博览会在赛事管理、项目设置、宣传与推广和市场开发上的现状有成功之举,亦有败笔之处,可谓喜忧参半。通过对上海国际武术博览会SWOT分析得出:上海国际武术博览会的劣势多于优势,机遇多与威胁。优势有:较长的赛事举办历史,具有国际知名度;赛事宣传已见成效,赛事影响逐步恢复;国际性学术会议,提升赛事文化氛围;项目范围设置灵活,运动员选择空间大;赛事举办期时间长,参与者选择空间大;裁判队专业素质高,执裁公正公平合理。劣势有:过多依赖政府,缺少自主发展;人力资源匮乏,缺少专业人才;品牌建设模糊,赛事宣传有限;保障力度不够,个性化服务差;宣传广度有限,缺乏针对群体;市场开发残缺,资源有待整合;观众互动有限,现场氛围不高;缺乏长期规划,品牌未能持续。机遇有:国家政策导向良好,教育部支持力度大;现代健康理念革新,武术健身功能显著;举办城市国际知名,旅游资源异常丰富;政府重视文化推广,武术文化价值凸显;上海传统武韵氤氲,现代发展推陈出新。威胁有:武术开展不力,观众群体流失;上海大型赛事频繁,武术博览会黯然失色;其它国际武术赛事异军突起,武术博览会外境堪忧。针对上海国际武术博览会的发展策略,通过对本赛事的SWOT矩阵分析后得出SO战略、WO战略、ST战略、WT战略,在此基础上结合赛事现状提出了赛事建设、宣传推广和市场开发的相应对策,如下:在赛事建设上:组委会应定位精品赛事,筹就赛事口碑;健全赛事机构,落实各组责任;优化人力资源,确保各司其职;精心规划长期发展目标,品牌建设贯穿始终;锁定参与两大主题,满足运动员、观众需求;加强科学管理,做好赛前筹备,推广人性化服务;整合项目设置,增强吸引力。在宣传与推广上:组委会应依赖政府支持,发挥导向作用,促进媒体参与;满足媒体需求,加强媒体合作,提高赛事曝光率;弘扬武术文化,发掘文化价值,提升报道深度;续办国际学术会议,开创人际传播佳途;谋划开、闭幕式宣传策略,以点带面提高宣传效果;建立官方门户网站,积极扩大宣传广度。在市场开发上:组委会应确定市场地位,明确开发目标;引进中介机构,提高开发效率;展现赛事资源,吸引赞助企业。上海国际武术博览会作为国内最早的国际武术赛事,不管从组织管理上还是项目设置上,亦或是参赛规模上都曾开武术赛事历史之先河,为武术的推广与宣传做出了重要贡献,鉴于当前武术国际化的需要,本事不仅应继续开展,还应要开展好,办出特色。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
  • 1.3 选题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总体情况分析
  • 2.2 定量分析
  • 2.2.1 文章数量
  • 2.2.2 上海国际武术博览会及其相关内容的研究
  • 2.3 定性分析
  • 2.3.1 博览会的研究现状
  • 2.3.2 体育博览会与体育赛事的研究现状
  • 2.3.2.1 体育博览会的研究现状
  • 2.3.2.2 体育赛事的研究现状
  • 2.3.3 武术博览会与武术赛事的研究现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2.1 问卷的设计和问卷的信度、效度检验
  • 3.2.2.2 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 3.2.3 专家谈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SWOT 分析方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上海国际武术博览会的发展历程解析
  • 4.1.1 上海国际武术博览会的产生背景
  • 4.1.1.1 武术发展需要使然
  • 4.1.1.2 上海市天然条件使然
  • 4.1.2 上海国际武术博览会的发展概况
  • 4.1.2.1 参赛办法与奖励机制
  • 4.1.2.2 举办目的
  • 4.1.3 上海国际武术博览会的传播历程
  • 4.1.3.1 上海国际武术博览会的艰苦开拓(第一、二届)
  • 4.1.3.2 上海国际武术博览会的历史转折(第三、四届)
  • 4.1.3.3 上海国际武术博览会的继承发展(第五、六届)
  • 4.1.3.4 上海国际武术博览会的黯淡中落(第七、八届)
  • 4.1.3.5 上海国际武术博览会的继往开来(第九、十届)
  • 4.2 上海国际武术博览会的发展现状解析
  • 4.2.1 上海国际武术博览会参与者背景分析
  • 4.2.1.1 上海国际武术博览会历届参与者总体描述
  • 4.2.1.2 上海国际武术博览会历届参与者人数描述
  • 4.2.1.3 现阶段上海国际武术博览会参与者性别构成
  • 4.2.1.4 现阶段上海国际武术博览会参与者年龄构成
  • 4.2.1.5 现阶段上海国际武术博览会参与者学历构成
  • 4.2.1.6 现阶段上海国际武术博览会观众群体的职业构成
  • 4.2.1.7 现阶段上海国际武术博览观众群体的平均月收入构成
  • 4.2.2 上海国际武术博览会参与者的认知度分析
  • 4.2.2.1 参与者在赛事观赏性上的认识程度分析
  • 4.2.2.2 参与者在赛事社会影响力上的认识程度分析
  • 4.2.2.3 参与者在赛事对武术传播作用上的认识程度分析
  • 4.2.2.4 参与者对裁判执裁上的认识程度分析
  • 4.2.2.5 参与者在赛事保障服务上的认识程度分析
  • 4.2.3 上海国际武术博览会的组织管理分析
  • 4.2.3.1 上海国际武术博览会的组织模式现状
  • 4.2.3.2 上海国际武术博览会的组织模式分析
  • 4.2.4 上海国际武术博览会的项目设置分析
  • 4.2.4.1 上海国际武术博览会的项目设置组成
  • 4.2.4.2 上海国际武术博览会的项目设置分析
  • 4.2.5 上海国际武术博览会的宣传与推广分析
  • 4.2.5.1 上海国际武术博览会的赛事包装分析
  • 4.2.5.2 上海国际武术博览会的宣传路径分析
  • 4.2.6 上海国际武术博览会的市场开发分析
  • 4.2.6.1 上海国际武术博览会市场开发历程解析
  • 4.2.6.2 上海国际武术博览会市场开发路径分析
  • 4.3 上海国际武术博览会的 SWOT 分析
  • 4.3.1 上海国际武术博览会的优势分析
  • 4.3.1.1 较长的赛事举办史,具有国际知名度
  • 4.3.1.2 赛事宣传已见成效,赛事影响逐步恢复
  • 4.3.1.3 国际学术会议召开,提升赛事文化氛围
  • 4.3.1.4 项目范围设置灵活,运动员选择空间大
  • 4.3.1.5 赛事举办期时间长,参与者闲暇时间多
  • 4.3.1.6 裁判队专业素质高,执裁公正公平合理
  • 4.3.2 上海国际武术博览会的劣势分析
  • 4.3.2.1 过多依赖政府,缺少自主发展
  • 4.3.2.2 人力资源匮乏,缺少专业人才
  • 4.3.2.3 品牌建设模糊,推广效果较差
  • 4.3.2.4 保障力度不够,个性化服务差
  • 4.3.2.5 宣传广度有限,缺乏针对群体
  • 4.3.2.6 市场开发不力,资源有待整合
  • 4.3.2.7 观众互动有限,现场氛围不高
  • 4.3.2.8 缺乏长期规划,品牌未能持续
  • 4.3.3 上海国际武术博览会的机遇分析
  • 4.3.3.1 国家政策导向良好,教育部支持力度大
  • 4.3.3.2 现代健康理念革新,武术健身功能显著
  • 4.3.3.3 举办城市国际知名,旅游资源异常丰富
  • 4.3.3.4 政府重视文化推广,武术文化价值凸显
  • 4.3.3.5 上海传统武韵氤氲,现代发展推陈出新
  • 4.3.4 上海国际武术博览会的威胁分析
  • 4.3.4.1 武术开展不力,观众群体流失
  • 4.3.4.2 上海大型赛事频繁,武术博览会黯然失色
  • 4.3.4.3 其它国际武术赛事异军突起,武术博览会外境堪忧
  • 4.3.5 上海武术博览会的SWOT 矩阵分析
  • 4.4 上海国际武术博览会的发展对策探析
  • 4.4.1 上海国际武术博览会赛事建设对策探寻
  • 4.4.1.1 定位精品赛事,筹就赛事口碑
  • 4.4.1.2 健全赛事机构,落实各组责任
  • 4.4.1.3 优化人力资源,确保各司其职
  • 4.4.1.4 精心规划长期发展目标,品牌建设理念贯穿始终
  • 4.4.1.5 锁定参与两大主体,满足运动员、观众需求
  • 4.4.1.6 加强科学管理,做好赛前筹备,推广人性化服务
  • 4.4.1.7 整合项目设置,增强吸引力
  • 4.4.2 上海国际武术博览会宣传推广对策探寻
  • 4.4.2.1 依靠政府支持,发挥导向作用,促进媒体参与
  • 4.4.2.2 满足媒体需求,加强媒体合作,提高赛事曝光率
  • 4.4.2.3 弘扬武术文化,发掘文化价值,提升报道深度
  • 4.4.2.4 续办国际学术会议,开创人际传播佳途
  • 4.4.2.5 谋划开、闭幕式宣传策略,以点带面提高宣传效果
  • 4.4.2.6 建立官方门户网站,积极扩大宣传广度
  • 4.4.3 上海国际武术博览会市场开发对策探寻
  • 4.4.3.1 确定市场地位,明确开发目标
  • 4.4.3.2 引进中介机构,提高开发效率
  • 4.4.3.3 展现赛事资源,吸引赞助企业
  • 5. 结论
  • 6 参考文献
  • 著作类
  • 论文类
  • 期刊类
  • 网络类
  • 报纸类
  • 7 致谢
  • 8 附录
  • 论文问卷(一)
  • 论文问卷(二)
  • 论文问卷(三)
  • 相关论文文献

    • [1].校园武术文化在高校存在形态的思考[J].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3)
    • [2].新时代背景下武术文化的国际化传播研究[J]. 中华武术(研究) 2019(12)
    • [3].“礼文化”对武术文化的影响研究[J]. 武术研究 2020(01)
    • [4].文化传承视域下高校武术文化建设的价值及问题反思[J]. 传播力研究 2019(35)
    • [5].基于历史文化的教育与传扬:沧州武术文化的现代化旅游构建[J].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3)
    • [6].中国武术文化“线下”到“线上”的普及与推广路径选择[J]. 当代体育科技 2019(35)
    • [7].大数据时代梅山武术文化研究[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01)
    • [8].武术文化对传统“道论”哲学的吸收与借鉴[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20(03)
    • [9].习武者素养:武术文化自信的基石[J].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20(01)
    • [10].“水浒武术文化”视角下的梁山功夫发展研究[J]. 武术研究 2020(03)
    • [11].论新时代下崆峒武术文化价值趋向[J]. 中华武术(研究) 2020(02)
    • [12].沧州武术文化城市品牌构建研究[J]. 中华武术(研究) 2020(02)
    • [13].中国武术博物馆“科学看武术”展厅的特色与亮点——以“桩上飞步”互动展项为例[J].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2017(01)
    • [14].变异中的延续:从“战”到“健”武术文化的功能价值转向[J]. 体育与科学 2020(02)
    • [15].武术文化价值悖谬现象的时代哲思[J]. 山东体育科技 2020(03)
    • [16].武术文化传承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 体育文化导刊 2020(04)
    • [17].新时代关东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环境探析[J]. 武术研究 2020(09)
    • [18].文化自信视角下的中华武术文化传承策略研究[J]. 运动精品 2020(06)
    • [19].“一带一路”背景下武术文化发展研究[J]. 武术研究 2020(10)
    • [20].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我国武术文化研究可视化分析[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8(06)
    • [21].近十年(2007-2017)我国武术文化研究热点、演进与前沿——基于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18(10)
    • [22].武术文化的软实力内涵与提升策略研究[J]. 武术研究 2019(01)
    • [23].高职院校武术课程教学中武术文化的传授[J]. 运动精品 2018(11)
    • [24].文化认同视域下青少年传承武术文化的路径选择[J]. 运动精品 2018(12)
    • [25].试论传统武术的困境与出路[J]. 武术研究 2019(02)
    • [26].武术文化在教学中的传承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 2019(03)
    • [27].文化传承下的高校武术文化建设价值分析[J]. 当代体育科技 2019(01)
    • [28].地域武术文化的研究视点分析——基于2005—2018年的学位与期刊论文[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9(01)
    • [29].高校武术文化建设路径设计[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9(04)
    • [30].中华武术文化的自信探析[J]. 文化学刊 2019(04)

    标签:;  ;  ;  

    上海国际武术博览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