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引言:白癜风是由于表皮黑素细胞缺失引起的色素脱失性疾病,是常见的慢性皮肤病,其确切病因尚不清楚,目前多认为白癜风是一种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是决定人类疾病(尤其是多基因疾病)易感性的主要因素,可以满足对疾病相关基因定位研究的需要,尤其是对多基因遗传性疾病高精确度基因定位的要求。因此应用SNP检测技术初步筛选白癜风可能的易感基因,为进一步寻找与定位白癜风发病密切相关基因打下基础。与白癜风易感性有关的基因研究包括黑素生物合成的重要基因、与氧化压力有关的基因和调节自身免疫的基因等。本实验选择了其中的三种基因四个位点,应用PCR-RFLP技术进行初步分析。这三种基因既与白癜风的发病可能相关,它们之间也相互关联,试图从不同角度对白癜风的发病机制进行探索。目的:探索褪黑激素(melatonin,MLT)合成的限速酶5-羟色胺-N-乙酰转移酶(serotonin N-acetyltransferase,AA-NAT)基因第四外显子第619位G/A多态性、白细胞介素-6 (interleukin-6,IL-6)基因启动子区–634位C/G多态性及雌激素受体-α(estradiol receptor-α,ER-α)基因第一内含子Pvu II T/C和Xba I A/G酶切位点多态性与白癜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白癜风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临床资料及血液标本,提取基因组DNA,应用PCR-RFLP分析技术,检测了749例汉族白癜风患者和763例汉族对照者AA-NAT基因第四外显子第619位G/A多态性、IL-6基因启动子区–634位C/G多态性及ER-α基因第一内含子Pvu II T/C和Xba I A/G酶切位点基因多态性。结果:汉族白癜风患者和对照组之间AA-NAT基因第四外显子第619位G/A多态性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无显著差异(P > 0.05)。两组之间IL-6基因启动子区–634位C/G多态性位点基因型频率(P = 0.02)和等位基因频率(P = 0.01, OR:1.24, 95% CI:1.05–1.46)有明显差异,但在不同临床类型、分期(稳定/活动)、伴/不伴自身免疫疾病及有/无家族史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ER-α基因第一内含子Pvu II T/C酶切多态性位点患者和对照组之间C/T基因型频率(P=0.001)有显著差异,其C等位基因频率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2, OR:1.27, 95% CI:1.09–1.47);女性患者C/T基因型频率(P = 0.03)、C等位基因频率(P = 0.02, OR:1.29, 95% CI:1.04–1.58)亦明显高于女性对照组;男性患者和男性对照组C/T基因型频率(P = 0.04)有显著差别,C等位基因频率(P = 0.03, OR:1.25, 95% CI:1.02-1.52)亦明显高于对照组。白癜风患者中,在皮节型和寻常型的四种分型之间,除皮节型与泛发型的基因型频率(P = 0.04)有明显差别外,其余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均无显著差别;≤10岁与11-20年龄组之间C/T基因型频率(P=0.04)亦有统计学差别;女/男之间基因型频率(P = 0.08)无统计学意义;其余不同疾病分期(稳定/活动)、伴/不伴自身免疫疾病及有/无家族史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别(P > 0.05)。ER-α基因第一内含子Xba I A/G酶切多态性位点正常对照组与白癜风患者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白癜风患者组中寻常型/皮节型、对照组/无自身免疫性疾病间均未见统计学差别(P > 0.05)。ER-α基因第一内含子Pvu II T/C和Xba I A/G酶切位点基因多态性单倍体连锁分析发现,未突变的TA具有保护作用,含有突变C等位基因的CA增加患病风险,同时具有越多变异单倍体基因型罹患白癜风的机率越高(P=0.001, OR:1.53, 95% CI:1.12-2.10)。结论:AA-NAT基因第四外显子第619位G/A多态性位点与白癜风未见明显相关性;IL-6基因启动子区–634位C/G多态性位点与白癜风存在相关性,C等位基因有保护作用,而携带G等位基因者较易患白癜风;ER-α基因第一内含子Pvu II酶切多态性位点与白癜风存在相关性,携带C等位基因的10岁以下(≤10)儿童和女性更易患白癜风;ER-α基因第一内含子Xba I酶切多态性位点与白癜风患者之间未见明显相关;ER-α基因第一内含子Pvu II和Xba I酶切多态性位点单倍体连锁分析显示ER-α基因可能是白癜风患者易感性的备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