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经略河湟民族政策研究

北宋经略河湟民族政策研究

论文摘要

对北宋经略河湟区域民族政策的研究,是涉及到多学科的交叉性和综合性研究的尝试。政策与民族群体的结合,就产生了民族政策;传统社会与宗教和民族政策史的交融关系,也要求研究者须从社会学、宗教学、民族学、历史学等多个角度,探讨民族政策史的内涵和特征。因此,本课题研究必须要从多学科的视角,探讨北宋经略河湟区域的民族政策,并进而探讨北宋国家政策与河湟区域民族政策的关系。从北宋国家实施的河湟区域民族政策来看,是与当时宋、夏、辽及与吐蕃的关系发展与时俱进的,反映了北宋国家内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政策的变化与河湟民族区域社会的变迁。正是由于当时这种关系与政策的递变,使北宋对河湟区域社会的民族政策内容,在不同的时期体现出不同的特点。本课题研究采用的视角和所搭建的框架,为研究北宋民族政策史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点,而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也必将给后学者以多方面的启迪;其价值体现在为今天理解和处理族际关系,消除民族区域不安定因素,稳定、建设与开发民族区域社会,构建民族区域社会的和谐,提供一定的历史借鉴与经验。本课题研究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绪论部分、正文部分、结语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选题思路及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等;正文部分共分六章,在这六章的研究中,将北宋国家政策与河湟区域民族政策结合起来,作为观察研究的双重对象;注重国家政策中的民族性,注重研究民族政策中的社会功能和效益,注重研究河湟区域民族政策与民族传统文化及民族心理结构的关系;关注河湟区域民族政策的规范性与国家政策的互动与互补,关注河湟区域民族政策秩序的公正与权威,关注河湟区域民族政策研究中的思想和人的因素等;而这些方面的探索,无疑会将北宋河湟民族政策史的研究,推向一个新的境界;结语部分是对正文部分的总结概括,尤其认为神宗之后的民族政策虽带有残酷的血腥民族压迫的性质,引发了诸如生命、经济、军事、文化、政治、生态资源等问题;但从客观上讲促进了河湟民族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等的发展,促进了河湟蕃族由游牧向农耕主流社会融入的步伐;也就是说从此时起,北宋不再是排斥蕃族,而是积极地融纳蕃族,不再是“来则御之,去则勿追”或“置之度外,存而勿论”的漠不关心的态度,而是通过各种方式将其融合到一体化的中华民族中来,这可说是一种历史观的进步,民族观的进步。同时北宋在河湟区域制定和颁行了许多民族政策法规,由此而形成包括民族法的制定、执行、遵守和监督等在内的北宋国家“汉法”民族法律体系。其内容和实践对今天的河湟区域民族立法与实践都具有极大借鉴意义。

论文目录

  •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 选题思路及研究意义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
  • 三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四 本课题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第一章 北宋河湟民族区域范围及自然经济条件和区域特点
  • 一 北宋河湟区域范围与自然经济条件
  • (一) 北宋河湟民族区域范围
  • (二) 北宋河湟民族区域自然经济条件
  • (三) 北宋河湟区域民族人文生态形式
  • (四) 北宋河湟区域民族社会经济结构
  • 二 北宋河湟民族区域特点
  • (一) 北宋河湟民族区域的重要战略地位
  • (二) 北宋河湟区域民族政权构成及其关系
  • (三) 北宋河湟区域民族文化构成
  • 第二章 北宋经略河湟区域的民族政策
  • 一 北宋经略河湟区域的民族军政政策
  • (一) 北宋初、中期经略河湟区域的民族军政政策
  • (二) 北宋后、末期经略河湟区域民族军政政策
  • 二 北宋经略河湟区域的民族经济政策
  • (一) 以河湟区域为中心的北宋官营茶马民族贸易政策
  • (二) 以河湟区域为中心的北宋官营盐、酒、粮草等的榷场民族贸易政策
  • (三) 以河湟区域为中心的北宋官营屯、营田及民族土地买卖政策
  • 三 北宋经略河湟区域民族政策对河湟民族政权及区域社会发展的作用
  • (一) 对河湟吐蕃首领唃厮啰等的政治封赏,提高了河湟区域民族政权的号召力与凝聚力
  • (二) 熙宁开边后,北宋加大了对河湟区域的开发,民族政策更趋向积极,进一步实施“汉法“政策,促进了河湟区域封建化的进程
  • (三) 经济上的商贸活动改变了河湟区域民族社会生活习俗和经济条件
  • (四) 军事上与北宋的结盟成为河湟吐蕃政权有效抵御西夏吞并的法宝,在保卫其民族和领地免遭西夏蹂躏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 (五) 宗教文化上的交流进一步促进了河湟民族政权及区域社会对北宋先进文化的认同
  • 第三章 北宋河湟民族区域堡寨的修筑
  • 一 北宋河湟民族区域堡寨的修筑过程
  • 二 北宋河湟民族区域堡寨修筑选址规则及管理
  • 三 北宋河湟民族区域堡寨修筑花费、堡寨图、数量及简单评价
  • 四 北宋河湟民族区域堡寨修筑分布表
  • 五 北宋河湟民族区域堡寨修筑的历史作用
  • (一) 北宋在河湟民族区域经制西夏、开疆拓土的基地
  • (二) 北宋争取、稳定和组织河湟民族区域蕃部的基地
  • (三) 北宋河湟民族区域屯、营田的基地
  • (四) 北宋促进河湟民族区域水、陆交通建设的基地
  • (五) 形成河湟民族区域政治、经济中心的基地
  • (六) 河湟民族区域宗教文化交流的基地
  • 第四章 河湟唃厮啰及西夏政权对北宋经略河湟区域民族政策的影响
  • 一 河湟唃厮啰政权对北宋经略河湟区域民族政策的影响
  • (一) 河湟民族区域唃厮啰政权的兴起、鼎盛、分裂和衰亡
  • (二) 河湟民族区域唃厮啰政权对北宋政权建设的影响
  • (三) 河湟民族区域唃厮啰政权对北宋经略河湟区域民族政策的影响
  • (四) 河湟蕃族酋豪及将领对北宋经略河湟区域民族政策的影响
  • (五) 河湟民族区域宗教及僧侣领袖人物对北宋经略河湟区域民族政策的影响
  • 二 西夏政权对北宋经略河湟区域民族政策的影响
  • (一) 西夏政权与北宋政权的关系
  • (二) 西夏政权与河湟民族区域唃厮啰政权的关系
  • (三) 西夏政权对北宋经略河湟区域民族政策的影响
  • 第五章 北宋经略河湟区域民族政策中的武将与士大夫因素
  • 一 北宋初期经略河湟区域民族政策中的武将与士大夫因素
  • (一) 北宋初期经略河湟区域民族政策中的武将因素
  • (二) “联蕃制夏”民族政策初步形成过程中的士大夫因素
  • (三) 宋真宗朝对北宋“联蕃制夏”民族政策的重大影响
  • 二 北宋中期经略河湟区域民族政策中的武将与士大夫因素
  • (一) 北宋中期“联蕃制夏”民族政策深化实施中的唃厮啰政权因素
  • (二) 北宋中期士大夫“中国”意识凸显与“联蕃制夏”民族政策的关系
  • (三) 北宋中期士大夫变法思潮及范仲淹的“庆历”新政对“联蕃制夏”民族政策的影响
  • (四) 北宋中期防御重心西移和民族政策进一步走向“制夏”过程中的武将因素
  • 三 北宋后期经略河湟区域民族政策中的武将与士大夫因素
  • (一) 北宋后期“以攻为守、抚战结合”民族政策形成过程中的武将因素
  • (二) 北宋后期士大夫变法思潮与王安石变法对北宋经略河湟区域民族政策的影响
  • 第六章 北宋对河湟民族区域的“汉法”法律政策及其实践
  • 一 形成河湟民族区域“汉法”法律政策的原因
  • (一) 政治原因
  • (二) 经济原因
  • (三) 文化原因
  • 二 河湟民族区域“汉法”法律政策的主要内容
  • (一) 蕃官行政“汉法”法规
  • (二) 蕃族经济“汉法”法规
  • (三) 蕃兵军事“汉法”法规
  • (四) 蕃族特别“汉法”法规
  • 三 河湟民族区域“汉法”法律政策的实施
  • (一) “和断”“罚纳”民族法律政策的实施
  • (二) 由蕃族习惯法向“汉法”过渡的民族法律政策的实施
  • (三) 罪分轻重,量刑处罚的“汉法”民族法律政策的实施
  • (四) 河湟区域民族政策与“汉法”法律政策的重合实施
  • 四 北宋河湟区域“汉法”民族法律政策的特点及评价
  • (一) 特点
  • (二) 评价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河湟”地理概念变迁考[J].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6)
    • [2].河湟印象·诗配画[J]. 雪莲 2014(02)
    • [3].河湟印象·诗配画[J]. 雪莲 2014(03)
    • [4].河湟艺术家[J]. 雪莲 2012(01)
    • [5].糅合与共生:河湟流域多民族的“花儿”文化研究[J].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9(06)
    • [6].明清河湟地方精英乡村社会治理作用初探[J]. 青海社会科学 2020(03)
    • [7].远古河湟 美丽海东[J]. 中国土族 2018(01)
    • [8].国家正祀在河湟流域的推行与传播[J].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4)
    • [9].河湟“少年”文化探源[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2)
    • [10].河湟穆斯林民族教育问题研究[J]. 西北成人教育学报 2013(04)
    • [11].试论西夏政权对北宋经略河湟区域民族政策的影响[J]. 宁夏社会科学 2010(01)
    • [12].河湟涛声[J]. 中国土族 2015(01)
    • [13].河湟藏家(组诗)[J]. 雪莲 2015(15)
    • [14].河湟汉族来源与青海方言的形成[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6)
    • [15].国家视野中的河湟汉族[J]. 地方文化研究 2015(04)
    • [16].《从河湟出发》[J]. 青海湖 2018(11)
    • [17].诗美只因乡情醇——读祁俊清的组诗《河湟村庄》[J]. 雪莲 2015(15)
    • [18].河湟岁月(组诗)[J]. 雪莲 2014(07)
    • [19].试析河湟“花儿”语言中蕴涵的民俗文化现象[J].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3)
    • [20].试论北宋河湟区域社会经济构成[J].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 [21].略论河湟“花儿”的语言魅力[J].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 [22].“河湟”区域的历史变迁[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4)
    • [23].浅赏河湟“花儿”的几个特殊民俗语言[J]. 中国土族 2014(01)
    • [24].试论北宋在河湟区域的堡寨修筑战略[J].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
    • [25].河湟“花儿”的民族特征及其传承[J].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2008(03)
    • [26].家在河湟[J]. 青海国土经略 2018(06)
    • [27].明清时期河湟地缘社会多元组织结构探析[J]. 青海民族研究 2016(02)
    • [28].塑造大气 雄浑 质朴 融合的河湟特色乡村风貌——张晓容等调研特色乡村风貌提升工作[J]. 西宁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7(08)
    • [29].河湟村庄(6首)[J]. 青海湖 2012(09)
    • [30].从河湟傩舞戏看中国戏曲中的“引戏”问题[J]. 文艺研究 2014(04)

    标签:;  ;  ;  ;  

    北宋经略河湟民族政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