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旅游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同时它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旅游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是第三产业中综合性强、关联度高、带动性大的朝阳产业。旅游业既能带动经济增长、拉动消费、投资、出口,为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产业支撑;又能够增加就业、带动富民;同时还能对弘扬传承中华悠久文化和保护生态环境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内蒙古自治区区域辽阔、旅游资源独特而丰富,经过三十年的发展,旅游业初具产业规模,在我国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内蒙古的旅游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机遇,内蒙古旅游业将是我国二十一世纪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目前,旅游业已成为促进内蒙古经济腾飞的先导产业和优势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将有助于内蒙古调整地区产业结构,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农牧民的收入,加强地区间的文化交流,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北疆稳定,促进祖国繁荣富强。内蒙古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及社会人文旅游资源。现代流行于世界的五大时尚旅游即生态旅游、沙漠旅游、探险旅游、文化旅游和海洋(水体)旅游,内蒙古地区全部拥有。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的旅游业发展目标是从世界旅游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迈进,成为世界第一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旅游客源输出国。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使这一目标的实现更加顺畅。内蒙古自治区地处祖国北疆,它地域宽广,旅游资源特色突出,尤以草原系列和蒙古族为主的民族文化系列的旅游资源优势突出,它的辽阔、原始和神秘自然融合,浑然天成,对游客具有神奇的吸引力。内蒙古旅游业发展起步晚形成了后发优势,有利于避免误区,高起点、规范化地进行旅游产品开发。大草原、大森林、大沙漠、大冰雪、大河流的自然生态环境所形成的生态优势,有利于发展多种形式的生态旅游产品,内蒙古必将成为中国21世纪生态旅游的重要基地。加上西部大开发的力度正在明显加强,使内蒙古旅游业具备了跨越式发展的可能,这是内蒙古发展旅游业的优势。而基础设施薄弱、旅游旺季短、旅游资源开发同质化、文化与旅游的结合相对薄弱等硬件因素,及观念不到位,专业人才缺乏,知名度低等软件方面的因素,又使内蒙古发展旅游业受到一定的制约和束缚。内蒙古旅游资源方面的优势和经济落后,生态环境脆弱的劣势,决定了发展内蒙古旅游业必须实施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跨越式发展战略。理由在于:内蒙古的市场发育及成熟度低,旅游业起步晚,起点低,若单纯依靠市场调控来发展旅游业,旅游业必将发展缓慢,政府还需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发挥主导作用;由于内蒙古地区的生态环境脆弱,生态地位重要,因此,旅游业要实现快速、健康地发展,必须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内蒙古的旅游业若按常规发展,其影响力与地位很难提高,经济社会效益不易显现。因此,发展内蒙古的旅游业,必须实现两个超前:一是超前于内蒙古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二是超前于全国旅游业发展的平均速度。此外,为加快内蒙古旅游业的发展速度,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对策,鼓励多种经济成份参与旅游资源的大开发;打造有内蒙古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化产品;合理构建旅游网络系统,实现信息化管理;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进而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使内蒙古成为中国21世纪旅游业大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新时期,内蒙古旅游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内蒙古地区应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利用内蒙古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努力实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促进内蒙古地区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