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背景与目的食管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在我国恶性肿瘤中位居第四,其中在河南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严重危害了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因此探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1979年,Senger首先报道了恶性转化的上皮细胞可分泌一种磷酸蛋白,即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OPN是富含天冬氨酸和唾液酸残基的可分泌糖蛋白,包含有多种功能域,其中含有特异的Arg-Gly-Asp序列(RGD),通过这个序列与其生长所需的微环境——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相结合。通过与整合素和CD44受体的结合,OPN可介导细胞与基质的相互作用及细胞内的信号转导,从而在肿瘤的进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OPN在许多肿瘤细胞中表达上调,与肿瘤血管生成、侵袭转移、抑制凋亡等方面关系密切。随着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的发现(1962年),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完整cDNA的获得(1984年),以及对细胞信号传导网络深入的研究(90年代),人们已认识到作为受体酪氨酸激酶超家族成员之一的EGFR及其家族成员,在EGF等相应配体的刺激下,通过受体自身磷酸化参与细胞生长信号传递,对上皮源性细胞的增殖、存活和分化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近年来EGFR与癌基因相关性研究显示,细胞Src(c-Src)癌基因和EGFR不仅具有高度的同源性,并在许多人类肿瘤均过度表达,表明EGFR及其家族成员具有癌基因潜能,与细胞的转化有密切关系。肿瘤细胞主要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TGF-α、EGF;它们作用于EGFR,使其获得生长优势,提示该信号系统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OPN和EGFR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的研究,目前国内外报道鲜见。本研究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OPN及EGFR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并分析二者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中的相互作用。材料与方法1.选取焦作市第二医院外科1992年1月至2000年8月60例手术切除食管癌标本(同一病例包括癌组织、5cm以外的癌旁正常组织),HE切片病理证实为鳞癌。全部病例术后未行放疗或化疗,并进行6-18个月的随访。2.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6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OPN及EGFR蛋白的表达情况。3.统计工具用SPSS10.0及SAS统计软件包,统计方法采用x2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Kaplan-Meier及Log-rank test时序检验法,检验水准为α=0.05。结果1.60例食管鳞癌标本中,48例OPN染色阳性80.0%(48/60);在60例癌旁正常组织标本中未见OPN表达;结果显示,OPN的阳性表达率在食管鳞癌及癌旁正常组织间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OPN主要存在于肿瘤细胞的细胞浆中。OPN多弥散表达于癌巢中,在癌巢边缘分布较少。2.60例食管鳞癌标本中,43例EGFR染色阳性71.7%(43/60);60例癌旁组织中11例EGFR染色阳性18.3%(11/60);结果显示,EGFR的阳性表达率在食管鳞癌及癌旁正常组织间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EGFR的阳性颗粒主要位于肿瘤细胞的胞浆及部分细胞核内,周围基质中未见阳性染色。3.60例食管鳞癌标本中,在高分化组OPN的阳性表达率为65.5%(19/29),低于中低分化组93.5%(29/31),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淋巴转移组的OPN的阳性表达率为97.1%(34/35),高于无淋巴转移组56.0%(14/25),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TNM分期中Ⅰ、Ⅱ期组OPN的阳性表达率为67.7%(22/31),低于Ⅲ、Ⅳ期组93.1%(26/29),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深度T1+T2组OPN的阳性表达率为73.5%(25/34),低于T3+T4组88.5%(23/26),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60例食管鳞癌标本中,在高分化组EGFR的阳性表达率为57.7%(15/26),低于中低分化组82.4%(28/34),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转移组的EGFR的阳性表达率为83.9%(26/31),高于无淋巴转移组58.6%(17/29),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NM分期中Ⅰ、Ⅱ期组EGFR的阳性表达率为51.7%(15/29),低于Ⅲ、Ⅳ期组90.3%(28/31),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浸润深度T1+T2组EGFR的阳性表达率为48.0%(12/25),低于T3+T4组77.1%(27/35),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对60例食管鳞癌患者进行6-18月的随访,删除失去联系3例,OPN蛋白表达阳性的生存率为39.1%(18/46),低于OPN蛋白表达阴性者72.7%(8/11),并应用Kaplan-Meier,Log-rank test时序检验法进行生存率的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有显著性(P<0.05)。6.对60例食管鳞癌患者进行6-18月的随访,删除失去联系3例,EGFR蛋白表达阳性的生存率为38.1%(16/42),低于EGFR蛋白表达阴性者66.7%(10/15),并应用Kaplan-Meier、Log-rank test时序检验法进行生存率的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有显著性(P<0.05)。7.对60例食管鳞癌标本的OPN和EGFR表达的情况进行相关分析,共表达阳性组为38例,共表达阴性组为7例,OPN+、EGFR-表达组为10例,OPN-、EGFR+表达组为5例,二者呈正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rs=0.333(P<0.05)。结论1.食管鳞癌组织中OPN呈现高表达,且其高表达与其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预后密切相关,提示OPN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及进展过程有关。2.食管鳞癌组织中EGFR过表达,且其过表达与其分化程度以及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浸润程度、预后密切相关,提示EGFR的过表达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及浸润、转移过程。3.OPN及EGFR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相关性经统计学分析具有相关性,表明二者可能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协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