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自1994年我国进行外汇体制改革以来,我国的外汇储备保持持续快速的增长,我国外汇储备及其变动已经成为国内金融政策和对外金融政策的连接点,成为反映本外币政策的关键性指标之一,也是影响货币政策自主性与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本文对我国外汇储备持续增长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进行研究。全文分为四章。第一章对我国外汇储备的持续增长问题及其对我国货币政策运行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外汇储备的持续增长是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持续的双顺差格局、中国现有的结售汇制度以及现有的外汇储备观紧密联系的,且其趋势很难在短期内扭转。外汇储备的持续增长造成了国内的流动性过剩,给经济运行与货币政策带来了一系列风险。本文第二章从理论上分析了我国外汇储备持续增长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机理。分析表明,外汇储备持续增长给我国货币政策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改变了我国基础货币的投放,削弱了货币政策自主性、增强了货币供给的内生性、缩短了货币供给时滞、影响了中央银行的调控能力,并给央行带来了三难困境。第三章利用协整理论与向量自回归模型,从实证上分析了外汇储备对我国货币供给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外汇储备对货币供应量有直接显著的正向关系,并通过资产价格机制间接影响货币供应量。而且外汇储备的持续增长会缩短外汇储备的供给时滞。本文第四章分析了外汇储备持续增长下货币政策趋向及应该采取的政策措施。在外汇储备持续增长的背景下,货币政策趋向应是适当紧缩,明确抑制流动性过剩,控制通货膨胀。在具体政策措施方面,应从外汇体制改革、金融体制与经济结构改革等方面入手来缓解外汇储备持续增长给我国货币政策带来的困境与风险,保证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