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酸雨对土壤和作物产量品质形成的影响研究

南京酸雨对土壤和作物产量品质形成的影响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在研究南京江北降水酸性、离子浓度分布、月际变化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大田喷淋和土柱淋溶试验,研究不同pH模拟酸雨对土壤酸化和土壤盐基淋失的影响作用,研究双低油菜和弱筋专用小麦等优质粮油作物产量品质形成过程中酸雨对其产生的胁迫效应,研究不同肥力条件下对酸雨胁迫的调节作用,为农业区农田生态环境的改善,农作物优质丰产栽培以及农产品品质效益提高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南京酸雨主要分布特征为:酸雨影响郊区重于市区,酸雨出现时间有所提前,雨水中离子浓度高,电导值大。2.南京江北区酸雨频率为49.2%,酸雨存在秋高春低的明显季节变化;降水pH值4.17~8.34之间;成分中主要阴离子有SO42-、NO3-,主要阳离子有NH4+、Ca2+;Pb、Cd、Cr、Cu、Hg等重金属含量均超标。影响的主要气象因子有风向风速和降水量。酸雨频率随风速增大而升高,东北偏东风和东南偏东风容易出现酸雨。3.土壤缓冲有助于减缓土壤酸化。酸雨pH≤3.5,土壤主要受酸雨酸度控制,胁迫起主要作用,土壤酸化加强;酸雨pH>3.5,土壤缓冲起主要作用,土壤pH呈高稳状态,生态环境有所恢复。酸雨pH≤3.5,土壤盐基溶出曲线呈线性变化;酸雨pH>3.5,盐基溶出曲线呈对数变化,由此建立了一个新的酸雨淋溶土壤盐基解吸模式。4.酸雨胁迫下作物株高、叶面积、单叶面鲜重下降,叶片外观出现受害症状;花受害百分率增加,花序顶端萎缩,花瓣折皱,有效角果数减少,落花落果增加;作物细胞质膜透性、MDA和POD活性升高,SOD、CAT活性产生明显波动,生理生化特性发生明显变化。5.酸雨胁迫导致作物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降低,干物质累积量和籽粒产量明显下降。产品粗脂肪含量降低,可溶性糖和还原糖的合成受抑,总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明显减少。6.酸雨可使双低油菜硫苷和芥酸含量增加,品质质量下降。酸雨降低了弱筋专用小麦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前者对专用小麦品质形成有利,而后者则对品质形成不利,影响机理和指标阈值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言
  • 1.1 油菜与双低优质油菜简介
  • 1.2 小麦与优质专用小麦简介
  • 1.3 酸雨和环境酸化问题
  • 1.4 酸雨研究进展
  • 1.4.1 酸雨分布及临界负荷研究
  • 1.4.2 酸雨酸化土壤重要过程研究
  • 1.4.3 酸雨对作物生长和生理特性影响研究
  • 1.4.4 酸雨对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研究
  • 1.4.5 酸雨影响模型研究
  • 1.4.6 尚存在的问题
  • 1.5 本论文的立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 1.6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 1.6.1 研究内容
  • 1.6.2 研究目标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二章 酸雨测站的建立与酸雨背景监测
  • 2.1 站址选择
  • 2.2 仪器配备
  • 2.3 酸雨监测
  • 2.3.1 监测时间
  • 2.3.2 酸雨样品采集
  • 2.3.3 pH值与电导率的测定方法
  • 2.4 无机离子的测定方法
  • 2.4.1 主要待测离子
  • 2.4.2 测定仪器及测定条件
  • 2.4.3 标准溶液的配置
  • 2.4.4 标准曲线确定
  • 2.4.5 测值误差校验
  • 2.5 重金属离子浓度测定方法
  • 2.5.1 主要待测离子
  • 2.5.2 测定仪器及试剂
  • 2.5.3 标准溶液的配置
  • 2.5.4 标准曲线确定
  • 2.5.5 精密度和检出限
  • 2.6 主要统计方法
  • 2.6.1 月平均pH值、降水频率和酸雨频率的计算方法
  • 2.6.2 各项测值的月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的计算
  • 2.6.3 线性相关分析方法
  • 2.7 本章小结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南京江北酸雨分布特征与化学组分分析
  • 3.1 江苏省酸雨分布概况
  • 3.2 南京市酸雨分布特征及研究意义
  • 3.3 测站酸雨监测资料初步分析
  • 3.4 酸雨频率及其时间分布特征
  • 3.5 酸雨pH值的时间分布特征
  • 3.6 酸雨电导率的时间分布特征
  • 3.7 酸雨频率和pH值、电导率之间的相互关系
  • 3.8 酸雨中离子浓度的分布特征
  • 3.8.1 离子在酸雨组分中的比例
  • 3.8.2 离子浓度的时间变化
  • 3.8.3 酸雨离子浓度与酸雨强度的相关关系分析
  • 3.9 酸雨中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
  • 3.9.1 南京江北区酸雨中的重金属含量
  • 3.9.2 江北区酸雨重金属浓度随时间的分布特征
  • 3.10 南京江北酸雨时空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
  • 3.10.1 污染源
  • 3.10.2 降水量
  • 3.10.3 风速
  • 3.10.4 风向
  • 3.10.5 大气温度
  • 3.10.6 相对湿度
  • 3.10.7 大气压强
  • 3.10.8 沙尘与灰霆天气
  • 3.11 本章小结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四章 研究材料与方法
  • 4.1 土壤理化性状分析
  • 4.1.1 农田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 4.1.2 分析方法
  • 4.2 模拟酸雨的配制
  • 4.2.1 混合模拟酸雨(MAR)的配制
  • 4.2.2 硫酸(SAR)和硝酸雨(NAR)的配制
  • 4.3 土壤酸化和盐基离子溶出量的测定
  • 4.3.1 分析仪器
  • 4.3.2 土柱淋溶试验
  • 4.3.3 酸雨浸泡试验
  • 4.4 不同肥力对酸雨的缓冲作用的测定
  • 4.4.1 供试肥料的组合与配制
  • 4.4.2 肥料喷施
  • 4.4.3 土样收集
  • 4.4.4 土样浸泡与盐基离子溶出量的测定
  • 4.4.5 NP不同配比淋溶试验
  • 4.5 作物生长特性和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 4.5.1 供试作物
  • 4.5.2 试验田
  • 4.5.3 大田试验设计
  • 4.5.3.1 油菜试验
  • 4.5.3.2 小麦试验
  • 4.5.4 大田栽培与管理
  • 4.5.4.1 油菜栽培与管理
  • 4.5.4.2 小麦栽培与管理
  • 4.5.5 大田喷淋试验
  • 4.5.6 作物生长性状的测定
  • 4.5.7 作物生理生化特性的测定
  • 4.5.7.1 细胞质膜透性分析
  • 4.5.7.2 丙二醛(MDA)含量测定
  • 4.5.7.3 过氧化氢酶(CAT)动态变化测定
  • 4.5.7.4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测定
  • 4.5.7.5 过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测定
  • 4.6 作物产量形成过程观察和产量指标的测定
  • 4.6.1 叶绿素和光合速率的测定
  • 4.6.2 油菜花果数量、受害百分数以及产量指标的确定
  • 4.6.3 小麦花穗数、干物质累积量以及产量指标的确定
  • 4.7 作物产品品质指标的测定
  • 4.8 数据整理与分析
  • 4.9 本章小结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五章 酸雨对农田土壤的影响研究
  • 5.1 南京市土壤pH值及其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
  • 5.1.1 南京土壤pH值的空间分布
  • 5.1.2 南京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全磷、全钾的空间分布
  • 5.2 南京农田土壤的特点
  • 5.3 试验点农田土壤的理化性状
  • 5.4 酸雨对土壤的致酸作用
  • 5.5 农田土壤中盐基离子的淋失
  • 5.5.1 不同AR处理下土壤盐基溶出量
  • 5.5.2 盐基淋失量随酸雨淋溶时间的变化
  • 5.6 土壤对酸雨侵蚀的缓冲作用
  • 5.6.1 土壤的静态缓冲作用
  • 5.6.2 土壤的动态缓冲作用
  • 5.7 作物群体对土壤酸化的缓冲作用
  • 5.7.1 作物群体生长对土壤pH的影响
  • 5.7.2 作物群体对土壤盐基淋失的补偿作用
  • 5.8 不同肥料对土壤酸化的缓冲作用
  • 5.8.1 不同肥料配方下土壤酸度的变化
  • 5.8.2 不同肥料配方下土壤盐基溶出量
  • 5.8.3 氮(N)磷(P)不同配比土壤盐基溶出曲线的变化
  • 5.9 本章小结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六章 酸雨对作物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作用
  • 6.1 酸雨对油菜营养生长的作用
  • 6.1.1 油菜株高和主茎伸长量
  • 6.1.2 叶片
  • 6.1.3 分枝数
  • 6.2 小麦营养生长期间酸雨的作用
  • 6.3 酸雨胁迫下的作物生理生化特性
  • 6.3.1 细胞质膜透性和MDA含量
  • 6.3.2 CAT活性的时间变化特征
  • 6.3.3 POD和SOD酶活性的变化
  • 6.4 本章小结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七章 酸雨对粮油作物产量形成的影响研究
  • 7.1 酸雨对作物光合色素和光合速率的影响作用
  • 7.1.1 叶绿素总量和光合速率
  • 7.1.2 不同光合色素对酸雨的反应
  • 7.1.2.1 叶绿素a
  • 7.1.2.2 叶绿素b
  • 7.1.2.3 叶绿素a/b
  • 7.2 酸雨对油菜开花和果荚形成的胁迫作用
  • 7.3 小麦开花和灌浆期间酸雨的影响
  • 7.4 酸雨对作物产量形成的影响
  • 7.4.1 油菜产量
  • 7.4.2 小麦产量
  • 7.5 本章小结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八章 酸雨对粮油作物产品品质的影响研究
  • 8.1 酸雨胁迫下油菜籽粒品质的变化
  • 8.1.1 油菜籽粒蛋白质含量
  • 8.1.2 油菜籽粒游离氨基酸总量
  • 8.1.3 油菜籽粒粗脂肪含量
  • 8.1.4 油菜籽粒还原糖含量
  • 8.1.5 油菜籽粒可溶性糖含量
  • 8.1.6 油菜籽粒总酸度
  • 8.2 模拟酸雨对双低油菜品质指标的影响
  • 8.2.1 双低油菜籽粒硫苷含量
  • 8.2.2 双低油菜籽粒芥酸含量
  • 8.3 不同酸根离子对油菜品质的作用
  • 8.3.1 游离氨基酸总量
  • 8.3.2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
  • 8.3.3 粗脂肪含量
  • 8.3.4 硫苷总量
  • 8.3.5 脂肪酸
  • 8.4 模拟酸雨对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 8.4.1 小麦籽粒可溶性糖含量
  • 8.4.2 小麦籽粒还原糖含量
  • 8.4.3 小麦籽粒游离氨基酸总量
  • 8.4.4 小麦籽粒可溶性蛋白质含量
  • 8.5 分析与讨论
  • 8.5.1 酸雨对油菜籽粒品质形成的影响
  • 8.5.2 酸雨对小麦籽粒品质形成的影响
  • 8.6 本章小结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 9.1 本研究获得的主要结论
  • 9.1.1 南京及其江北区酸雨的分布特征
  • 9.1.2 酸雨-土壤相互作用与土壤酸化
  • 9.1.3 酸雨作用下的粮油作物生长发育及生理生化特性
  • 9.1.4 酸雨对粮油作物叶绿素和光合的抑制作用
  • 9.1.5 酸雨对粮油作物产量品质形成的影响
  • 9.2 本研究的主要特色之处
  • 9.3 存在的不足
  • 9.4 今后的努力方向
  • 附录
  • 在研期间发表的有关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南京酸雨对土壤和作物产量品质形成的影响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