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FK506壳聚糖缓释鞘管促进大鼠坐骨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

复合FK506壳聚糖缓释鞘管促进大鼠坐骨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

论文摘要

背景:周围神经损伤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根据神经趋向性再生理论,神经再生室成为神经损伤治疗研究的热点,即在神经断端之间留出一定的间隙,并套以不同材料的鞘管及其它促进神经再生的物质,为周围神经再生创造良好的再生环境,一系列实验研究表明免疫抑制剂FK506有促进神经再生的作用。壳聚糖是一种多糖类可吸收的天然生物材料,由几丁质脱乙酰基制得,已证实其具有较好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等特点,可以制成具有良好的神经亲和性和机械性能的可吸收神经鞘管。目的:本实验旨在观察复合FK506壳聚糖缓释鞘管结合3mm小间隙桥接神经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为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方法:将45只健康雌性wister大鼠,随机分成三组,切断双侧坐骨神经制成坐骨神经再生室模型,并保留断端间隙为3mm。实验所用的桥接材料分别是:A组:硅胶管;B组:壳聚糖鞘管;C组:复合FK506壳聚糖缓释鞘管。分别于术后1、2、4周观察桥接鞘管周围的瘢痕形成及吸收情况,并于术后6、8周行神经电生理、组织学观察、图象分析、腓肠肌湿重检测,比较各组大鼠坐骨神经的再生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所有大鼠的后下肢呈现迟缓性瘫痪,足踝部皮肤干燥、发红,大鼠踝关节处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溃疡,A、B组大鼠溃疡较重,4周时达到高峰,C组溃疡较轻。6周时C组大鼠后肢恢复一些自主活动,8周时C组大鼠后肢恢复大部分自主活动,而A、B两组仍有大鼠溃疡未愈,恢复轻微自主活动。术后局部观察显示:A组硅胶管与周围组织粘连较重;B、C组神经鞘管较易与周围组织剥离,粘连轻微。1周时神经未建立连接;2周时神经连接建立,但较正常为细,4周时再生神经增粗,6周时各组再生室均尚存;8周时B、C组桥接材料开始吸收,管壁不光滑,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术后6、8周行神经电生理、组织学观察、图象分析、腓肠肌湿重检测,经综合分析显示,C组明显优于A,B组(P<0.05), B组虽然各指标均数优于A组,但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成功研制了复合FK506壳聚糖缓释鞘管,在体内稳定两个月以上。(2)应用复合FK506壳聚糖缓释鞘管结合3mm小间隙套接法,能够明显促进大鼠坐骨神经再生与功能恢复。

论文目录

  • 一、正文
  • (一) 中文摘要
  • (二) 英文摘要
  • (三) 前言
  • (四) 材料与方法
  • (五) 结果
  • (六) 讨论
  • (七) 结论
  • (八) 参考文献
  • 二、文献综述
  • (一) 综述
  • (二) 参考文献
  • 三、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复合FK506壳聚糖缓释鞘管促进大鼠坐骨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