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教育中创新培养的思考

关于小学教育中创新培养的思考

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市甲路中心小学242300

摘要:在当下我国的小学教育中,激烈的升学竞争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成为教育盲区。本文以小学教育中的创新培养为出发点,首先简述目前国内小学教育的现状,指出问题;其次叙述创新培养中须遵循的原则;最后基于创新培养的原则提出具体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创新培养小学教育教学方法

一、小学教育现状简述

在我国,作为基础教育的初始阶段,小学教育在近年随经济的成长也在逐步地发展,无论是在硬件上的教育设施还是在软件上的教育理念与教育资源,都在向更好的方向进步。但在总体向好的大环境下,我国的小学教育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总结来谈可以分为两点。

第一,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思想仍然影响着我国的小学基础教育。在我国的家庭中,对于孩子的培养十分看重,从幼儿园开始,小升初,初升高,再到考大学,每一个中国家庭的孩子从接受教育开始不得不面对的都是激烈的升学竞争,中国家庭的独子化以及优质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更加剧了这种竞争,为应对这种升学竞争,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各样的兴趣班、辅导班。虽然近年来我国进行过多次教育改革,倡导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但在现实中,以升学为唯一目的、压抑孩子天性的小学教育仍然普遍存在。

第二,在目前国内的小学教育中,学生压力过大是近年来特别突出的一个问题。在往年,提及小学教育问题往往是围绕应试教育问题而展开的,但在近年,越来越多的事件、新闻报道开始反应小学教育中学生学习压力过大的社会问题。虽然经济发展为这一代的小学生提供更好的硬件教育设施与软件教育资源,但快速发展的社会中激烈的竞争也会影响未踏入社会的学生群体,社会对学生的未来有更多要求,父母对学生的发展有更多的期待,这些都会转化成具体学业任务,成为小学教育中学生不得不面对的重压。

二、创新培养的基本原则

1.平等性。在传统的教育中,课堂上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主动地去传授学生知识,学生被动地获取知识与思想,教师是一种权威的存在,学生与教师之间有明显的上下级关系。而在创新培养中,首先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与学生需要保持一种平等的关系。在创新教育中,无论是以教师为中心还是以学生为中心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以教师为中心,则是传统的教育方式,即是教师具有经验与知识,但教师也会有情感、思维上的限制;以学生为中心,小学生不成熟的心智容易使教学陷入僵局。因此,以平等的关系去进行创新教育最为合理。

2.开放性。时代的发展使得人们对于教育有着更高的要求。作为基础教育的初始阶段,小学教育不能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授以及考试的高分,学生需要的是全面的发展。教师要教授的不仅仅是书本的知识,更应该是方法与技能。小学生虽然在思维与审美上幼稚、简单,但相比于成人而言,小学生的思维、审美开放而丰富,小学阶段是个体一生中思维最为活跃、最不受桎梏的人生阶段,在这样的人生时期,重视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加以适当的引导,挖掘学生的独特潜力,因材施教,理解尊重学生的独特价值。

3.趣味性。创新培养的本质在于“新”,但创新培养的“新”可以做很多种不同的解读。小学教育阶段,由于学生具有极大的好奇心,对于任何新鲜的事物都充满兴趣,因此,在小学教育阶段可以将创新培养的“新”理解为有趣。有趣才能吸引学生,才能展开后续的引导教育过程。

三、创新培养的教学方法

1.实现教学活动的情境化、形象化。小学教育中的创新培养面对的都是小学阶段的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年龄大致处于6岁到12岁,受个体发育的影响,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的形象化思维与抽象化思维都比较弱,针对这个特点,教育者首先要做的是,实现教学活动的情境化与形象化。具体而言,在进行创新培养的课堂上,通过布置教室、组织学生活动等方式,将教学的内容与教学的情景结合甚至是相融合,帮助学生去理解与接受。

2.合理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受我国教育信息化改革的影响,我国的中小学基本配备了教学课程中所需的一些媒体设备,这些硬件设施可以帮助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情境构建、信息传递。例如投影仪可以展示多种多样的图片,帮助学生去理解文字描述无法形成的画面。另外,近年来发展快速的VR、AI技术也可以适当地应用到日常的教学中,可以极大地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

3.理论结合实践。在小学教育的创新培养中,对于学生的教育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仅仅在上课时间、在教室内才能进行,这种限制无疑不利于创新培养。对于教师而言,在课堂时间对学生进行引导,虽然一堂课只有45分钟,但在这45分钟做到对学生的启发,使其在课外的时间也会去发现生活、探索奥秘,将创新培养从教室延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最终形成无论学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都可以受到这意识的驱动,去学习去生活。课堂上根植意识,课堂外驱动行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胡锐当下应试教育[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2]佛洛依德精神分析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3]蒋明澄儿童的思维和语言[J].西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112-119。

标签:;  ;  ;  

关于小学教育中创新培养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