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流动控制技术是微流控系统原理功能分析和优化设计的重要关键问题之一。由于微流控器件尺寸的缩小而引发的流动尺度效应,液-固界面电场力,流场-电场-温度场-离子运动多物理场耦合等效应,使得微流控系统流动现象与宏观系统有很大不同,双电层和电渗流是其中与流体力学相关的最重要基础问题之一。本文旨在对微流控系统电渗流控制和焦耳热效应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数值研究,探讨微纳尺度液体流动的基本规律,为微流控芯片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和优化设计手段。论文采用数值方法分析有限长异质材料PDMS/玻璃微通道电渗流焦耳热效应。数值求解双电层的Poisson-Boltzmann方程,液体流动的Navier-Stokes方程和流-固耦合的热输运方程,分析二维微通道电渗流的焦耳热效应和温度场特性。考虑温度变化对流体性质特性(介电系数、粘度、热和电传导率等)的反馈作用。数值结果表明,在微通道进口附近有一段热发展长度,这里的流动速度、温度、压强和电场快速变化,然后在微通道内趋向到一个稳定状态。在高电场和厚芯片的情况下,热发展长度可以占据电渗流微通道相当一部分长度。电渗流稳定态温度随外加电场和芯片厚度的增加而升高。由于壁面异质材料的传热特性差异,在稳定态时的PDMS壁面温度比玻璃壁面温度高。研究还发现在微通道的纵向和横向截面有温度梯度。壁面温升高降低双电层电荷密度。微通道纵向温度梯度诱发流体压强梯度和改变微通道电场变化特性。微通道进流温度不改变热稳定态的温度分布特征和热发展长度。在微通道壁面垂直施加一个调控电场可以改变双电层电荷密度和固壁面zeta电位,实现对电渗流的调控。采用流-固耦合双电层Poisson方程,离子输运Nernst-Planck方程、液体流动Navier-Stokes方程,数值求解连续电极与离散电极微通道的调控电渗流动。得到感应Zeta电位、电渗流速度与外加调控电压的关系特性。离散电极-电场调控电渗流数值分析给出对称和反对称的单电极,双电极和三电极的数值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适当设置离散电极对电渗流进行调控,可以在流场中产生微型涡旋流动,实现液体的高效率混合。同时,对横向调控电场与纵向驱动电场的相互作用也进行讨论。论文研究了一种对称电极组交变电渗流微泵结构,通过改变相邻电极间的交变(AC)信号相位,可以方便实现对微通道电渗流向的控制。根据双电层离子数的空间位阻效应修正,数值求解了双电层Poisson-Boltzmann方程、液体流动Navier-Stokes方程,得到了对称电极组交流电渗微泵的流动特性。分析了微泵流速与交流电压幅值、频率等参数的关系特性,并且与双电层Debye-Huckel线性解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空间位阻效应修正在低电压时与Debye-Huckel线性解一致,但是在高电压时会产生高频反向流动。为了满足微电子封装过程对器件温度变化的精确控制,本文研究一种快速升降温度的微流体温度控制器,数值模拟了控制器的液体—固体—空气一体化的流动—热传导过程。在给定进口液体温度变化特征的情况下,通过数值分析考察温度控制器表面温度对进口液体温度变化的响应特性,包括时间跟随性(传热灵敏度)和温度变化振幅的衰减率(传热效率)。论文还考察控制器结构尺度,进口液体速度,温度变化波形,周期等参数对温度控制器的特性影响。数值结果表明:控制器厚度增加,控制器表面温度变化幅值衰减增大;控制器进口流速大,控制器表面温度变化幅值衰减率小;进口液体温度变化周期短,传感器表面温度变化幅值衰减增大;进口温度变化方形波的传热效率大于三角波形;传感器表面温度变化周期与进口温度周期相同,但存在相位差。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国际微流控分析学术进展[J]. 国际学术动态 2012(05)
- [2].紫外光刻干膜微流控模具制作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9(12)
- [3].基于无纺布检测浓度的微流控装置[J].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2020(02)
- [4].基于红外光强的数字微流控系统定位[J]. 微纳电子技术 2020(04)
- [5].一种可以实现稳定单细胞包裹的无进样器的微流控平台(英文)[J].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 2020(03)
- [6].微流控制备金属/共价有机框架功能材料研究进展[J]. 化工学报 2020(06)
- [7].基于中医药快速检测的新型微流控系统研发[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20(12)
- [8].基于蓝牙控制的便携式数字微流控系统的研究[J]. 电子测量技术 2017(12)
- [9].基于微流控的现代生物医学检测技术概述[J]. 应用化工 2018(06)
- [10].基于微流控的细胞操纵方法与应用[J]. 科技导报 2018(16)
- [11].微流控纸芯片专利技术综述[J]. 科技视界 2018(24)
- [12].模块化微流控系统与应用[J]. 分析化学 2018(12)
- [13].基于液滴微流控技术的超高通量筛选体系及其在合成生物学中的应用[J]. 生物技术通报 2017(01)
- [14].微流控液滴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J]. 分析化学 2017(02)
- [15].微流控纸芯片的特点与应用[J]. 数码世界 2016(12)
- [16].微流控的系统级设计[J]. 光学精密工程 2013(12)
- [17].液滴微流控技术制备功能型微球的研究进展[J].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2020(05)
- [18].刺激-响应荧光聚合物的液滴微流控合成及其活体分析应用研究[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0(S1)
- [19].微流控器件技术概述和专利申请申请人分布[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19(03)
- [20].仿生微流控肝芯片研究进展[J].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18(05)
- [21].嵌入式数字微流控荧光液滴分选平台[J]. 仪器仪表学报 2016(S1)
- [22].微流控器件中的多相流动[J]. 力学进展 2015(00)
- [23].多相微流控分析与毛细管电泳研究进展[J]. 色谱 2014(07)
- [24].“Y”型棉涤线微流控分析通道测定新方法研究[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4(08)
- [25].纸质微流控传感器检测方法发展现状[J]. 信息通信 2014(07)
- [26].微流控技术发展对计量的新挑战[J]. 中国计量 2013(10)
- [27].将微流控分析引入高校分析化学的实验教学[J]. 大学化学 2012(02)
- [28].滤纸微流控设备集成电化学检测[J]. 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2)
- [29].微流控光学及其应用[J].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08(06)
- [30].基于微流控技术的抗生素敏感性分析研究进展[J]. 环境科学学报 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