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随着对肿瘤放疗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肿瘤患者预后明显改善,患者生存率明显提高。据美国1995年~2005年间数据统计,所有诊断浸润癌患者(无论年龄大小)5年生存率接近60%。其中年轻女性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远高于60%,治疗所致的医源性损害已逐渐得到重视。如放疗常见的一个并发症卵巢毒性引起的早绝经和不育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信。近年有关放疗对卵巢损害的机制以及预防卵巢受损的研究受到了肿瘤学、生殖医学、放射防护学等学科的关注,本文就利用骨髓细胞的发育潜能来修复放疗损伤卵巢组织的可能性及其机制进行了初步实验研究。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观察骨髓移植对放疗引起的卵巢受损小鼠的修复效果,比较同性/异性骨髓移植对放射引起的卵巢损伤修复的差异,以及推测其损伤修复机制。观察的指标包括:血清中FSH、E2含量,卵巢系数(OI),卵巢组织的组织形态及是否出现动情周期。本论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研究骨髓移植是否对放疗引起的小鼠卵巢损伤有恢复作用;第二部分为比较同性或异性骨髓移植对放疗引起的小鼠卵巢损伤的修复是否有差异;第三部分为关于放疗损伤卵巢组织功能恢复机制的研究。各部分的实验方法如下:1.骨髓移植对放疗引起的小鼠卵巢损伤修复作用的实验中,我们采用140只SPF级8~10周龄雌性昆明小鼠,除20只作为骨髓移植供体,其余120只随机分为平均三组:正常对照组,单次放疗组,骨髓移植组。正常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单次放疗组,单次放疗后不采取任何措施;骨髓移植组,单次放疗后24h进行骨髓移植。骨髓移植后于第1,5,15,30天四个时间点分别从各组中取10只小鼠检测血清中E2,FSH水平并测定OI,取卵巢组织做病理切变观察;采用析因方差方法进行统计。2.同性或异性骨髓移植对放疗引起的小鼠卵巢损伤的修复实验中,我们采用175只SPF级8~10周龄雌性昆明小鼠,15只SPF级8~10周龄雄性昆明小鼠。其中15只雄性小鼠作为雄性骨髓移植供体,15只雌性小鼠作为雌性骨髓移植供体。余下160只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单次放疗组,同性骨髓移植组,异性骨髓移植组。正常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单次放疗组,单次放疗后不采取任何措施;异性骨髓移植组,单次放疗后24h内移植雄性小鼠骨髓细胞;同性骨髓移植组,单次放疗后24h内移植雌性小鼠骨髓细胞。于骨髓移植后第1,5,15,30天每个时间点分别从各组中取10只小鼠检测血清中E2,FSH水平,并测定OI,并取卵巢组织做病理切变观察;采用析因方差方法进行统计。3.骨髓细胞移植到放疗后小鼠的体内实验中,我们采用了22只雌性ICR小鼠,其中10只作为荧光骨髓移植受体,6只作为单次放疗组,6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另有5只带有绿色荧光标记的转基因ICR小鼠作为骨髓移植供体。单次放疗组单次放疗后不采取任何措施;空白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骨髓移植组,单次放疗后24h移植荧光小鼠骨髓细胞。骨髓移植后的第15,30天分别取对照组3只,单次放疗组3只,荧光骨髓移植组5只小鼠的卵巢组织做冰冻切变观察是否出现带有荧光标记的卵细胞。实验结果如下:1.放射后放疗后骨髓移植组(E2:10.83ng/L,FSH:2.94IU/L,OI:2.16),单次放疗组(E210.30ng/L,FSH2.84IU/L,OI:2.24)的激素水平、卵巢系数与正常组(E210.83ng/L,FSH2.42IU/L,OI:2.70)差异显著,在放疗后第15、30天,单次放疗组成熟卵泡数量减少,卵巢血管增生,有纤维化;骨髓移植组可见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成熟卵泡,血管较丰富。血清中E2、FSH水平及OI在放疗后第15、30天骨髓移植组(E223.02ng/L,FSH2.59IU/L,OI:2.60;E223.92ng/L,FSH2.24IU/L,OI:2.76)与单次放疗组(E218.17ng/L,FSH2.98IU/L,OI:2.34;E219.62ng/L,FSH3.05IU/L,OI:2.47)有显著性差异。(血清中E2、FSH水平及卵巢系数在第15天时的F值分别为15.676,2.854,27.215;P值分别为0.000,0.000,0.045;第30天时的F值分别为12.610,15.657,19.709;P值分别为0.000,0.000,0.000)。2.放疗后初期同性骨髓移植组、异性骨髓移植组、单次放疗组的E2,FSH,OI分别为(12.12ng/L,3.59IU/L,2.23;12.10ng/L,3.56IU/L,2.27;10.38ng/L,3.29IU/L,2.22),与正常对照组(25.35ng/L,2.36IU/L,2.83)差异显著;在骨髓移植第15、30天,单次放疗组、异性骨髓移植组成熟卵泡数量持续减少,卵巢血管增生,有纤维化,较实验初期未见明显好转;同性骨髓移植组可见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成熟卵泡,血管较丰富。在第15天同性骨髓移植组(E218.38ng/L,FSH3.10IU/L,OI:2.59)血清中E2、FSH水平及OI与单次放疗组(E210.83ng/L,FSH2.42IU/L,OI:2.70)、异性移植组(E212.54ng/L,FSH3.88IU/L,OI:2.46)有显著性差异,与正常对照组(E225.39ng/L,FSH2.39IU/L,OI:2.82)接近,并可以继续好转至30日。(血清中E2、FSH水平及OI在第15天时的F值分别为124.038、95.431、15.346;P值分别为0.000、0.000、0.000;在第30天时的F值分别为180.967、190.495、10.968;P值分别为0.000、0.000、0.000)3.骨髓移植后第15,30天,冰冻切片观察各组卵巢内卵细胞生长情况时发现,移植荧光小鼠骨髓的雌性小鼠卵巢中均发现不同程度的荧光细胞,而对照组别未发现荧光细胞。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可以判断出骨髓移植对由放疗引起的小鼠卵巢损伤具有一定恢复作用,但是只有同性之间的骨髓移植才对卵巢恢复起作用,同时证明了外源性的骨髓干细胞不仅可以促进小鼠本身卵巢功能的恢复,而且可以在放疗后小鼠卵巢中继续发育成为卵细胞。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致小鼠卵巢毒性的实验研究[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1)
- [2].线粒体融合基因2在小鼠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13(04)
- [3].小鼠卵巢颗粒细胞的优化培养[J]. 中国畜牧兽医 2011(02)
- [4].豫医无毛小鼠卵巢观察[J]. 中国兽医学报 2011(07)
- [5].Neuropilin-1 mRNA在不同动情周期及周龄阶段小鼠卵巢中的表达[J]. 实用医学杂志 2012(01)
- [6].小鼠卵巢颗粒细胞适宜培养体系及激素干预的影响[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2(02)
- [7].过氧化氢致小鼠卵巢损伤病理模型的建立[J]. 科技信息 2014(10)
- [8].血管活性肠肽及其基因在小鼠卵巢中的定位[J]. 中国兽医学报 2012(05)
- [9].新疆雪莲提取液预防小鼠卵巢早衰的初步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3(26)
- [10].睾酮对体外培养小鼠卵巢颗粒细胞分泌抗苗勒管激素的影响[J].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2013(12)
- [11].神经生长因子对小鼠卵巢颗粒细胞增殖的影响[J]. 中国畜牧兽医 2014(04)
- [12].BRUNOL4在小鼠卵巢内的定位与分布[J]. 解剖学研究 2012(01)
- [13].Ghrelin在不同生理期小鼠卵巢的表达[J]. 农技服务 2011(05)
- [14].小鼠卵巢移植到去势公鼠背部肌肉后的生长发育[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0(02)
- [15].冻融小鼠卵巢移植后细胞凋亡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变化及意义研究[J].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10(02)
- [16].小鼠卵巢氧化应激模型的建立及评估[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2(11)
- [17].雷公藤多苷致小鼠卵巢早衰后的自然修复时间探讨[J].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10(02)
- [18].二仙汤对顺铂损伤后小鼠卵巢功能调节作用研究[J]. 天津中医药 2013(05)
- [19].血管生成素1在小鼠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03)
- [20].不同玻璃化冷冻方案对小鼠卵巢组织的影响[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9(02)
- [21].已烯雌酚对免疫性卵巢早衰小鼠卵巢细胞凋亡的影响[J].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0(06)
- [22].不同剂量PMSG对未性成熟小鼠卵巢发育的影响[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9(04)
- [23].高温对小鼠卵巢组织抗氧化能力及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的影响[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2(11)
- [24].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Ⅵ在小鼠卵巢、输卵管和子宫中的分布[J]. 解剖学研究 2008(06)
- [25].减数分裂恢复前期小鼠卵巢组织中M-CSF和NPPC的表达曲线[J]. 浙江医学 2020(18)
- [26].二甲苯对小鼠卵巢组织损伤的研究[J]. 中国兽医科学 2011(09)
- [27].PRXⅡ蛋白及mRNA在小鼠卵巢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J].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08(07)
- [28].小鼠卵巢免疫反应产物内GATA-4的表达定位[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1(44)
- [29].中药生川乌对小鼠卵巢和子宫发育的影响试验研究[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9(10)
- [30].山茱萸多糖对自然衰老雌性小鼠卵巢功能的影响[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