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低保实践中制度排斥现象研究 ——以江苏L市城市低保制度为例

我国城市低保实践中制度排斥现象研究 ——以江苏L市城市低保制度为例

论文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城市新贫困群体出现,城镇低收入群体的主体已由传统的“三无”人员(主要是指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的孤老残幼人员)转为特困职工、失业人员及其家属,城市贫困问题成为中国社会和政府密切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就是为了缓解城市贫困问题、维护社会稳定而建立起来的维护和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存权的一项措施。1999年,国务院颁布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标志着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正式步入法制化轨道。至此,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成为我国城市社会救助制度的主要内容。尽管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出发点是为了缓解贫困、维持基本生存需要,但由于理念的偏差、制度安排的复杂性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城市低保制度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城市低保制度救助标准相对单一,难以针对不同的具体情况采取措施;操作手段主要以硬性指标为主,就业诱因机制尚未建立;家计调查和欺骗预防技术相对薄弱;财政压力大,资金来源渠道窄,筹集机制不合理;救助标准偏低,难以维持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歧视和不公正现象严重,不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等。其中,低保制度在实践过程中的制度排斥现象,可能会给低保人员带来结构性的伤害。本研究主要采用个案研究和半结构访谈方法,通过追踪低保对象自递交申请、资格审查、申请获批准以及整个的动态管理的过程,探讨城市低保实施过程中的制度排斥现象及其后果;并以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为分析工具,从政策目标群体、政策本身、执行主体和社会文化环境四个方面分析制度排斥所产生的原因。文章最后从理念和政策实践上探讨如何消除制度排斥:在理念方面,建立公正、正义的社会文化环境,强化公民权利意识;在政策安排方面,要强化制度本身的公正和程序正义;在政策实施方式上,要优化执行机构的工作方式;最后还要完善政策评估模式,以求尽可能减少并消除我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的排斥现象。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1.1 理论背景——公共政策中社会批评理论的兴起
  • 1.1.2 现实背景——城市新贫困群体的出现和城市低保制度实施中的缺陷
  • 1.2 研究意义
  • 1.2.1 有利于拓宽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视野
  • 1.2.2 有利于丰富低保制度的研究范畴
  • 1.2.3 有利于推动对弱势群体的保护,营造正义的公共生活
  •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3.1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 1.3.2 社会排斥与制度排斥
  • 1.3.3 公共政策与公共政策执行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2章 文献综述和研究视角
  • 2.1 文献综述
  • 2.1.1 关于城市低保制度的研究综述
  • 2.1.2 关于社会排斥的研究综述
  • 2.1.3 关于公共政策执行的研究综述
  • 2.2 研究视角
  • 2.2.1 研究视角的确立:从社会排斥到制度排斥
  • 2.2.2 研究范畴的确立:公共政策执行过程
  • 2.2.3 社会排斥与公共政策过程的结合研究
  • 第3章 城市低保实践中制度排斥现象及原因分析
  • 3.1 L市城市低保制度实践现状
  • 3.1.1 L市城市低保制度实践现状
  • 3.1.2 L市城市低保申请程序
  • 3.2 L市城市低保实践中制度排斥现象
  • 3.2.1 资格审查中的排斥
  • 3.2.2 低保政策日常管理过程中的排斥
  • 3.2.3 制度排斥与"结构性暴力"
  • 3.3 制度排斥原因探究——史密斯过程模型分析
  • 3.3.1 政策目标群体——低保对象分析
  • 3.3.2 理想化政策——低保政策的地方实践分析
  • 3.3.3 执行主体——地方、中央政府财政博弈分析
  • 3.3.4 政策执行环境——社会公共文化分析
  • 第4章 理论思考与政策讨论
  • 4.1 基本结论
  • 4.2 对策讨论
  • 4.2.1 反制度排斥的理念基础:公正、权利和正义的社会环境
  • 4.2.2 反制度排斥的政策安排:制度本身的公正和程序正义
  • 4.2.3 反制度排斥的实施方式:优化执行机构工作方式
  • 4.2.4 反制度排斥的政策评估:完善低保制度评估
  • 4.3 不足和有待研究的问题
  • 第5章 结语
  • 附录A 访谈提纲
  • 附录B 案例主要情况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惠东县民政局 “四个到位”打造阳光低保[J]. 大社会 2015(Z1)
    • [2].农村低保环境净化 “关系保”“人情保”减少[J]. 山西农经 2019(21)
    • [3].城市居民低保制度“福利依赖”问题研究[J]. 学习与实践 2019(12)
    • [4].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漏保”问题——贫困村民领到低保了[J]. 中国纪检监察 2019(22)
    • [5].现行低保制度缓解贫困问题作用分析[J]. 现代盐化工 2019(06)
    • [6].积极福利理念下城市低保对象的就业救助探究[J]. 现代交际 2019(24)
    • [7].城乡低保档案管理策略研究[J]. 办公室业务 2019(23)
    • [8].“后脱贫攻坚时代”背景下农村低保对象精准识别的实现困境和路径优化——以安徽省S县为例[J].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 [9].城市低保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管理措施[J]. 黑龙江科学 2020(05)
    • [10].民族地区农村精准扶贫中低保瞄准的分析[J]. 西北民族研究 2020(01)
    • [11].农村低保退出人口返贫风险防范探析[J]. 劳动保障世界 2020(09)
    • [12].低保档案管理应遵循的原则及管理策略[J]. 黑龙江科学 2020(07)
    • [13].山东潍坊 被“截和”的低保款还给了村民[J]. 中国纪检监察 2020(08)
    • [14].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政策体系的有效衔接——基于甘肃省“两州两市”的实证分析[J]. 中国集体经济 2020(09)
    • [15].7月起全省低保标准再提高[J]. 江苏农村经济 2020(05)
    • [16].抚顺地区低保边缘户援助问题探究[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17].激发低保对象脱贫主动性的四个着力点[J]. 人民论坛 2020(Z2)
    • [18].低保制度是近贫人口的福利悬崖吗?——基于贫困脆弱性视角的实证研究[J]. 商业研究 2020(04)
    • [19].农村低保制度保障对象瞄准:错位与矫正——基于F市Q村的实地调研[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20].基于质的精准与农村低保瞄准偏差的矫正[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4)
    • [21].孝义城乡低保工作中的问题及建议[J]. 山西财税 2020(06)
    • [22].低保救助八问[J]. 当代广西 2020(14)
    • [23].博弈论视角下的低保救助制度分析[J]. 中国产经 2020(09)
    • [24].在逆境中勇敢前行——社工助力低保家庭儿童提升抗逆力[J]. 中国社会工作 2020(24)
    • [25].我国农村低保制度中按户施保与单人入保的比较研究[J].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20(04)
    • [26].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低保动态管理研究——以安徽省Y县为例[J]. 宿州学院学报 2020(07)
    • [27].广州完善低保对象就业服务常态化机制的对策思考[J]. 探求 2020(05)
    • [28].基于博弈视域下的农村低保对象识别研究[J]. 南方农村 2020(05)
    • [29].我国农村低保政府治理研究[J].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8(04)
    • [30].黑龙江省连续12年提高城乡低保标准[J]. 农村百事通 2019(03)

    标签:;  ;  ;  

    我国城市低保实践中制度排斥现象研究 ——以江苏L市城市低保制度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