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背景和目的:大量的临床试验及病理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冠心病发生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而在斑块的检测技术中,MRI技术是一种较好的无创性检测技术。近年来,随着新的核磁共振技术的出现,核磁共振已应用到颈动脉斑块和冠脉病变的检测中。本研究主要探讨核磁共振在颈动脉斑块检测、斑块分型以及冠脉病变显像中的应用,并用于指导治疗和随访。本研究分为二个部分。方法:第一部分:选取经颈动脉超声证实有粥样斑块患者43名,男30例,女13例,平均年龄(66.78±10.48)岁,所有患者在知情同意后接受颈动脉磁共振(MRI)和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斑块的磁共振分型参考美国AHA磁共振斑块分型结果分为Ⅰ—Ⅷ型,颈动脉硬化的程度采用颈动脉斑块厚度来表示。所有患者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6个月,6个月后再次接受颈动脉磁共振和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MRI和超声结果,分析稳定和不稳定斑块分别在MRI和超声上的影像学特征以及他汀类药物对斑块各型的作用,并分析颈动脉斑块平均厚度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第二部分:32例择期行冠脉造影的患者,男21例,女11例,平均年龄(62.26±14.78)岁,造影前一周内在1.5T磁共振(MRI)下行冠脉显像检查(CMRA)。根据造影结果和CMRA成像结果的对比,评价CMRA显示冠脉主支的可靠性及效度。并应用Gensini评分和CMRA评分分别评价冠脉造影和CMRA,比较两者有无差异性。结果:1.43例接受颈动脉MRI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失访,最终完成本研究者25例,平均随访时间(182±10)天。结果表明:(1)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平均厚度减低并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2)颈动脉MRI可以用来检测不稳定斑块,不稳定斑块在MRI上表现为T1低或高信号,T2高信号,PdW高信号。(3)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13处斑块由不稳定斑块(Ⅳ-Ⅵ)向稳定性斑块转化(Ⅶ-Ⅷ)。2.32例患者中,完成上述两种检查者28例,其中冠脉正常的患者7例,右冠状动脉(RCA)病变者12例,左主干(LM)病变者8例,左前降支(LAD)15例,左回旋支(LCX)11例。CMRA检测冠心病的符合率为90.48%,敏感性为95.23%,特异性为85.71%;检测RCA病变的符合率为83.33%,敏感性为87.50%,特异性93.75%;检测LM病变的符合率为100%,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100%;检测LAD病变的符合率为86.67%,敏感性为80%,特异性84.15% ;检测LCX病变的符合率为90.91%,敏感性为90.91%,特异性85.71%。Gensini评分和CMRA评分无显著差异性。结论:1. MRI可以定性检测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可以用来指导临床和随访药物疗效。2.阿托伐他汀有降血脂、逆转斑块分型的作用。3. MRI可以用来冠脉显像,但其准确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135例颈动脉斑块患者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01)
- [2].剪切波弹性成像结合超声造影评价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33)
- [3].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淋巴细胞与颈动脉斑块在不同年龄组相关性研究[J]. 医学研究杂志 2019(09)
- [4].红细胞分布宽度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12)
- [5].阿托伐他汀对脑血栓疗效及颈动脉斑块面积的影响研究[J]. 北方药学 2020(03)
- [6].血清尿酸与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新生血管分级的相关性[J].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06)
- [7].青中年健康体检人群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J]. 医学研究杂志 2020(04)
- [8].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斑块危险性的临床应用及体会[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17)
- [9].颈动脉斑块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J].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9(06)
- [10].刘中勇治疗颈动脉斑块经验[J]. 江西中医药 2019(07)
- [11].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颈动脉斑块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 2019(20)
- [12].颈动脉斑块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24)
- [13].糖尿病合并颈动脉斑块中西医研究现况[J]. 新疆中医药 2018(01)
- [14].彩超在2型糖尿病颈动脉斑块检测中的应用价值[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14)
- [15].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出血与高血压相关性的研究[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6(S2)
- [16].浅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颈动脉斑块危险性方面的价值[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29)
- [17].血管内介入个体化治疗用于颈动脉斑块硬化狭窄患者中的效果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68)
- [18].基层医院超声诊断颈动脉斑块的价值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 2016(25)
- [19].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64)
- [20].石家庄市40岁以上体检人群颈动脉斑块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7(02)
- [21].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脑动脉硬化并颈动脉斑块的应用价值[J]. 当代医学 2017(04)
- [22].三维超声灰阶中位数定量评价颈动脉斑块的易损性[J].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17(01)
- [23].瑞舒伐他汀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斑块及血脂水平的影响[J]. 基层医学论坛 2017(07)
- [24].急性脑梗死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颈动脉斑块性质的关系研究[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03)
- [25].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01)
- [26].别嘌醇对合并颈动脉斑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J]. 中国医药科学 2017(07)
- [27].实时剪切波弹性模量值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研究[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7(07)
- [28].患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男性和女性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是否相同?[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7(08)
- [29].声触诊组织成像与量化技术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应用价值[J]. 现代实用医学 2017(08)
- [30].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研究[J]. 血栓与止血学 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