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棉产改良与推广研究(1927-1937)

江苏省棉产改良与推广研究(1927-1937)

论文摘要

江苏省地处太湖流域,适宜的风土气候,为棉花的种植提供了天然条件。随着棉区的不断扩大,江苏省的植棉业与棉纺业齐头并进,最终发展成为全国棉业的中心。晚清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得先进的纺织技术在上海等重要通商口岸落根发展。机器纺织业迅速兴起,逐步将传统土布业排挤出主流地位。土布业的衰落对江苏省植棉业来说,最大的冲击就是原棉销售市场的萎缩。传统棉种由于难以满足机器纺织的高品质要求,而屡遭国内外纱厂的排斥,海外优质原棉取而代之。这种局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更趋严峻,改进棉产成为挽救江苏省棉业的唯一出路。在民族棉纺业团体和农科院校已无力承担这一重任的情势下,政府当局成为棉产改良与推广的主导力量。江苏省的棉产改良与推广开始从北洋政府时期的“政府提倡,民族实业家团体及农科院校主持”阶段,向“政府主持”阶段的过渡,并在全国经济委员会棉业统制委员会成立后,进入了“政府统制棉业”阶段。1927-1937年的江苏省棉产改良与推广,是在江苏省建设厅、江苏省立棉作试验场、江苏省棉区各县政府及县农业推广所主持下展开的。主要涉及研究试验、良种推广、辅助推进等环节的各项具体工作。上述工作的规划、原则、程序,都不乏科学合理的成分,但是由于经费不足、人才短缺、组织不善、农民教育未予普及、金融机关的投机、政府实业规划重点偏向非农领域、关税保护软弱无力、自然灾害的侵袭破坏等多重影响与制约,使得诸多关键性工作难以适时协调或顺利开展,以至收效不佳,与全省范围内扩大棉区、普及良种的目标相去甚远。第一章以江苏省植棉业发展的历史脉络为主线,突出植棉业在江苏省农村经济中的传统优势。同时,结合历史背景,分析江苏省植棉业在清末至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这段时期内所受到的冲击与挑战,说明棉产改良与推广的紧迫性。第二章通过对江苏省棉产改良与推广历史轨迹的回溯,体现1927-1937年江苏省的棉产改良与推广的阶段性特点,进而对这一时期江苏省棉产改良与推广主持机构的组织概况作一简介。并从研究试验、良种推广、辅助推进等工作环节,研究分析1927-1937年江苏省棉产改良与推广各项具体工作的目标、原则、程序,总结其合理成分与积极意义。第三章以棉产改良与推广各项具体工作为重点,分析影响其进程及效果的内部制约因素;并以政府对农业建设的态度、关税保护能力、自然灾害等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一系列外部因素,如何制约棉产改良与推广的进程。最后,以抗战前夕江苏省棉产现状为依据,对江苏省棉产改良与推广的总体效果作出判断。结语部分对1927-1937年江苏省棉产改良与推广的合理成分与经验教训,进行总结与升华,提出借鉴意义。

论文目录

  •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江苏境内的传统植棉业
  • 第一节 江苏省植棉业的传统优势
  • 第二节 江苏省植棉业面临的困境
  • 第二章 江苏省的棉产改良与推广
  • 第一节 江苏省棉产改良与推广的启动及主要阶段
  • 第二节 棉产改良与推广的主持机构
  • 第三节 棉产改良与推广的主要内容
  • 一、良种选育与栽植法实验
  • 二、良种推广
  • 三、改善棉花产销
  • 第三章 江苏省棉产改良与推广评析
  • 第一节 制约棉产改良与推广的内部因素
  • 一、经费短缺人才匮乏
  • 二、棉花生长周期与自然条件的限制
  • 三、良种推广环节的制约因素
  • 四、金融机构的投机行为
  • 第二节 影响棉产改良与推广的外部因素
  • 一、政府对农业建设的冷漠
  • 二、软弱无力的关税保护
  • 三、自然灾害的侵袭与破坏
  • 第三节 事未遂愿的棉产改良与推广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江苏省棉产改良与推广研究(1927-1937)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