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受贿罪几个问题的探讨

关于受贿罪几个问题的探讨

论文摘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受贿犯罪无论从手段还是方式上都比以往有了很大的变化。鉴于当前受贿罪的多发性、复杂性和特殊性,在司法实践中有不少的疑难问题亟待解决,对此,刑法理论界均做过大量的探讨,但迄今为止,对受贿罪的若干重大理论问题仍存在许多分歧。本文将对受贿罪几个争议比较大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并提出自己的一些浅显见解,以期达到对受贿罪的更进一步理解、把握,如果能对受贿罪的刑事立法有一点点启示,这也正是笔者所祈盼的。 本文的基本思路是:对受贿罪目前争议较大的两个问题,“为他人谋取利益”和“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进行具体分析与论证,并结合案例提出自己的见解,进而分析受贿罪发生的原因,提出预防对策,并对完善我国受贿罪的刑事立法及相关廉政立法建设提出一些粗浅的建议。按照这一思路,本文的整个理论逻辑框架,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对“为他人谋取利益”进行分析。普通受贿行为中的“为他人谋取利益”这一要件的法律地位,始终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与主张,主要有“行为说”、“许诺说”、“主观要件说”。笔者认为,无论是把“为他人谋取利益”作为受贿罪的客观行为要件,还是理解为一种许诺,抑或把它作为主观要件,都存在着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在受贿罪中取消这一要件本身,才是解决上述争论的根本出路。第二部分对“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进行探讨。对于如何正确理解“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理论界、实务界都曾经进行过许多争论,其争论的焦点在于“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内涵与外延问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利用本人职权、职务范围内的便利条件以及利用与自己职务有直接关系的便利条件。其主要表现应为:利用本人职务便利、利用将来的职务便利、利用过去的职务便利。笔者认为,如果行为人离开原职位后,利用与原来职位具有制约关系的便利,而收受贿赂,为他人谋取利益的,应以受贿罪论处;行为人单纯利用原来职务的影响,收受贿赂的,也应以受贿罪论处;离退休国家工作人员利用原来职务的影响,而为他人谋利益并收受贿赂,应认为是利用职务之便的一种方式,也以受贿罪论处。 第三部分通过分析受贿罪发生的原因,提出一些粗浅的预防对策。结合我国受贿犯罪的特点,导致受贿犯罪的原因主要是:打击不力、法治观念淡薄、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影响、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思想政治教育薄弱、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干部选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导言
  • 一、“为他人谋取利益”的分析
  • (一) 现行刑法规定剖析
  • (二) 有关“为他人谋取利益”要件地位的理论争执
  • (三) “为他人谋取利益”法律地位的否定说
  • 二、“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探讨
  • (一)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理论争执
  • (二) 关于“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理解
  • (三)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主要表现
  • 三、受贿罪原因及对策探析
  • (一) 受贿罪的原因探析
  • (二) 当前贿赂犯罪的对策初探
  • 四、完善我国受贿罪立法之建议
  • (一) 我国受贿罪立法的缺陷
  • (二) 完善我国受贿罪立法和配套廉政立法建议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科研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高利放贷型受贿犯罪问题探析[J]. 中国检察官 2017(02)
    • [2].受贿犯罪中的三个问题[J]. 光彩 2017(03)
    • [3].关于斡旋受贿犯罪立法完善的研究[J]. 法制博览 2017(14)
    • [4].干股型受贿犯罪问题解析[J]. 法制与经济 2017(09)
    • [5].贪污、受贿犯罪后情节适用的规范化研究——基于200例贪污、受贿判决文本的实证分析[J]. 法律适用 2016(09)
    • [6].财产性利益作为受贿犯罪对象疑难问题分析[J]. 现代经济信息 2014(24)
    • [7].浅析干股分红型受贿犯罪[J]. 法制博览 2015(15)
    • [8].论斡旋受贿犯罪的立法完善[J]. 河北企业 2015(08)
    • [9].受贿犯罪风险防范研究——以G省2015年至2017年的120个受贿案例为样本[J]. 法治论坛 2018(03)
    • [10].波黑的行贿与受贿犯罪[J]. 经济刑法 2018(00)
    • [11].受贿犯罪运行规律、内在逻辑与有效治理——基于C市基层法院30份刑事判决书的分析[J].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17(06)
    • [12].浅谈行受贿犯罪案件翻供现象及应对措施[J]. 法制博览 2018(02)
    • [13].中日韩受贿犯罪法定刑设置之比较研究[J]. 行政与法 2013(11)
    • [14].“合作投资型”行受贿犯罪分析[J]. 法制与经济(下旬刊) 2013(11)
    • [15].借据不是逃避刑事责任的“护身符”——浅议“借用型”受贿犯罪的认定[J]. 法制与经济 2014(15)
    • [16].收受干股型受贿犯罪疑难问题探析[J]. 河南社会科学 2013(06)
    • [17].试论若干新类型受贿犯罪的司法认定[J].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13(08)
    • [18].简析受贿犯罪中反侦查的行为表现[J]. 法制与社会 2012(20)
    • [19].试论如何运用证据公诉当前受贿犯罪[J]. 法制与社会 2012(31)
    • [20].试论受贿犯罪的未遂形态[J]. 中国产业 2012(06)
    • [21].试析干股型受贿犯罪的若干问题[J]. 知识经济 2011(02)
    • [22].赌博型受贿犯罪的司法认定[J]. 中国检察官 2010(05)
    • [23].论商业受贿犯罪的主体[J]. 法制与社会 2010(21)
    • [24].浅议共同受贿犯罪的处罚原则[J]. 法制与社会 2009(06)
    • [25].论间接受贿犯罪的客观构成要件及其缺陷[J].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9(02)
    • [26].受贿犯罪的特点、心理动因及预防对策浅析[J]. 现代经济信息 2009(17)
    • [27].我国受贿犯罪防治浅析[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半月) 2008(01)
    • [28].当前我国受贿犯罪的特点及其防治[J]. 才智 2008(01)
    • [29].浅析合作投资型受贿犯罪[J]. 新西部 2018(27)
    • [30].如何区分介绍贿赂与行、受贿犯罪共犯行为[J]. 人民检察 2016(20)

    标签:;  ;  ;  ;  ;  

    关于受贿罪几个问题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