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影响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以及一期手术时行择区性淋巴结清扫术的意义。方法:在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之间我科收治的277例甲状腺癌患者中,81例(29.24%)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在这81例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患者中,经术中冷冻病理确诊的为68例(第1组),行择区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术中冷冻病理诊断为甲状腺良性疾病或可疑乳头状癌者13例(第2组),未行择区性淋巴结清扫术。回顾分析择区性颈淋巴结清扫组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结果:行择区性颈淋巴结清扫术的68例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中,23例(33.82%)发现颈部淋巴结转移,其中,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18例(26.47%),为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发现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患者14例(20.59%),其中9例(13.23%)同时伴有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显示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为最大直径≥6mm和肿瘤侵袭包膜,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侵袭包膜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相关因素。所有患者平均随访37.6个月,无复发和死亡,未发现远处转移。结论: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具有一定比例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尤其对于肿瘤伴甲状腺包膜侵袭者行择区性淋巴结清扫术是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甲状腺癌近10年增长5倍 女性易中招[J]. 健康博览 2017(01)
- [2].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与非微小癌的超声特征[J].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13(12)
- [3].甲状腺结节合并乳头状微小癌的诊治[J]. 中国医药导报 2008(04)
- [4].多普勒高频超声在乳腺良性病变与微小癌鉴别中的价值[J]. 中外医疗 2019(28)
- [5].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研究进展[J]. 内蒙古中医药 2014(10)
- [6].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临床生物学特性研究[J]. 中国肿瘤临床 2008(23)
- [7].尸检中特殊肾微小癌1例[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36)
- [8].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前列腺微小癌的早期诊断价值[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12)
- [9].乳腺超声和乳腺钼靶诊断乳腺微小癌价值比较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15)
- [10].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微小癌的应用价值[J]. 武警医学 2013(10)
- [11].乳腺微小癌麦默通活检56例分析[J]. 吉林医学 2013(14)
- [12].可检出微小癌组织的新型肿瘤诊断技术即将面世[J].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2009(03)
- [13].甲状腺浸润性微小癌的超声征象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研究[J]. 实用癌症杂志 2019(05)
- [14].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诊断及外科治疗[J].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12(04)
- [15].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20例临床病理分析[J]. 现代肿瘤医学 2011(05)
- [16].超声诊断对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研究[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07)
- [17].乳腺MRI诊断乳腺微小癌的价值分析[J].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9(01)
- [18].冰冻切片诊断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临床病理分析[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6(14)
- [19].探讨腔镜治疗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临床应用价值[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71)
- [20].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21例临床病理分析[J]. 现代实用医学 2009(05)
- [21].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患者的超声特点与临床参数的相关性分析[J].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2020(03)
- [22].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临床治疗及预后效果[J]. 中外医疗 2017(23)
- [23].高频超声诊断乳腺微小癌的常见误诊原因分析[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33)
- [24].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微小癌的应用价值探讨[J]. 中国处方药 2014(03)
- [25].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病理分析[J]. 世界临床药物 2014(10)
- [26].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癌基因和肿瘤标志物研究进展[J].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12(04)
- [27].276例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病理分析[J].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1(05)
- [28].易漏诊的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12例临床分析[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0(02)
- [29].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18例病理分析[J].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09(03)
- [30].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108例诊治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20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