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多相催化选择加氢是石油化工、精细化学品合成中的重要反应。对于保持高催化活性的同时,也具有更高中间产物选择性的催化剂的研究,具有重大的工业应用价值。整体式催化剂由于其载体的结构化、相间传质效率高、孔内扩散路径短的特点,与传统的颗粒催化剂相比,在提高串联反应选择性方面表现出巨大潜力。本研究以整体式催化剂的特点为基础,探讨了以W/O微乳液合成的Pd纳米微粒为前驱物的Pd负载技术,实现了Pd纳米微粒在具有微米级孔径的多孔α-Al2O3陶瓷管上的直接负载,发展出了新型Pd整体式催化剂制备技术。以此为基础,将新型Pd整体式催化剂,应用于1,5-环辛二烯选择加氢制备环辛烯的研究,并考察了反应动力学。(1)微乳液体系与Pd纳米微粒的合成研究。考察了表面活性剂HLB值、含量、温度对Tween80-Span80及O13/80微乳液体系W/O相区的影响及微乳液稳定性随时间的变化,利用稳定的W/O微乳液合成并表征了Pd纳米微粒。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HLB为13、含量γ为0.20、水与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ω0为3-8、完全混合3小时之后,两种微乳液体系均为稳定的W/O微乳液。在反应温度30℃条件下,两种稳定的W/O微乳液中合成的Pd纳米微粒,粒径为3-10 nm,呈球形或近似球形,高度分散。O13/80微乳液采用含还原剂微乳液还原的方式,3分钟内即可反应完全;而Tween80-Span80微乳液则需采用还原剂水溶液还原的方式,才能实现较完全、快速的反应。(2)微乳液中Pd纳米微粒的化学破乳沉积研究。对Tween80-Span80、O13/80两种含Pd微乳液体系的化学破乳过程的研究表明,具有短链、强亲水性的甲醇、乙醇、四氢呋喃、丙酮,都可以使两种含Pd微乳液体系破乳,从而使Pd纳米微粒沉积。对Tween80-Span80微乳液体系而言,随着破乳剂用量的增大,混合体系依次呈现均相、分层及再均相的变化。破乳剂能显著降低内聚能比(R),使W/O微乳液向双连续型微乳液转变。破乳剂使R降低的幅度顺序为:甲醇>乙醇>THF>丙酮。对O13/80微乳液体系而言,随着破乳剂用量的增大,混合体系一直为均相体系。不同破乳剂使Pd沉积速率顺序为:THF>丙酮>甲醇>乙醇。破乳剂作用下O13/80微乳液的两亲因子(fα)逐渐降低,微乳液向无序混合物转变。与Tween80-Span80微乳液相比,O13/80微乳液体系合成Pd纳米微粒,是微乳液之间的还原反应,有利于保持整个体系的稳定性;化学破乳无明显相变,从高度有序的微乳液结构到无序混合物呈渐变过程,使得Pd微粒的沉积速率易于控制,为实现后续研究中Pd微粒在载体表面的均匀负载提供了条件。(3)Pd纳米微粒在载体上的负载研究。将含Pd纳米微粒的O13/80微乳液,对多孔α-Al2O3陶瓷管载体同时进行循环浸渍与化学破乳,实现了Pd纳米微粒在多孔α-Al2O3陶瓷管上的负载,制备了新型Pd整体式催化剂。考察了浸渍-破乳过程载体通量的下降与恢复,以及浸渍-破乳方式、焙烧温度对整体式催化剂上Pd形态、分布及负载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醇与水交替洗涤、400℃焙烧,可以使由于浸渍-破乳造成的多孔载体下降的通量恢复95%。结合粉状α-Al2O3载体上负载的Pd微粒的TEM、XPS表征结果,对Pd整体式催化剂的SEM、XRD、AAS分析表明,负载后的Pd虽形成团簇,团簇中的Pd微粒还是基本保持了其在微乳液中的原始粒径;以Pd单质晶体形态均匀分布于载体孔结构中。微乳液浸渍-破乳技术制备的整体式催化剂上Pd负载量可达0.312%,10次负载量的方差小于0.06844。(4)Pd整体式反应器中的1,5-COD加氢反应研究。为便于比较,首先通过浆态床反应器优化了反应条件:正辛烷作溶剂、搅拌速率1600min-1、反应压力1.0MPa、反应温度47℃、1,5-COD初始浓度0.4kmol.m-3。接着重点考察了Pd整体式催化剂的制备条件与整体式反应器操作条件对催化活性与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载体孔径1.9μm、循环浸渍的同时缓慢递加乙醇使微乳液破乳、400℃焙烧、Pd负载量0.151%、流量420 ml/min条件下,Pd整体式催化剂具有最高的催化活性与选择性。进一步将Pd整体式反应器与浆态床、固定床反应器中的1,5-COD加氢反应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当1,5-COD完全转化时,整体式反应器与浆态床反应器中的COE选择性很接近(94.08%、95.10%),都远远高于固定床反应器(70.04%)。这表明,与固定床反应器相比,Pd整体式反应器在提高选择性方面效果显著。理论分析显示,中间产物选择性的提高,源于整体式催化剂Pd分布层中停留时间及中间产物局部浓度的降低,从而使表观两步反应速率常数之比k1eff/k2eff著提高。(5)1,5-COD加氢反应动力学研究。针对浆态床反应器与整体式反应器中1,5-COD加氢反应实验结果,借鉴Santacesaria E的间接处理方法,提出了包含内、外效率因子的反应速率方程式模型很好地拟和了实验数据。采用空间自适应性粒子群优化算法(LAPSO)估算出了模型参数:k10=14729.05; k20=84.248; E1=33.7 kJ.mol-1;E2=31.438 kJ.mol-1。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符号说明前言第一章 绪论1.1 多相催化加氢反应提高选择性的研究1.1.1 绿色化学与催化加氢选择性1.1.2 多相催化加氢催化剂1.1.3 多相催化加氢催化剂与反应器类型1.2 整体式催化剂的制备研究1.2.1 载体的制备1.2.2 涂层的制备与活性组分的负载1.3 微乳液法制备纳米微粒及负载化研究1.3.1 微乳液体系1.3.2 微乳液形成理论1.3.3 微乳液法制备纳米微粒原理1.3.4 微乳液法制备纳米微粒的影响因素1.3.5 微乳液中纳米微粒在载体上的负载1.4 选题目的、意义与研究内容1.4.1 选题目的与意义1.4.2 研究内容第二章 微乳液中Pd纳米微粒的合成2.1 引言2.2 实验部分2.2.1 实验药剂2.2.2 水-Tween80-Span80-环己烷微乳液体系拟三元相图的绘制2.2.3 微乳液的配置与性质测定2.2.4 微乳液的标记2.2.5 微乳液法合成Pd纳米微粒2.3 水-Tween80-Span80-环己烷微乳液体系合成Pd纳米微粒2.3.1 水-Tween80-Span80-环己烷微乳液体系W/O相区的影响因素2.3.2 水-Tween80-Span80-环己烷微乳液体系的稳定性研究2.3.3 水-Tween80-Span80-环己烷微体系合成Pd纳米微粒及表征2.4 水-O13/80-环己烷微乳液体系合成Pd纳米微粒2.4.1 水-O13-环己烷微乳液W/O相区的研究2.4.2 水-O13/80-环己烷微乳液体系的稳定性研究2.4.3 水-O13/80-环己烷体系合成Pd纳米微粒及表征2.5 本章小结第三章 微乳液中Pd纳米微粒的化学破乳沉积3.1 引言3.2 实验部分3.2.1 实验药剂3.2.2 微乳液的化学破乳实验3.2.3 微乳液的性质研究3.3 含Pd水-Tween80-Span80-环己烷微乳液体系的化学破乳3.3.1 破乳剂类型与用量对混合物体系相行为的影响3.3.2 破乳剂类型及用量对微乳液体系电导率与界面张力的影响3.3.3 微乳液混合物体系在过渡区域Pd微粒的沉积过程3.3.4 含Pd水-Tween80-Span80-环己烷微乳液体系破乳机理3.3.5 内聚能理论与水-Tween80-Span80-环己烷微乳液体系的破乳3.4 含Pd水-O13/80-环己烷微乳液体系的化学破乳3.4.1 破乳剂类型与用量对纳米Pd沉积速率的影响3.4.2 破乳剂类型对微乳液界面张力与电导率的影响3.4.3 破乳剂用量对微乳液界面张力与电导率的影响3.4.4 微乳液稳定性的变化3.4.5 含Pd水-O13/80-环己烷微乳液体系破乳机理3.5 不同微乳液体系纳米微粒合成与破乳的比较3.6 本章小结第四章 Pd整体式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4.1 引言4.2 实验部分4.2.1 多孔陶瓷载体4.2.2 微乳液浸渍-破乳法制备Pd整体式催化剂4.2.3 溶液浸渍法制备Pd整体式催化剂4.2.4 Pd整体式催化剂的表征4.2.5 微乳液体系中Pd纳米微粒在粉状载体表面的负载及表征4.3 结果与讨论4.3.1 水-O13/80-环己烷微乳液在多孔载体中的流动行为4.3.2 多孔载体流通阻力分析与通量恢复2O3粉状载体表面Pd纳米微粒的TEM表征'>4.3.3 负载于α-Al2O3粉状载体表面Pd纳米微粒的TEM表征2O3粉状载体表面Pd纳米微粒的XPS表征'>4.3.4 负载于α-Al2O3粉状载体表面Pd纳米微粒的XPS表征4.3.5 浸渍破乳方式对整体式催化剂上Pd分布与形态的影响4.3.6 焙烧温度对整体式催化剂上Pd晶态的影响4.3.7 微乳液浸渍-破乳与溶液浸渍法制备Pd整体式催化剂的比较4.4 本章小结第五章 Pd整体式反应器中1,5-COD加氢反应5.1 引言5.2 实验部分5.2.1 实验药剂5.2.2 浆态床反应器中的1,5-COD加氢反应5.2.3 固定床反应器中的1,5-COD加氢反应5.2.4 整体式反应器中的1,5-COD加氢反应5.2.5 气相色谱仪测定1,5-COD,COE,COA含量及转化率与选择性的计算5.3 浆态床反应器中1,5-COD催化加氢反应5.3.1 溶剂对反应物转化速率的影响5.3.2 搅拌速率对反应物转化速率及COE选择性的影响5.3.3 反应温度对反应物转化速率及COE选择性的影响5.3.4 反应压力对反应物转化速率及COE选择性的影响5.4 固定床反应器中的1,5-COD加氢反应5.4.1 流量对反应物转化速率及COE选择性的影响5.4.2 催化剂类型对反应物转化速率及COE选择性的影响5.5 整体式反应器中的1,5-COD加氢反应5.5.1 浸渍方式对整体式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5.5.2 Pd负载量对整体式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5.5.3 焙烧温度对整体式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0值对整体式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5.5.4 微乳液ω0值对整体式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5.5.5 微乳液浸渍-破乳法与溶液浸渍法制备整体式催化剂催化性能的比较5.5.6 载体孔中流量对整体式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5.5.7 载体孔径对整体式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5.5.8 Pd整体式催化剂的稳定性5.6 浆态床、固定床、整体式反应器中1,5-COD加氢反应比较5.6.1 浆态床、固定床、整体式反应器中反应物转化速率与选择性的比较5.6.2 整体式反应器中反应物转化速率提高的原因分析5.6.3 整体式反应器中串联反应中间产物选择性提高的原因分析5.7 本章小结第六章 1,5-COD加氢反应动力学研究6.1 1,5-COD加氢反应动力学文献综述6.1.1 1,5-COD加氢反应路线6.1.2 1,5-COD加氢反应动力学研究6.2 气液混合罐中气液体积传质系数的测定6.3 浆态床反应器中1,5-COD加氢反应动力学6.3.1 反应速率方程式模型的提出6.3.2 传质系数及催化剂参数的估算6.3.3 浆态床反应器中不同反应温度下实验数据的拟合效果6.3.4 反应速率方程式模型参数的估算6.3.5 动力学参数的比较与讨论6.4 反应速率方程式模型对于不同压力及整体式反应器的适用性6.4.1 反应速率方程式模型对低压反应条件的适用性6.4.2 反应速率方程式模型对于整体式反应器的适用性6.5 本章小结第七章 结论7.1 主要结论7.2 创新点摘要7.3 展望参考文献附录附录1 动力学模拟的数据表附录2 水-Tween80-Span80-环己烷微乳液体系拟三元相图数据致谢攻博期间取得主要研究成果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整体式催化剂论文; 微乳液论文; 破乳论文; 环辛二烯论文;
微乳液浸渍—破乳技术制备钯整体式催化剂及其催化加氢性能研究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