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达文字学思想专题研究

杨树达文字学思想专题研究

论文摘要

楊樹達,字遇夫,號積微翁,湖南長沙人。我國近代著名語言學家,他學貫中西,在語法、修辭、訓詁、音韻、文字等方面均有很高造詣。本文就他的文字學研究進行多方位的介紹。全文共七部分,第一章為緒論,介紹的主要內容包括他的生平著述、本課題研究現狀、研究趨勢、本選題的意義、研究目標、研究方法和創新之處以及該論文各章内容的安排、次序和詳略等:第二章全面介紹他在“六書”中的指事研究領域裡所取得的成就,通過對指事研究歷史的梳理,一是厘清整個指事研究的學術源流,二是窺探楊樹達對傳統指事研究的繼承,通過對他著述的研究,確定他在此領域的創新,他提出了著名的“符號理論”,這也成為了指事理論的研究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對現代指事研究的影響深遠;第三章分三個方面:初文、本字和加旁方式。他是最早將“初文”一詞用於古文字考釋的學者之一,在他的一力倡導下,當今學術界已普遍採用這一說法。他對初文的研究,最主要的精力是放在古形古義與今形今義有異的初文上。本字研究重點放在金文考釋上,且带有匯總的性質。加旁方式的“三步說’’可以說是揭示形聲字發展規律的一把金鑰匙:第四章是形聲字研究,分形符研究和聲符研究。在形符研究中,我們著重介紹他的義近形符通用研究和形符“泛”、“切”研究,前一研究在他的金文考釋中字例很多,對後世的啟發很大。後一研究中,他認為形聲字中的形符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特點,在甲骨文時期相對“剴切”,而小篆時期則相對“空泛”。聲符研究著重介紹他的“通借”研究,本文作者就部分學者對“通借”問題提出的異議作了一定程度的澄清;第五章是古文字考釋,一是介紹他的金文考釋“十四條”的内容和幾十年來學術界對此的肯定和批評,二是介紹他余文考釋上的成就,附帶也點明他在甲骨文考釋上的成就:第六章為總論,一是介紹他學術研究領域的轉移、學術重心的轉向、學術路線的轉變,是介紹他在文字學研究上的學術價值,三是指出他學術的時代性和學術局限性;第七部分為附錄,就他文字學著作裡的一些訛誤,結合各書的不同版本,各書引用和涉及的銘文拓片、摹本和傳世文獻等進行校勘。總的說來,該文涵蓋了他古文字研究的所有領域——小篆、金文、甲骨文,但山於時間、精力和學力的限制,有些内容還沒有納入到考察範圍,有些研究還不夠深入和精准,希望在以後的研究中日趋完善,更希望有更多的、学问更精深的学者加入到这一研究中来。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第一章 绪输
  • 第一节 杨树达生平与著述
  • 一、幼承家学(1885—1897)
  • 二、问师求学(1897—1911)
  • 三、设教治学(1911—1956)
  • 四、有关文字学研究的一点补充
  • 第二节 有关论文撰写的几点说明
  • 一、该选题的研究现状
  • 二、该选题的研究趋势
  • 三、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
  • 四、本选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擬解決的关键问题
  • 五、擬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 六、本选题的创新之处和可预期的创造性成果
  • 七、其他说明
  • 第三节 有关论文撰写的几点补充说明
  • 一、内容设置问题的补充说明
  • 二、各专题的顺序设置问题
  • 第二章 历史观照下的杨树达“指事”研究
  • 第一节 对传统指事字理论的借鉴与甄剧
  • 第二节 对传统指事字分析方法的继承与发展
  • 第三节 对前人指事字的歸字的调整与认定
  • 第四节 杨树达指事研究给我们的启示
  • 一、指事字的判定步骤与方法
  • 二、部分指事字疏证
  • 第三章 杨树达初文、本字与加旁方式研究专题
  • 第一节 初文研究
  • 一、初文研究的历史回顾
  • 二、初文定义解析
  • 三、杨树达初文研究的具体内容
  • 四、初文的研究主要特点
  • 五、杨树达初文疏证举例
  • 第二节 本字研究
  • 一、杨以前的本字研究的学术基础和学术积累
  • 二、本字的定义之讨论
  • 三、杨树达本字研究的内容
  • 四、杨树达本字研究的特点
  • 第三节 加旁方式的讨论
  • 一、概述
  • 二、王筠、唐蘭加旁方式研究述略
  • 三、杨树达加旁方式研究的内容
  • 四、杨树达加旁方式研究特点
  • 第四章 杨树达形声字研究专题
  • 第一节 义近形符通用
  • 一、义近形符通用概述
  • 二、杨树达义近形符通用研究内容
  • 三、羲近形符通用的个人思考
  • 第二节 杨树达形符“泛”、“切”研究
  • 一、杨树达关於“泛”、“切”研究的论述
  • 二、关於形符“泛”、“切”的再思考
  • 第三节 杨树达“通借”研究
  • 第四节 形符探微
  • 一、形聲字形符添加的时间确定
  • 二、形聲字形符添加的两种主要模式
  • 三、两种模式不同特点及“同旁不同类”溯源
  • 第五章 杨树达考释方法专题研究
  • 第一节 考释方法的三个发展阶段
  • 一、考释方法的探索期
  • 二、考释方法的总结建立期
  • 三、古文字考释方法论的建设期
  • 第二节 杨树达金文考释“十四条”
  • 第三节 杨树达在甲金文考释中所体现出来的考释方法分析
  • 一、概况
  • 二、杨树达在考释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考释方法
  • 三、考释方法的对比
  • 第四节 有关杨树达考释方法的讨论与思考
  • 一、杨树达考释方法在学术界的不同评价
  • 二、对於考释方法的一些思考
  • 第五节 遇夫先生金文考释举例
  • 一、考释成果直接认可并称引者
  • 二、考释内容对後学之启发者
  • 第六章 总论
  • 第一节 杨树达文字学研究的学术价值分析
  • 一、学术价值分析的原则
  • 二、首创价值
  • 三、传承价值
  • 第二节 杨树达文字学研究的时代性和局限性
  • 附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声符为本字现象中所增意符论析[J]. 励耘语言学刊 2016(02)
    • [2].仌、冰考辨[J]. 汉语史研究集刊 2017(01)
    • [3].谈“■”与“铲”字的初文[J]. 中国文字研究 2017(01)
    • [4].明末清初文人尺牍集选刊流行的原因[J]. 参花(下) 2013(11)
    • [5].【解字】[J]. 厦门航空 2020(07)
    • [6].脑筋转个弯[J]. 红领巾(快乐萌芽) 2014(03)
    • [7].明末清初文人复杂的思想心态——以社会历史研究法[J]. 名作欣赏 2016(35)
    • [8].楚系古文字中的“■(蠅)”字[J]. 简帛研究 2018(01)
    • [9].清初文人尺牍的传播[J]. 南都学坛 2013(04)
    • [10].应激与自省:晚清民初文话发展的新路向[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4)
    • [11].释楚简中的“规”——兼说“支”亦“规”之表意初文[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 [12].说“盜”[J]. 语言研究 2014(01)
    • [13].常用简体字中的初文部件[J]. 汉字文化 2019(09)
    • [14].清初文人计东生平若干问题考论[J]. 励耘学刊 2020(01)
    • [15].清初文风“还醇”之典型个案——徐枋散文理论与创作实践论[J].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2)
    • [16].再造地方:清末民初文人的地方实践与文学书写[J]. 江苏社会科学 2019(03)
    • [17].“羽昱翌翼异”字际关系辨析[J]. 汉语史研究集刊 2013(00)
    • [18].试论清初文人戏曲活动及与词创作之关系[J]. 曲学 2013(00)
    • [19].试论清初文人之文与学者之文的分野与内涵——以吴伟业、黄宗羲《柳敬亭传》为例[J]. 语文知识 2009(04)
    • [20].清初文人方象瑛家世生平行迹考论[J]. 北方论丛 2015(06)
    • [21].清初文人的音乐活动研究[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16(02)
    • [22].从两首诗看清初文人的幻灭感[J].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08(04)
    • [23].“不任儒者”并非“不重儒术”——论汉初文、景两帝的崇儒举措[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5)
    • [24].追本溯源 源流并重——关于《汉字源流》第三章《汉字初文》的思考[J]. 汉字文化 2012(01)
    • [25].自悼与自伤:清初文人的自我书写[J].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6(01)
    • [26].清末民初文学语言的过渡性——评邓伟著《分裂与建构:清末民初文学语言新变研究(1898—1917)》[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11(01)
    • [27].学术研宄的问题意识与整体观——读《救亡·启蒙·复兴——现代性焦虑与清末民初文学语言转型论》[J]. 理论与现代化 2015(05)
    • [28].试论清末民初文学语言发展及其文化逻辑[J]. 浙江学刊 2013(01)
    • [29].清末民初文学语言的谱系梳理与历史建构——评《分裂与建构:清末民初文学语言新变研究(1898—1917)》[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1)
    • [30].黄侃“聲母多音説”評析[J]. 文献语言学 2020(01)

    标签:;  ;  ;  ;  

    杨树达文字学思想专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