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后中国货币政策研究

入世后中国货币政策研究

论文题目: 入世后中国货币政策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金融学

作者: 左伟

导师: 艾洪德

关键词: 货币政策,金融服务自由化,金融环境,最终目标,中介目标,政策工具,传导中介,传导途径,政策协调

文献来源: 东北财经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WTO、IMF和世界银行分别代表着当今世界的贸易体系、货币体系和技援体系,而以上三大体系也构成了世界经济秩序的核心。加入WTO不仅为中国提供了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潮流和参与世界经济秩序的契机,而且也成为中国在新世纪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入世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也不仅仅局限于贸易领域,而是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入世后,中国货币政策的变化与发展,是以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为切入点,以宏观环境和金融环境的变化为基础,并从货币政策的运行、传导和政策协调等多层面表现出来。 本文以中国加入WTO为背景,系统探讨了货币政策的运行环境、最终目标、中介目标、政策工具、传导中介、传导途径及政策协调等方面的变化与发展趋势,全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以直接涉及金融服务业的《服务贸易总协定》及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束后达成的《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协议》为出发点,讨论了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与金融自由化的区别。在分析WTO框架下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对中国金融业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入世后中国如何利用WTO条款而选择金融开放的策略,以及政府职能与宏观调控方式的转变。 第二章探讨了入世后金融环境的变化。金融环境是货币政策运行的基础环境,金融环境的改变必将影响货币政策的制定、运行和效果。本章讨论了入世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以及中国金融体制和金融结构的变化,具体分析金融领域在制度和数量等方面的变化。 第三章分别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中介目标和政策工具角度,考察了入世后中国货币政策运行的变化。本章认为,入世后应逐步实施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以通货膨胀目标制为核心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体系,以及为公开市场业务为核心的货币政策工具体系。 第四章分析了入世后的中国货币政策传导中介即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情况,在考察入世后银行、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以及两个市场连通状况的基础上,进而分析传导中介的变化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影响。

论文目录:

1 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与中国金融业

1.1 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多边规则

1.1.1 相关概念的讨论

1.1.2 关于金融服务贸易多边规则的理解与讨论

1.2 中国金融服务的开放进程和开放策略

1.2.1 中国金融服务的开放进程

1.2.2 中国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效应分析

1.2.3 入世后中国金融服务开放的政策建议

1.3 政府职能与宏观调控方式的转变

1.3.1 入世后政府面临的挑战

1.3.2 入世后政府目标模式选择:服务型政府和有限政府

1.3.3 宏观调控方式的转变

1.4 小结

1.5 附录1:关于 WTO的背景介绍

1.6 附录2:中国金融服务的入世承诺

1.7 附表1:金融服务的范围

2 入世后的金融环境

2.1 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

2.2 入世后的金融体制

2.2.1 入世后的金融经营体制

2.2.2 入世后的金融监管体制

2.3 入世后的金融结构

2.3.1 金融资产结构

2.3.2 融资结构

2.3.3 金融产业结构和组织结构

2.4 小结——入世后中国金融改革的紧迫性

3 入世后中国货币政策的运行

3.1 入世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3.1.1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理论解释

3.1.2 最终目标的主流变化趋势

3.1.3 入世后中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重新界定

3.1.4 小结——双目标制的重新界定:币值稳定与金融稳定

3.2 入世后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3.2.1 入世后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分析

3.2.2 入世后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重新界定

3.2.3 小结——逐步建立以通货膨胀目标为核心、功能分离的中介目标体系

3.3 入世后的货币政策工具

3.3.1 入世对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分析

3.3.2 公开市场业务是入世后的核心政策工具

3.3.3 入世后存款准备金制度调控功能的弱化

3.3.4 入世后再贷款的功能已发生变化

3.3.5 入世后重新定位再贴现政策的功能

3.3.6 入世后货币政策工具的协调机制

3.3.7 小结——发挥政策工具的信号作用

3.4 附表2: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实证检验的统计结果

4 入世后中国货币政策的传导中介

4.1 入世后的外资银行

4.1.1 入世后银行体系变化的基本态势

4.1.2 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

4.1.3 入世后外资银行的特点分析

4.1.4 外资银行进入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4.1.5 小结

4.2 入世后的货币市场

4.2.1 入世对中国货币市场的影响

4.2.2 入世后的银行间债券市场

4.2.3 入世后的票据市场

4.2.4 小结

4.3 入世后的证券市场

4.3.1 相关概念的讨论

4.3.2 入世后证券市场开放的风险与条件

4.3.3 入世后证券市场开放的策略选择

4.3.4 小结

4.4 入世后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通

4.4.1 发达经济体的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联通机制

4.4.2 我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联通机制分析

4.4.3 入世后的改革措施

4.4.4 小结

5 入世后中国货币政策的传导途径

5.1 入世对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

5.1.1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复杂化

5.1.2 货币政策传导途径的扩展

5.1.3 信贷传导途径的作用下降

5.1.4 利率途径将成为主渠道

5.2 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利率途径

5.2.1 理论说明

5.2.2 入世后影响利率传导效率的因素分析

5.2.3 入世后疏通利率传导的两点建议

5.2.4 小结

5.3 信贷渠道

5.3.1 理论说明

5.3.2 我国信贷途径分析

5.3.3 入世后的信贷途径分析

5.3.4 小结——正确对待信贷途径的作用变化

5.4 汇率途径

5.4.1 理论说明

5.4.2 入世后汇率传导的重要性

5.4.3 汇率稳定与货币供应的矛盾

5.4.4 入世后改进汇率传导的思路

5.4.5 小结

5.5 非货币性资产价格途径

5.5.1 理论说明

5.5.2 我国非货币性资产价格传导的特殊机理

5.5.3 我国非货币资产价格传导的效率

5.5.4 我国非货币性资产价格途径的实证检验

5.5.5 小结——新的课题

5.6 附表3: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展

5.7 附表4:1996-2002年中国名义利率水平的调整

5.8 附表5:我国非货币性资产价格途径的实证检验的统计结果

6 入世后中国货币政策的协调

6.1 理论介评及政策含义

6.1.1 关于内外均衡矛盾经典论述的实证讨论

6.1.2 M-F模型的适用性及改进

6.1.3 启示与借鉴

6.1.4 小结

6.2 入世后中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

6.2.1 入世后两大政策的变化分析

6.2.2 入世后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配合目标模式的转变

6.2.3 入世后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配合思路

6.2.4 小结

6.3 入世后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协调

6.3.1 入世对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协调的影响

6.3.2 “职能分离”的有效性讨论与改进方向

6.3.3 入世后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6.3.4 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发布时间: 2005-07-11

参考文献

  • [1].中国货币政策选择效应研究[D]. 范晓光.辽宁大学2010
  • [2].中国货币政策的数量规则与价格规则的有效性研究[D]. 张代强.吉林大学2010
  • [3].中国货币政策的结构效应及其协调性研究[D]. 许先普.湘潭大学2014
  • [4].国际协调框架下的中国货币政策选择[D]. 贺铟璇.东北财经大学2011
  • [5].中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的研究[D]. 李孔健.武汉大学2014
  • [6].中国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协调研究[D]. 林文浩.天津财经大学2013
  • [7].中国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效应及其成因机制分析[D]. 李鹏飞.云南大学2016
  • [8].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调控机制与金融摩擦下的宏观审慎监管[D]. 陈汉鹏.南开大学2014
  • [9].中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研究[D]. 王丹.浙江大学2009
  • [10].中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研究[D]. 王江.吉林大学2017

标签:;  ;  ;  ;  ;  ;  ;  ;  ;  

入世后中国货币政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