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本研究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STI)联合常规超声心动图动态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前后左心房功能的变化,分析PCI术的治疗对AMI患者左心房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探讨AMI患者左心房重构与左心室功能的关系,评价STI技术在左心房功能研究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成功行PCI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于PCI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均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及STI参数采集,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相同检查及图像采集分析。于各个病例的心尖两腔观和四腔观切面用改良的Simpson’s公式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左心房最小容积(LAVmin)及左心房收缩期容积(LAVpre-A),并计算得出左心房被动射血分数(LAPEF)及左心房主动射血分数(LAAEF);于心尖四腔观获得二尖瓣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血流频谱,分别测量峰值流速(E)和峰值流速(A),并计算出E/A值;应用斑点追踪显像技术(STI)测量左心房各壁的左心室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左心室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左心室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a),并计算其平均值(mSRs、mSRe、mSRa)。结果1、左心室常规超声测量指标的比较(1) AMI患者PCI术治疗前、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较正常对照组LVEF、E、E/A均下降,A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AMI患者PCI术后1周较术前比较上述左室常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AMI患者PCI术后1个月较PCI术前、术后1周LVEF、E、E/A均升高,A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左心房储备功能常规超声及应变测量指标的比较(1)AMI患者PCI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较正常对照组LAVmin、LAVmax、LAVp均升高,mSRs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 AMI患者行PCI术后1周较术前比较上述左房储备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AMI患者PCI术后1个月较术前、术后1周LAVmin、LAVmax、LAVp均下降,mSRs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左心房管道功能常规超声及应变测量指标的比较(1)AMI患者PCI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较正常对照组LAPEF、mSRe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AMI患者行PCI术后1周较术前比较上述左房管道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AMI患者PCI术后1个月较术前、术后1周LAPEF、mSRe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左心房辅泵功能常规超声及应变测量指标的比较(1)AMI患者PCI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较正常对照组LAAEF、mSRa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 AMI患者行PCI术后1周较术前比较上述左房辅泵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 AMI患者PCI术后1个月较术前、术后1周LAAEF、mSRa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各指标间相关性分析正常对照组mSRs与mSRe、mSRa均呈负相关(r1=-0.53,r2=-0.48,P<0.01);AMI组PCI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mSRs与A均呈正相关(r1=0.48,r2=0.50,r3=0.51,P<0.01),与Vmax均呈负相关(r1=-0.53,r2=-0.47,r3=-0.44,P<0.01);AMI组PCI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mSRe与E均呈负相关(r1=-0.62,r2=-0.54,r3=-0.49,P<0.01),与E/A均呈负相关(r1=-0.58,r2=-0.56,r3=-0.53,P<0.01),与LAPEF均呈正相关(r1=0.49,r2=0.51,r3=0.55,P<0.01);AMI组PCI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mSRa与A均呈正相关(r1=0.52,r2=0.48,r3=0.47,P<0.01),与E/A均呈负相关(r1=-0.61,r2=-0.55,r3=-0.51,P<0.01),与LAAEF均呈正相关(r1=0.61,r2=0.52,r3=0.48,P<0.01)。结论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房储备功能和管道功能均较正常对照组减低;而左心房辅泵功能较正常对照组增高。2、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PCI术治疗后较治疗前左心房功能得到改善。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房功能与左室功能具有良好的相关性。4、通过STI技术测得应变率指标的方法能够评价PCI术的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房功能的改变。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实时三平面斑点追踪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左心室整体及节段收缩期纵向应变的研究[J]. 新医学 2016(02)
- [2].应用斑点追踪技术观察房间隔缺损患者室间隔曲率半径的变化[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1(11)
- [3].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评价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J]. 中国现代医生 2012(17)
- [4].应用斑点追踪技术观察正常成人室间隔曲率半径的变化[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0(08)
- [5].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野百合碱诱导肺动脉高压大鼠的右心室整体与局部功能随时间的动态变化[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5(03)
- [6].斑点追踪技术评价犬急性心肌缺血及再灌注心内膜下心肌和心外膜下心肌径向应变[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3(02)
- [7].超声斑点追踪显像评价高血压左心室心肌肥厚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J].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0(10)
- [8].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败血症新生儿左心室收缩功能[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4(08)
- [9].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左、右室无构型改变的尿毒症患者右心室功能的研究[J]. 实用医学杂志 2016(03)
- [10].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右心室功能[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1(11)
- [11].用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孤立性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左室心肌径向应变的效果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 2015(20)
- [12].瓣环组织位移技术评价肺心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价值[J].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2014(08)
- [13].超声生物显微镜斑点追踪应变成像评价mdx小鼠内外膜心肌收缩功能[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1(12)
- [14].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前后右室应变及应变率的变化[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8)
- [15].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扭转运动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2(08)
- [16].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价主动脉瓣置换患者术后左室收缩功能改变[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3(07)
- [17].二维斑点追踪显像对风湿性心脏病重度二尖瓣狭窄合并房颤患者二尖瓣置换及房颤消融术前后左心房应变的研究[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4(02)
- [18].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兔急性心肌缺血早期左心房功能改变[J].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3(01)
- [19].左心室心肌力学参数预测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效果的临床研究[J]. 临床医学 2017(08)
- [20].超声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左心室功能[J]. 医学综述 2013(24)
- [21].斑点追踪显像评价犬心尖缺血对左心功能的影响[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1(03)
标签:斑点追踪显像论文; 左心房论文; 急性心肌梗死论文;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