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干扰抗截获差分跳频技术研究

抗干扰抗截获差分跳频技术研究

论文摘要

短波通信是实现超视距通信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短波信道可用带宽窄且存在严重的时变和多径衰落问题,长期以来实现高速可靠的短波数据传输一直是军事通信领域关注的热点之一。差分跳频技术的提出为提高短波通信速率提供了一条全新的思路。目前在差分跳频抗干扰抗截获技术方面的研究仍存在明显不足。在抗干扰技术方面,由于差分跳频是一种宽带异步跳频体制,需要在整个跳频频率集内进行频点能量检测,因此部分频带干扰会显著削弱差分跳频系统性能,已有的信号检测和译码算法有各自的性能局限性。在抗截获性能方面,已有研究表明,差分跳频并非一种低截获概率通信方式,任何第三方通过侦听差分跳频信号都可获得频率转移矩阵,而通过发射具有相同频率转移矩阵的差分跳频干扰信号可严重破坏差分跳频通信系统性能。因此研究差分跳频的抗截获技术是有必要的。另外,差分跳频具有高速数据传输能力,这使基于差分跳频的短波猝发通信成为可能,但差分跳频及猝发通信的特点决定了必须考虑其抗干扰设计问题。基于上述考虑,本文围绕差分跳频抗干扰抗截获技术展开研究,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包括:(1)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噪声归一化合并技术的差分跳频抗部分频带干扰接收机模型,推导了无衰落信道、瑞利衰落信道及Nakagami-m衰落信道下系统的误符号性能,并研究了非理想噪声功率估计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非最坏部分频带干扰下,除信道衰落较弱且干扰能量较为分散的特殊情况外,噪声归一化差分跳频接收机性能总是优于线性合并和乘积合并差分跳频接收机,且干扰越集中性能优势越明显;在最坏部分频带干扰下,在所考察的各种衰落条件下均有噪声归化差分跳频接收机的抗部分频带干扰性能优于线性合并和乘积合并差分跳频接收机,与信道衰落程度及干扰带宽因子取值无关;在噪声估计不存在严重偏差时(估计误差因子满足0.1<λ<3),噪声归一化合并差分跳频接收机在最坏部分频带干扰下的性能优于乘积合并和线性合并差分跳频接收机,且当噪声估计值略低于理想估计值时(0.2<λ<0.6),系统误符号率低于理想噪声估计条件下的误符号率。(2)研究了差分跳频系统的抗截获设计原则及各项抗截获性能指标的检测方法,分类研究了应用不同G函数的差分跳频系统的抗截获性能,证明了普通差分跳频系统不可能具有良好的二维连续性,进而给出了两种改善差分跳频系统抗截获性能的新方法:基于时变G函数(Time Varying G-Function, TVG)的抗截获设计方法和将常规跳频与差分跳频结合在一起的FH/DFH抗截获方法。对于TVG方法,给出了其优化准则并证明了依据该准则的TVG差分跳频系统具有长观测周期意义上的优良二维连续性。对于FH/DFH抗截获方法,在给出系统模型的基础上理论分析了其一维均匀和二维连续性。理论和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这两种方法能够在不增加差分跳频译码复杂度的情况下有效改善差分跳频系统的抗截获性能,相对于TVG方法,FH/DFH方法在二维连续性和随机性方面都有更好的性能,但其系统复杂度略高。(3)为了缩短发射机信号辐射时间,猝发通信中一般不能如常规差分跳频系统一样进行自适应频率集优化,而为了提高通信隐蔽性又必须保留差分跳频的宽带跳频特性,这就使跳频带宽内会以较大概率存在干扰信号。为了克服此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单站发射,多站守听的特定场景下隐蔽通信的抗干扰分集猝发差分跳频通信方法,利用空间分集技术实现干扰抑制。分别推导了无干扰和有干扰存在时系统的误符号性能,得到了多重求和形式的误符号率表达式,该结果便于采用数值方法求解。研究结果表明,在给定的跳频频率集中有一半的频点上存在与跳频信号瞬时功率相当的干扰信号时,采用分集阶数不低于4的分集猝发差分跳频系统仍可保证系统误符号率接近10-4。该技术是实现短波猝发通信的一种新思路。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缩略词表
  • 1 绪论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 1.3 研究内容组织结构及创新点
  • 2 差分跳频技术
  • 2.1 差分跳频技术基本原理
  • 2.2 差分跳频信号检测和译码算法及其抗干扰性能分析
  • 2.3 差分跳频频率转移函数及其抗截获性能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噪声归一化DFH接收机及其抗部分频带干扰性能分析
  • 3.1 系统模型
  • 3.2 性能分析模型
  • 3.3 无衰落信道下的性能分析
  • 3.4 瑞利衰落信道下的性能分析
  • 3.5 Nakagami-m衰落信道下的性能分析
  • 3.6 非理想噪声功率估计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分析
  • 3.7 本章小结
  • 4 低截获概率差分跳频技术研究
  • 4.1 普通差分跳频系统的二维连续性能分析
  • 4.2 基于时变G函数的抗截获差分跳频系统
  • 4.3 基于FH/DFH的抗截获差分跳频系统
  • 4.4 仿真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分集抗干扰猝发差分跳频通信技术
  • 5.1 分集接收猝发差分跳频系统模型
  • 5.2 分集接收差分跳频系统性能分析
  • 5.3 部分频带干扰下的分集抗干扰性能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或专著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不同干扰模式和跳频频率集下跳频通信系统抗干扰性能分析[J]. 通信电源技术 2020(09)
    • [2].跳频OFDM系统的抗干扰性能分析与仿真[J]. 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 2020(06)
    • [3].一种新的基于加密算法的差分跳频方案设计[J]. 光通信研究 2017(04)
    • [4].跳频同步技术综述[J]. 通讯世界 2020(06)
    • [5].一种快速高精度跳频同步跟踪方法研究[J].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2017(02)
    • [6].海军跳频组网抗干扰策略研究[J]. 舰船电子工程 2010(01)
    • [7].跳频异步组网捕获新技术研究[J]. 计算机与网络 2010(17)
    • [8].基于FPGA的跳频控制电路设计[J]. 电子测量技术 2008(12)
    • [9].基于双序列跳频的抗干扰通信方法[J]. 探测与控制学报 2020(01)
    • [10].基于混沌序列的射频隐身跳频周期设计方法[J]. 航空兵器 2016(05)
    • [11].快慢速跳频的同步技术研究[J]. 计算机仿真 2014(03)
    • [12].一种基于TDMA协议的跳频组网技术研究[J].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2012(01)
    • [13].传播时延对快速差分跳频组网的影响[J]. 信息通信 2010(03)
    • [14].一种高可靠无线传感器网络自适应跳频算法[J].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10(09)
    • [15].基于TDMA的跳频组网研究[J]. 电子测量技术 2009(02)
    • [16].差分跳频的理论与实现[J]. 无线通信技术 2009(01)
    • [17].一种信号跳频参数的测量方法[J]. 电子测试 2018(06)
    • [18].跳频侦察中测向技术应用探讨[J]. 通信对抗 2009(03)
    • [19].一种跳频抗干扰方案的设计及其性能分析[J].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2013(04)
    • [20].一种可变耦合数控跳频滤波器电路设计[J]. 电测与仪表 2014(02)
    • [21].跳频组网同频干扰消除方法研究[J]. 中国测试 2014(05)
    • [22].OFDM跳频载波的抗干扰性能研究[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3)
    • [23].同址干扰限制下跳频异步组网的频率分配方法[J]. 计算机科学 2010(01)
    • [24].蓝牙跳频算法的改进与仿真[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0(08)
    • [25].多用户OFDM系统中分组跳频算法及性能分析[J]. 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4)
    • [26].快速跳频性能特征及其测试的研究[J]. 电子质量 2008(11)
    • [27].一种S波段跳频源的设计[J]. 电子器件 2017(03)
    • [28].一种跳频数据链通信仿真软件的设计与实现方法[J]. 沈阳理工大学学报 2016(03)
    • [29].基于无线跳频通讯的液压支架工作状态无线采集和监测系统的研究[J]. 传感技术学报 2016(09)
    • [30].用于跳频分量选取的修正适应度距离比粒子群算法[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1)

    标签:;  ;  ;  ;  ;  

    抗干扰抗截获差分跳频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