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创业板资本市场制度规范问题研究

我国创业板资本市场制度规范问题研究

论文摘要

我国创业板市场在经历了近十年精心筹备之后,于2009年10月23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板运行。2009年10月31日,创业板首批28家新股同日上市,截止到2011年4月30日,我国创业板市场已运行了一年半,上市公司数量总计209家。我国创业板主要服务于新兴产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主要目的在于弥补上市公司暂时无法在主板以及中小板上市从而直接融资所产生的风险和缺陷。我国创业板与主板市场相对应,同时也是对主板市场的有力补充。目前,全球很多国家均已设立了创业板市场,其中,美国纳斯达克市场最为成功,已成为全球中小企业融资和发展的一面旗帜,成为各国纷纷借鉴经验的对象。同时,香港创业板市场与我国创业板最为相似,其十几年的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和成就,也为我过创业板市场稳定运行提供可行性参考和经验借鉴。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创业板的制度,重点在于通过结合目前创业板刚刚起步一年半所存在市场运行的动荡现象,如“三高”,高管频繁离职,以及限售股解禁套现等。并且究其根源,详细研究创业板的制度,并且在制度规范上进行逐一剖析,找到造成创业板负面现象的制度缺陷。创业板市场的相关制度规范是限制上市公司进入创业板的一道有力门槛,也是创业板市场能够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制度的研究中,主要包括上市制度、退市制度、交易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及监管制度等内容。创业板的相关制度规范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其标准有所不同。如何合理制定和完善创业板相关制度规范,是市场稳定和繁荣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证。而挖掘创业板在制度上的漏洞和缺陷,是完善创业板制度规范中一个重要的过程。因此,本文在第三章深入剖析我国创业板市场《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暂行管理办法》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规范。同时,在比较研究美国纳斯达克《纳斯达克上市规则》和香港创业板市场《上市规则——创业板》法律规定优劣的基础上,发现目前我国创业板在制度规范中存在的上市门槛宽松财务指标夸大、退市规则缺乏投资者保护、缺乏必要的转板机制等问题,从而提出我国创业板市场需要建立多层次上市标准和灵活的退市、转板机制等相关制度上的引入、改进及创新,为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和繁荣,在制度规范上提供最为必要的理论支持。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上市制度规范相关研究
  • 1.2.2 退市制度规范相关研究
  • 1.2.3 交易制度规范相关研究
  • 1.2.4 保荐人制度规范相关研究
  • 1.3 研究内容与局限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局限
  • 第2章 我国创业板资本市场发展概述
  • 2.1 发展历程与制度体系
  • 2.1.1 发展概况
  • 2.1.2 制度体系
  • 2.2 基本现状
  • 2.2.1 突出成就
  • 2.2.2 存在问题
  • 2.3 创业板特点
  • 第3章 我国创业板资本市场基本制度
  • 3.1 上市制度
  • 3.1.1 上市审核制度
  • 3.1.2 上市保荐制度
  • 3.1.3 公司上市条件
  • 3.2 退市制度
  • 3.2.1 退市规则
  • 3.2.2 退市制度特点
  • 3.3 交易制度
  • 3.3.1 竞价成交制度
  • 3.3.2 交易制度特点
  • 3.4 信息披露制度
  • 3.4.1 法规体系
  • 3.4.2 基本特点
  • 3.4.4 股票发行的信息披露
  • 第4章 海外创业板市场制度规范经验借鉴
  • 4.1 美国纳斯达克资本市场制度规范
  • 4.1.1 发展概况
  • 4.1.2 制度规范特点及经验借鉴
  • 4.2 香港创业板市场制度规范
  • 4.2.1 发展概况
  • 4.2.2 制度规范特点及经验借鉴
  • 第5章 我国创业板市场制度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 5.1 主要问题
  • 5.1.1 上市门槛宽松,过分强调财务指标
  • 5.1.2 退市规则缺乏投资者保护
  • 5.1.3 缺乏必要的转板机制
  • 5.1.4 保荐人持续督导期过短且相关责任不明
  • 5.1.5 限售期及高管持股比例有待商榷
  • 5.2 制度完善
  • 5.2.1 建立多层次的上市标准
  • 5.2.2 建立灵活的退市制度
  • 5.2.3 适当引入转板机制
  • 5.2.4 实行终身保荐人制度
  • 5.2.5 引入股权激励和延迟支付
  • 5.2.6 引入做市商制度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相关论文文献

    • [1].内地中小企业香港创业板上市成长性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9(18)
    • [2].内地企业在香港创业板与深圳中小企业板上市后的成长性分析[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9(19)
    • [3].香港创业板市场与主板市场,NASDAQ市场的价格与波动率溢出效应[J]. 中国商界(上半月) 2010(06)
    • [4].香港创业板:在困境中谋求改革[J]. 深交所 2008(01)
    • [5].香港创业板踏上改革之路[J]. 国际融资 2008(07)
    • [6].只能诞生在中国的公司 曾让周全看不懂[J]. 创业邦 2014(01)
    • [7].德国与我国香港创业板失败的原因及启示[J]. 财会月刊 2010(15)
    • [8].香港创业板与主板上市规定与比较[J]. 中国电子商务 2008(01)
    • [9].风险投资、IPO时机与经营绩效——来自香港创业板的经验证据[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8(07)
    • [10].香港上市监管规则改革[J]. 金融博览 2017(11)
    • [11].全球主要创业板上市条件的分析及启示[J]. 工业技术经济 2009(01)
    • [12].阿里过后寸草不生?[J]. 中国企业家 2014(19)
    • [13].威高:空降突围[J]. 首席财务官 2012(11)
    • [14].发展中促规范 规范中促发展[J]. 产权导刊 2015(03)
    • [15].重庆中小企业香港创业板上市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 2008(08)
    • [16].快乐战略:企业的理想境界[J]. 企业文化 2008(09)
    • [17].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的策略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 2010(11)
    • [18].香港商情[J]. 沪港经济 2008(08)
    • [19].中国创业板的开启与香港创业板的启示——基于IPO抑价现象的实证研究[J]. 财会研究 2009(16)
    • [20].香港创业板对建立创业板市场的借鉴作用[J]. 中国国情国力 2009(04)
    • [21].风险投资认证影响新股发行吗——来自香港创业板的经验证据[J]. 证券市场导报 2008(11)
    • [22].数字[J]. 理财 2016(09)
    • [23].“华章科技”转战香港主板以迎接新的发展机遇[J]. 纸和造纸 2015(02)
    • [24].中国创业板市场节日效应的实证分析[J]. 特区经济 2012(09)
    • [25].商业调查统计之惑[J]. 瞭望 2010(21)
    • [26].美国与香港创业板的比较分析及对我国创业板的启示[J]. 特区经济 2009(01)
    • [27].企业分配中“现货”与“期货”激励的平衡[J]. 人才资源开发 2008(01)
    • [28].给城铁“大跃进”降降温[J]. 装备制造 2015(06)
    • [29].立足“创新与人才” 网龙喜跃“龙门”[J]. 福建质量技术监督 2008(09)
    • [30].我国香港地区、德国创业版经验教训对我国内地创业板市场的启示——兼对证监会征求意见稿的评析[J]. 法制与社会 2008(29)

    标签:;  ;  ;  

    我国创业板资本市场制度规范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