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研究粉防己碱体外逆转人膀胱癌耐阿霉素细胞株BIU-87/ADM的抗凋亡作用,并初步探讨其逆转凋亡抗性的可能分子机制,旨在为粉防己碱在抗膀胱癌方面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将膀胱癌耐药株BIU-87/ADM和敏感株BIU-87分为对照组、粉防己碱组、阿霉素组和阿霉素联合粉防己碱组,其中阿霉素药物作用浓度为1.5μg/ml,粉防己碱为1μg/ml;(2)应用AO/EB染色法结合荧光显微镜技术检测细胞凋亡;(3)采用DAPI染色进行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检测;(4)使用线粒体荧光探针JC-1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5)RT-PCR法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Bcl-2和Bax基因的表达;(6)利用Caspase-9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Caspase-9的活性。结果:(1)膀胱癌耐药株BIU-87/ADM与相应的敏感株BIU-87的自然凋亡率分别(4.67±1.37)%和(5.83±1.47)%;1.0μg/ml粉防己碱作用两细胞株24h后,两细胞株的凋亡率分别为(6.17±1.47)%和(7.50±2.26)%,与各自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而1.5μg/ml阿霉素作用两种细胞株24h后,可诱导(57.83±5.64)%的敏感株凋亡,而只诱导(15.33±2.58)%的耐药株细胞凋亡,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1.0μg/mlTet+1.5μg/mlADM作用24h后,耐药株凋亡率增加到(43.17±3.49)%,联合组凋亡率高于阿霉素组(P<0.05),而敏感株凋亡率为(59.17±5.38)%,与单用阿霉素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此外,DAPI染色检测到凋亡的典型形态学变化如核固缩、核碎裂和凋亡小体形成;JC-1法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发现:相对于阿霉素组,联合组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明显下降(P<0.05)。(3) RT-PCR法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BIU-87/ADM细胞株各组Bcl-2、Bax基因的表达发现,联合组耐药株细胞BIU-87/ADM中Bcl-2基因表达下降,Bax基因表达增强(P<0.05);Caspase-9活性检测试剂盒显示:联合组细胞Caspase-9被明显活化(P<0.05)。结论:(1)相对于敏感株而言,耐药株对阿霉素具有明显的凋亡抗性;1.0μg/ml粉防己碱不能明显诱导膀胱癌细胞凋亡,但其可以提高耐药细胞对阿霉素的化疗敏感性,从而有效逆转耐阿霉素人膀胱癌BIU-87/ADM的抗凋亡作用;(2)粉防己碱能有效逆转耐阿霉素人膀胱癌BIU-87/ADM的凋亡抗性,其逆转效应可能是通过下调Bcl-2基因及上调Bax基因的表达、降低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共同参与,涉及到胱天蛋白酶级联通路的激活和线粒体细胞凋亡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