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藻聚糖规模化提取技术与脱除重金属的研究

岩藻聚糖规模化提取技术与脱除重金属的研究

论文摘要

岩藻聚糖是一种存在于褐藻细胞间的水溶性多糖,主要成分为α-L-岩藻糖-4-硫酸酯,还含有一定比例的糖醛酸、半乳糖、木糖及蛋白质等。大量研究表明岩藻聚糖具有抗肿瘤、抗凝血、抗氧化、抗病毒、治疗炎症等多种生物活性,且与硫酸根含量、糖醛酸比例以及分子量大小密切相关。海带作为岩藻聚糖的提取材料,是我国经济海藻中的支柱产业,年产量高。因此,对海带进行深加工有利于提高我国经济海藻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当前食品安全问题备受人们的关注。以往岩藻聚糖的提纯以氢氧化物、乙醇或季铵盐沉淀法为主;另外作为岩藻聚糖的提取原料——海带,随着近海工业的快速发展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从而降低了岩藻聚糖的生物学活性。为了实现规模化生产安全、低污染和低重金属含量的岩藻聚糖,本文作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工作。低温提取岩藻聚糖工艺的研究。研究了4℃下料液比、提取次数和提取时间对岩藻聚糖提取率的影响,设计正交实验,通过极差和方差分析得出理想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在4℃下,料液比1:30,时间5h,提取2次可以得到较为理想的试验结果。粗品岩藻聚糖的得率为4.27%,其中总糖和硫酸根的含量分别为36.35%和23.89%。超滤膜规模化分离工艺的研究。研究了不同操作条件对膜通量的影响,采用截留分子量为50kDa、30kDa和10kDa的平板式超滤膜,在4℃、25℃下对岩藻聚糖提取液进行梯度超滤。结果发现,在25℃、0.1MPa的工作条件下能获得较高的膜通量,分子量大于50kDa的岩藻聚糖占主要部分。在25℃下,膜通量大,但是容易造成岩藻聚糖腐败变质,微生物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4℃下,膜分离出分子量大于50kDa的岩藻聚糖含量最高。分子量大于50kDa、5030kDa、1030kDa及10kDa以下的岩藻聚糖含量分别为(84.29±2.772)%,(5.364±0.406)%,(2.203±0.144)%,(4.187±0.856)%。岩藻聚糖中重金属脱除的研究。分子量大于50kDa的粗岩藻聚糖溶解到EDTA水溶液中,使其与EDTA-Na2充分反应后,采用截留分子量为5kDa超滤膜在4℃下超滤。结果发现,超滤对岩藻聚糖脱盐效果明显,竞争性螯合剂EDTA-Na2在酸性条件下能够与岩藻聚糖发生离子交换,通过螯合作用结合其中的重金属,除Ba脱除效果不理想外,后续超滤技术能有效的脱除岩藻聚糖中重金属Hg、As、Cr、Cu、Cd和Pb。低重金属含量岩藻聚糖的制备。在岩藻聚糖提取过程中,加入EDTA-Na2,调节pH,采用截留分子量为50kDa的平板超滤膜对其进行超滤分离提纯,从而获得低重金属含量的岩藻聚糖。结果表明,pH=3,EDTA-Na2质量浓度为0.4g/L的情况下脱除重金属后岩藻聚糖提取率3.07%,总糖含量为30.62%、糖醛酸含量为7.84%、硫酸根含量为26.47%,而且对Hg、As、Pb、Cr、Cu和Cd脱除效果明显,重金属的残留量降到更低的水平。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表
  • 第1章 引言
  • 1.1 褐藻资源与海带
  • 1.1.1 褐藻资源
  • 1.1.2 海带
  • 1.2 岩藻聚糖的提取方法概述
  • 1.2.1 岩藻聚糖水提法
  • 1.2.2 岩藻聚糖酸提法
  • 1.2.3 岩藻聚糖碱提法
  • 1.2.4 岩藻聚糖酶提法
  • 1.3 岩藻聚糖的药用价值
  • 1.3.1 岩藻聚糖的生学物活性
  • 1.3.2 岩藻聚糖的生物活性与分子量相关性
  • 1.4 超滤膜分离技术
  • 1.4.1 超滤膜分离技术的发展
  • 1.4.2 超滤膜分离技术在多糖提取中的应用
  • 1.5 岩藻聚糖结合重金属
  • 1.6 立题依据及意义
  • 1.7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
  • 第2章 岩藻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 2.1 实验材料
  • 2.1.1 实验原料
  • 2.1.2 实验试剂
  • 2.1.3 实验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冷水提取岩藻聚糖
  • 2.2.2 冷水提取岩藻聚糖的单因素试验
  • 2.2.3 冷水提取岩藻聚糖正交试验
  • 2.2.4 总糖含量的测定
  • 2.2.5 硫酸根含量的测定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料液比对岩藻聚糖提取率的影响
  • 2.3.2 提取时间对岩藻聚糖提取率的影响
  • 2.3.3 提取次数对岩藻聚糖提取率的影响
  • 2.3.4 正交试验
  • 2.3.5 正交试验结果验证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岩藻聚糖膜分离工艺的研究
  • 3.1 实验材料
  • 3.1.1 实验原料
  • 3.1.2 实验试剂
  • 3.1.3 实验仪器
  • 3.2 实验方法
  • 3.2.1 膜分离试验流程
  • 3.2.2 膜通量计算公式
  • 3.2.3 温度对膜通量的影响试验
  • 3.2.4 压力对膜通量的影响试验
  • 3.2.5 岩藻聚糖膜分离试验
  • 3.2.6 总糖和硫酸根含量的测定
  • 3.2.7 糖醛酸含量的测定
  • 3.2.8 灰分含量的测定
  • 3.2.9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温度对超滤膜膜通量的影响
  • 3.3.2 压力对超滤膜膜通量的影响
  • 3.3.3 超滤膜分级分离岩藻聚糖的效果
  • 3.3.4 超滤膜分离各岩藻聚糖组分理化指标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岩藻聚糖中重金属脱除的研究
  • 4.1 实验材料
  • 4.1.1 实验原料
  • 4.1.2 实验试剂
  • 4.1.3 实验仪器
  • 4.2 实验方法
  • 4.2.1 岩藻聚糖透析脱盐处理
  • 4.2.2 岩藻聚糖超滤脱盐处理
  • 4.2.3 岩藻聚糖脱除重金属
  • 4.2.4 汞的标准曲线绘制
  • 4.2.5 其他重金属标准曲线
  • 4.2.6 岩藻聚糖中重金属含量的检测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透析对岩藻聚糖脱盐的效果
  • 4.3.2 超滤对岩藻聚糖脱盐的效果
  • 4.3.3 超滤脱重金属对岩藻聚糖回收率的影响
  • 4.3.4 岩藻聚糖脱除重金属的效果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低重金属含量岩藻聚糖的制备
  • 5.1 实验材料
  • 5.1.1 实验原料
  • 5.1.2 实验试剂
  • 5.1.3 实验仪器
  • 5.2 实验方法
  • 5.2.1 低重金属含量岩藻聚糖的提取工艺流程
  • 5.2.2 低重金属含量岩藻聚糖的成分测定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低重金属含量岩藻聚糖的成分
  • 5.3.2 脱除重金属前后岩藻聚糖的成分变化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已完成的实验内容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农产品中重金属元素的测定方法[J]. 河南农业 2020(04)
    • [2].蒲公英各部位中重金属元素的测定及规律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0(08)
    • [3].关于食品中重金属元素形态分析前处理与检测研究[J]. 食品安全导刊 2020(06)
    • [4].中药材及饮片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限量制定的探讨[J]. 药物分析杂志 2020(04)
    • [5].重金属离子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09)
    • [6].土壤重金属反演的方法综述[J]. 湖北农机化 2020(05)
    • [7].组合叶面喷剂对设施果蔬重金属累积的影响[J]. 北方园艺 2020(09)
    • [8].食品中重金属元素检测的专利技术进展[J]. 食品安全导刊 2020(15)
    • [9].水质检验中的重金属测定分析[J]. 检验检疫学刊 2020(03)
    • [10].食品多种重金属元素的检测及其应用[J]. 江苏调味副食品 2020(02)
    • [11].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检测技术分析[J]. 中国金属通报 2020(02)
    • [12].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烟尘中重金属沉降对土壤环境的影响研究[J]. 绿色科技 2020(10)
    • [13].环境中重金属元素监测全过程论述[J]. 环境与发展 2020(07)
    • [14].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鸡饲料中重金属元素[J]. 轻工科技 2020(08)
    • [15].铜火法冶金含重金属废气控制技术探究[J]. 世界有色金属 2020(07)
    • [16].土壤重金属快速监测技术分析及应用[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0(08)
    • [17].基于乡镇尺度的西南重金属高背景区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J]. 环境科学 2020(09)
    • [18].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土壤重金属监测研究[J]. 低碳世界 2020(08)
    • [19].基于地球化学的地质重金属监测技术及问题分析[J]. 世界有色金属 2020(09)
    • [20].宁东化工园区附近撂荒地表层土壤重金属不同形态分布及风险评价[J]. 西南农业学报 2020(08)
    • [21].赤泥烧结制品中的重金属溶出特性研究[J]. 硅酸盐通报 2020(09)
    • [22].四川某地区土壤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J]. 四川有色金属 2020(03)
    • [23].生物炭对土壤重金属的修复效应研究进展[J]. 湖南生态科学学报 2020(03)
    • [24].黄土丘陵沟壑区耕层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9(11)
    • [25].水质检验中重金属的测定方法研究[J]. 检验检疫学刊 2019(05)
    • [26].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检测水中重金属的优势分析[J]. 石化技术 2018(09)
    • [27].环境监测中重金属元素分析方法[J]. 化工设计通讯 2016(08)
    • [28].茶多酚对宁波近海水体8种常见重金属联合毒性的拮抗作用[J].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2017(01)
    • [29].有机肥对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影响研究进展[J]. 天津农业科学 2017(02)
    • [30].环境监测中的重金属元素分析方法探讨[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7(02)

    标签:;  ;  ;  ;  ;  ;  

    岩藻聚糖规模化提取技术与脱除重金属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