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织锦芋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芋螺毒素,二硫键,粗毒,织锦芋螺
织锦芋螺论文文献综述
长孙东亭,吴勇,朱晓鹏,胡远艳,Paul,F.Alewood[1](2009)在《海南产织锦芋螺毒素肽谱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海南产织锦芋螺粗毒用HPLC进行分离,按每分钟收集组分,每种芋螺粗毒共收集105个组分。将芋螺粗毒及其组分用TCEP(Tris(2-carboxyethyl)phosphine)充分还原。芋螺粗毒及其组分、以及还原后的粗毒和各个组分用于后续的QStar-elite液-质联用仪分析。LC-MS分析结果用Biotools软件进行分子量重构,并手工检查排除假分子量。(本文来源于《第九届中国生物毒素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期刊2009-11-25)
肖彩,包锐,林原斌,戴秋云[2](2006)在《中国南海织锦芋螺毒素的分离及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从中国南海织锦芋螺中分离新的芋螺毒素,为药物发现、药物设计提供新的活性多肽或前体多肽,比较不同地域织锦芋螺毒素的构成,研究环境对织锦芋螺毒素分泌的影响。方法织锦芋螺毒液经预处理后,凝胶层析分离粗毒,用HPLC进一步分离,氨基酸测序。结果分离得到了10余个织锦芋螺毒素组分,确定了10个织锦芋螺毒素的氨基酸序列,其中4个为新型织锦芋螺毒素,6个与已报道的相同。结论中国南海织锦芋螺毒液中含有丰富的M族芋螺毒素,毒素成分与菲律宾宿务岛(Cebu)、马尼拉岛的织锦芋螺相似。(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药物》期刊2006年03期)
肖彩[3](2006)在《芋螺多肽conantokins构效关系研究及中国南海织锦芋螺毒素的分离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芋螺毒素由芋螺毒液管和毒囊内壁的毒腺分泌,多数由12~40个氨基酸组成,富含二硫键。与其他天然肽类毒素相比,芋螺毒素具有分子量小、结构稳定、高活性、高选择性及易于合成等突出优点。它们能特异性作用于乙酰胆碱受体及其它神经递质的各种受体亚型,及钙、钠、钾等多种离子通道,不仅可以直接作为药物,还可作为理想的分子模板用于发展新药先导化合物,对研究神经生物学也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旨在研究conantokins及其类似物的镇痛活性,分离中国南海芋螺毒素,以及研究含一对及叁对二硫键的芋螺多肽的合成及氧化折迭。在conantokins及其类似物的合成、纯化及镇痛实验研究中:(1)合成了用于合成conantokins及其类似物的Fomc-Gla(tBu)2-COOH 10 g纯品;(2)在conantokins的合成中,针对某些难以耦合的氨基酸部位采用延长耦合时间来提高反应产率,合成了con-G、con-T、con-Qu及10个conantokins类似物;(3)采用凝胶层析、离子交换及RP-HPLC相结合的纯化方式对合成的conantokins进行了纯化,纯度均达到85%以上;(4)测定了conantokins及其突变体的镇痛活性,结果表明con-G的类似物con-G[S16Y]的镇痛活性显着高于其他conantokins及类似物,且镇痛活性与conantokins及类似物的NR2B亚基选择性有关。系统分离鉴定了中国南海织锦芋螺的毒素组分,共获得了11个芋螺毒素,其中4个为新芋螺毒素,7个与已报道的相同。这些已知的毒素序列主要由Olivera B M等人通过cDNA克隆或分离获得,采用的织锦芋螺采自菲律宾宿务岛(Cebu)、马尼拉岛(Marinduquc)以及越南(Vietnam)周边地区,这些地区均濒临我国南海。通过序列对比及毒素成分对比,我们所采集的织锦芋螺品种与Olivera B M所采集的品种相近。分析比较主要织锦芋螺毒素的蛋白序列特征,观察到中国南海织锦芋螺中含有丰度很高的M族芋螺毒素,且序列较短。为进一步研究芋螺毒素的结构及其他功能,我们又合成了含一对及叁对二硫键的芋螺多肽,对其氧化折迭条件进行了研究。采用DMSO氧化体系合成了含一对二硫键的conantokins衍生物,采用不同助氧化还原系统,如L-半胱氨酸(Cys)、氧化型/还原型谷胱甘肽(GSSG/GSH)、二巯基苏糖醇(DTT)等,合成了含有叁对二硫键的N-钙通道抑制剂SO-3的突变体SO-3[A3S,A4K,A12M],并对折迭的其他条件(如离子强度,温度等)进行了优化。(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06-05-01)
金勇,蒋辉[4](2005)在《织锦芋螺毒素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芋螺毒素是来源于芋螺的毒液的活性多肽,由于其分子质量小、结构多样、作用靶点广泛、功能专一、组织特异性强等优点,广泛地被用作细胞中各种具有重要生理功能靶点的探针,以及作为新药的先导化合物甚至直接作为新药开发.芋螺可以分为食鱼、食软体动物和食虫3种类型,织锦芋螺是一种分布广泛的食软体动物芋螺.作为毒性最强的芋螺品种之一,织锦芋螺毒素成为食软体动物类芋螺毒素研究的代表.现对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的织锦芋螺毒素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本文来源于《生命科学研究》期刊2005年03期)
李晓玲,戴秋云,刘风云,周晓巍,黄培堂[5](2003)在《一种增强神经元钙电流的新型织锦芋螺毒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从中国南海织锦芋螺中分离生物活性强、电生理效应特异、新的芋螺毒素。方法:毒素分离纯化,生物活性测定,氨基酸测序,电生理效应研究。结果:分离到一种新的织锦芋螺毒素Tx7,序列为GCSS-VCNSHTDCVTHCICTFRGCGAVN,能引起小鼠痉挛,并能增强海马神经元钙电流和提高兴奋性突触后电流的发放频率。结论:Tx7具有较高的潜在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药物》期刊2003年02期)
李晓玲,戴秋云,黄培堂[6](2001)在《织锦芋螺毒素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织锦芋螺是国内数量较多 ,毒性较高的几种芋螺之一 ,其毒素可分别作用于钠通道 (δ 芋螺毒素 )、钙通道 (ω 、ε 芋螺毒素 )等 ,因其化学结构、生物活性非常新颖 ,近年来已引起各国学者关注。本文对其种类、生化特征、分离及基因克隆、生物活性、神经药理作用及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本文来源于《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期刊2001年01期)
于芳,卢柏松,赵东,黄培堂[7](1999)在《织锦芋螺ο家族芋螺毒素的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从织锦芋螺(Conustextile)中尽可能多地分离出ο家族的毒素序列和研究其应用价值,在克隆了织锦芋螺α芋螺毒素的基础上进行了织锦芋螺ο家族芋螺毒素基因的分离工作.从织锦芋螺毒管中提取m RNA,通过RACE(rapid am plification ofcDNA ends,cDNA 末端的快速扩增)-PCR方法扩增获得ο家族芋螺毒素cDNA 片段,并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从织锦芋螺毒液中获得了6种新的芋螺毒素序列,且毒素序列的成熟肽部分均符合C- C- CC- C- C的保守半胱氨酸框架.这些是新的ο家族芋螺毒素序列,新序列的阐明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活性和应用打下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期刊1999年06期)
卢柏松,于芳,王建华,赵东,赵四清[8](1999)在《从织锦芋螺中克隆α芋螺毒素序列》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从我国南海产织锦芋螺(Conustextile)中分离新的毒素序列并研究其应用价值,进行了织锦芋螺毒素基因的分离工作.从织锦芋螺毒管中提取mRNA,以A族芋螺毒素的信号肽编码部分和3′端非翻译部分的保守序列为引物,通过RT-PCR扩增和序列分析方法获得新的芋螺毒素序列.结果得到两种不同的α芋螺毒素序列,两者都属于α4/7亚型芋螺毒素,预测其成熟肽序列分别为Pro-Glu-Cys-Cys-Ser-Asp-Pro-Arg-Cys-Asn-Ser-Ser-His-Pro-Glu-Leu-Cys-Gly(C端Gly可能被酰胺化)和Pro-Glu-Cys-Cys-Ser-His-Pro-Ala-Cys-Asn-Val-Asp-His-Pro-Glu-Ile-Cys-Arg.采用传统的生化分离手段尚未从织锦芋螺中获得过α芋螺毒素序列,这两种α芋螺毒素作用的种属特异性、受体类型特异性和在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期刊1999年03期)
织锦芋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从中国南海织锦芋螺中分离新的芋螺毒素,为药物发现、药物设计提供新的活性多肽或前体多肽,比较不同地域织锦芋螺毒素的构成,研究环境对织锦芋螺毒素分泌的影响。方法织锦芋螺毒液经预处理后,凝胶层析分离粗毒,用HPLC进一步分离,氨基酸测序。结果分离得到了10余个织锦芋螺毒素组分,确定了10个织锦芋螺毒素的氨基酸序列,其中4个为新型织锦芋螺毒素,6个与已报道的相同。结论中国南海织锦芋螺毒液中含有丰富的M族芋螺毒素,毒素成分与菲律宾宿务岛(Cebu)、马尼拉岛的织锦芋螺相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织锦芋螺论文参考文献
[1].长孙东亭,吴勇,朱晓鹏,胡远艳,Paul,F.Alewood.海南产织锦芋螺毒素肽谱特征研究[C].第九届中国生物毒素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2009
[2].肖彩,包锐,林原斌,戴秋云.中国南海织锦芋螺毒素的分离及鉴定[J].中国海洋药物.2006
[3].肖彩.芋螺多肽conantokins构效关系研究及中国南海织锦芋螺毒素的分离鉴定[D].湘潭大学.2006
[4].金勇,蒋辉.织锦芋螺毒素的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研究.2005
[5].李晓玲,戴秋云,刘风云,周晓巍,黄培堂.一种增强神经元钙电流的新型织锦芋螺毒素[J].中国海洋药物.2003
[6].李晓玲,戴秋云,黄培堂.织锦芋螺毒素研究进展[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1
[7].于芳,卢柏松,赵东,黄培堂.织锦芋螺ο家族芋螺毒素的序列分析[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1999
[8].卢柏松,于芳,王建华,赵东,赵四清.从织锦芋螺中克隆α芋螺毒素序列[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