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GPS控制网的应用与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陈陈[1](2021)在《狭长区域GPS控制网优化设计及高程拟合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GPS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GPS技术对高速铁路进行测量,可以对铁路的建设以及后期的运营维护起到很大的作用。目前在建的众多铁路的地理环境都较为恶劣,狭长且高差大,对测量造成了很多影响,这同时也给与我们对某些方面进行研究的机会,本文针对两个方面来进行深入的探讨。其一是在进行测量之前,通常都会对测量控制网进行设计,但一般都是通过技术人员的经验来进行设计,这种形式具有主观性,不具有推广性及严密性,有时可能会导致网络结构精度不够或过于繁琐,导致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其二是GPS测量无法直接得到正常高,必须通过水准测量的方式才能得到,在恶劣的作业情况更是对结果造成很大影响。本文以玉磨铁路勐腊段的测量为工程背景,针对这种狭长带状高差大控制网进行优化设计以及高程拟合方法研究,具有很高的工程意义。主要工作如下:(1)对优化设计的几种指标进行分析,针对玉磨铁路这种特殊测区,考虑采用可靠性指标来进行优化,主要考虑可靠性中多余观测分量这个指标,在保证精度可靠性的前提下,进行多次模拟实验,得到最优的网络结构,剔除了较多的多余的观测值,减少测量的工作量,为项目节约了成本。(2)对优化设计好的控制网进行实测,在获得测量数据后,首先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采用华测静态数据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解算,在对不合格基线闭合环进行处理完毕后,对控制网进行基线解算及网平差,最后解算结果符合规范要求。结算结果的合格间接说明优化设计的成功,满足设计要求。(3)对高程拟合的几种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针对这种特殊区域,考虑到神经网络拟合法适用范围广且精度较高的优点,考虑采用LM-BP神经网络方法对其进行尝试研究,并与传统BP拟合方法针对隐含层数不同进行分析对比。(4)提出一种利用布谷鸟搜索算法来改进LS-SVM模型的拟合算法,完美解决LS-SVM模型中正则化参数以及核宽度难以选取的问题。并使用此方法针对训练样本的不同进行分析对比,证实了CS-LS-SVM在小样本数据中特有的优势。(5)利用玉磨铁路的测量数据,将LM-BP、CS-LS-SVM拟合方法与传统的多项式拟合的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这两种拟合方法很适用用这种狭长高差大测区,能得到很高的拟合精度,当已知点较少时,CS-LS-SVM能发挥其特有优势,具有很重要的工程意义。
陈翔[2](2020)在《GPS控制网在高海拔矿区测量中的应用及精度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矿产资源需求是越来越多,为了更好的满足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需要,需要加强矿产资源的开发。在矿产资源开发中,测量工作是非常重要一部分,对于后期的矿产资源开发有直接影响。在矿区测量工作中,如果利用传统的测量方式,容易出现误差,对测量精度产生影响,通过GPS控制网在矿产测量中应用,可以更好的提升矿区测量的精确度,更好的对矿产资源进行开发。本文主要对结合案例,对GPS控制网的应用情况和精度控制进行了阐述,以供参考。
张艳华[3](2020)在《城市GPS控制网建立的基本方法与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科技强国作为我国予以重点践行的战略措施,各行业、各领域理应严格按照战略要求合理贯彻与落实。其中,以GPS技术为代表的科技手段逐渐被城市规划建设应用,取得的效果比较显着。对此,本文立足于GPS技术发展情况,阐明GPS技术在城市控制网建立过程中涉及的方法措施,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城市GPS控制网的应用现状,进一步阐明城市GPS控制网的实践应用效果,以期能够给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
尧小强[4](2019)在《GPS技术在高速铁路特大桥控制测量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速铁路项目不断的涌现,而高速铁路项目线路大都采用桥梁的形式。在二十世纪以前,大型桥梁的施工控制网测设均是采用传统的测量方法,即经纬仪测角、测距仪测边的边角网或三角形网。传统测量方法受地形条件的限制太大、工作量大以及受外界的环境影响大。随着GPS的产生以及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使高速铁路大型桥梁施工控制网的布设变得异常简单,GPS平面的定位精度可以达到mm级,完全可以满足施工控制网的精度要求。将GPS技术应用到高速铁路施工控制网中,不管是对GPS技术的发展还是对大型桥梁的控制测量都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本文就GPS技术在高速铁路施工控制网控制测量的应用及精度分析进行了研究,首先阐述了GPS的发展历程和GPS卫星定位的基本原理,其次介绍了GPS控制网的设计和数据预处理,最后结合安九铁路长江特大桥北引桥控制网测量的实例,对GPS测量在高速铁路大型桥梁控制网测量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和精度分析,得到了GPS相对静态定位测量精度完全可以满足高速铁路大型桥梁施工控制网的精度要求。研究的内容和成果具体包括:(1)GPS技术在桥梁控制网中的研究包括技术设计、布设原则、施测方法、数据处理和精度分析等;(2)GPS测量成果经研究分析后精度满足要求,GPS技术测量成果可以满足特长大桥的平面控制需求;(3)通过导线测量的方式对GPS控制测量成果精度进行研究论证,结果表明GPS控制测量成果各项精度指标完全满足要求,可以用于现场施工测量。
周宾喜[5](2019)在《贵州山区单基站CORS的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随着GPS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运用,CORS(Continuously Operating Reference Stations)技术,即连续运行参考站技术,已成为城市GPS应用发展热点之一。CORS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传统GPS-RTK的测量模式,使得GPS-RTK的工作效率和定位精度都得到很大的改善,CORS技术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但是大型CORS系统的建立及其维护费用极高、建设周期长,因此并不适用于中小城市和规模较小的单位。相对而言,单基站CORS因具有建设费用少、建设周期短、技术成熟、安全稳定和易升级拓展的优点更适用工期相对较长的工程项目和小城市(城镇),并已取得广泛的关注和应用。但是贵州山区地形复杂,需要对建成后的单基站CORS进行测试及其相关技术研究,使单机站CORS能在贵州山区复杂的地形中正常运行,并且提高其在复杂地形中的定位精度。本文对贵州山区建立后的单基站CORS的一系列关键技术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利用检验单基站CORS的稳定性、定位精度而布设的控制网成果,分析起算点的数量和空间分布对控制网精度的影响。在一般工程测量控制网中,两个起算点足够满足平面精度要求,但是高程精度误差仍然较大,为了保证控制网的高程精度,应使用四个高程点进行高程拟合。在布设控制网时起算点和待测点尽量的空间分布尽量呈正三角形分布,保证平面精度,且应均匀分布于控制网中,保证拟合高程精度。(2)运用动态已知点检测法对单基站CORS的稳定性、定位精度进行检验,以确保其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正常运行。检验表明,单基站CORS的稳定性良好,其在33km范围之内都能得到固定解,但是定位精度超出一定范围后需要控制点对GPS-RTK再进行校正。(3)经检验可知,随着移动站与基站距离越远,单基站CORS的精度越低,对于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坐标误差改正法和基线误差改正反算坐标法对单基站CORS的定位精度进行改正,利用计量地理学中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对相应的要素进行分析建模,得到相应的误差改正模型以此达到改进定位精度的目的。经过改正后,单基站CORS的平面定位精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多数点位平面坐标精度提高到毫米级,最大误差不超过2cm。(4)对于CORS基准站定位成果的求取,本文首先采用GPS静态相对定位的方法布设GPS控制网求得,以此为单基站CORS的真实坐标,然后再直接利用不同的控制点组合对GPS-RTK进行校正,反求单基站CORS坐标成果,经过对比不同组合方式求得的坐标精度可知,三个控制点校正反求得的单基站CORS坐标精度高于一个和两个点的反求得到的基站坐标精度。其次,基站处于三个校正点构成的三角形中间反求得到的基站坐标精度高于基站处于三个校正点构成的三角形之外反求得到的坐标精度。
李森,周命端,陈积旭[6](2019)在《北斗数据工程控制网应用实验及精度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针对目前我国北斗系统已经开始实施全球化建设且地面最大可视卫星数已达到15颗的情况,该文提出利用北斗观测数据进行高精度工程控制测量的设想,并利用香港CORS站观测数据进行算例验证及精度分析,基于北斗系统观测数据控制网基线向量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并将北斗系统计算结果与GPS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北斗系统完全可以应用在厘米级定位精度的测绘领域;与GPS相比,北斗系统卫星星座尚未完全建成,一个卫星周期内北斗基线解算可用卫星个数不到GPS一半;数据解算过程中使用的北斗导航卫星精密轨道和钟差精度相对较低,各种精密解算软件使用的误差改正模型不够完善,误差消除不够彻底。
蒋胜华,郑岘,薛卫星[7](2015)在《城区有轨电车首级控制网的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讨论了城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首级卫星定位控制网的建立以及数据后处理的相关问题,采用South GPSPro Ver4.0软件对GPS观测数据进行预处理、基线处理和网平差。对D级GPS静态控制网在城区有轨电车首级卫星控制网的应用研究作了一些探讨。
王雪强[8](2015)在《白云西矿边坡变形监测中GPS控制网优化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随着露天矿边坡坡高的不断增加及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采场边坡逐渐处于活跃的动态变化过程中。因此,在做好边坡勘察治理工作的同时,必须及时采取必要的监测措施,通过监测掌握边坡的变形特征规律,为决策部门提供相应参数依据,以制定相对应的防治对策。其中,边坡变形监测网是监测过程中的控制基准。在边坡监测过程中,能否建立一种高精度、高可靠性且经济效益高的变形监测网将对边坡监测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论文以白云鄂博西矿为研究实例,通过分析矿区相关资料及现场实地踏勘可知,为保证矿山安全生产急需对其边坡实施监测。为准确提供边坡岩移监测数据,需建立高精度的监测控制网作为观测的基准保证。因此在实施边坡监测之前,应优化设计一种高精度、高可靠性且经济效率高的GPS边坡监测控制网。本论文依据GPS控制网图形结构强度的抗差优化准则对白云西矿边坡监测控制网进行模拟分析。首先制定白云西矿GPS监测控制网的初始设计方案,然后以一些定量设计指标为依据,通过建立GPS控制网抗粗差能力的数学模型,并运用MATLAB软件编程开发相应优化程序,从而进行GPS网形结构强度的控制网抗差优化设计。最终通过优化后的几种方案对比,选择含有8个观测同步环,网型精度为7.8mm且相对初始方案减少27.3%的工作量的最佳控制网布设方案。即优化后的方案在精度和效率指标上明显优于初始方案,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地节省了初期建网的经费。最终为白云西矿优化设计出一种具有高精度、高可靠性、高效率且适合本矿现有条件的最佳GPS监测控制网,由此为露天矿边坡监测提供基础保证,最终为矿山生产的安全有序进行起到关键性作用。同时也论证了高精度边坡变形监测控制网优化设计的效益及其必要性。
向南[9](2015)在《GPS工程控制网的优化设计研究》文中认为GPS工程控制网的优化设计,对于GPS在工程建设中广泛应用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工程控制网的优化设计的研究已经由来已久,诸多学者做出了非常多的有益成果。本文在充分研究控制网优化设计理论的基础上,以大型跨海桥隧工程为研究对象,结合GPS控制网的自身特性,对以下内容进行了研究和探讨:1.分析了各类优化设计质量指标的内在含义,在深入学习了各类优化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归纳和总结了GPS控制网质量指标的提出和优化设计方案的制定方法。2.基于GPS的边长测量方差和方位角测量方差,根据方差-协方差传播定律,研究了GPS网基线向量方差-协方差阵的估计方法。3.编写了一个GPS控制网优化设计的辅助程序,该程序能够方便用户对设计方案内的观测值和网点进行修改,并实时显示网形变化,且用户可以实时查询当前方案的精度和可靠性信息。4.对某海峡的平面控制网进行了基于可靠性指标和精度指标的优化设计,提出了四个设计方案,并通过对各设计方案的精度和可靠性的对比分析,优选出了最优设计方案,该方案使用6台接收机进行同步观测,网的可靠性和精度均较好,能够满足隧道洞外平面控制测量的要求。5.基于设计的某海峡平面控制网,应用严密的隧道横向贯通中误差影响计算方法,结合给定的隧道设计信息,编写程序对隧道GPS网对隧道横向贯通中误差的影响进行了试算,并对最终设计方案对隧道横向贯通中误差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试算结果,该隧道GPS网对横向贯通中误差的影响小于18mm,满足规范要求。
赵琛[10](2014)在《GPS在高速公路平面控制测量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发展经济的前提,修建高速公路是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如何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高速公路的修建,成为测量工作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建立控制网则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使用GPS定位技术应用于平面控制网的测量工作中,那么GPS定位技术如何能够更好的发挥其在山区公路平面控制网中的应用,以满足较多较快的公路建设,使GPS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公路工程中,成为现在社会发展、工程建设的需求。本文简单的介绍了GPS定位技术中的测量原理、影响GPS测量精度的原因、论述了GPS控制网布设的原则,选点、埋石应注意的事项,介绍了GPS数据处理的过程。通过实例论述如何进行数据采集以及其作业要求,讨论了起算点对GPS数据处理的影响,网形对解算精度的影响,不同的数据处理软件的区别,以及最终结果精度的评定和分析对比。提出了在山区公路平面控制网过程中,应用GPS技术进行测量和解算时需注意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GPS控制网的应用与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GPS控制网的应用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狭长区域GPS控制网优化设计及高程拟合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控制网优化设计的研究现状 |
1.2.2 高程异常拟合的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结构 |
2 GPS控制网设计及高程拟合基础理论 |
2.1 GPS控制网设计基础理论 |
2.1.1 GPS控制网四类设计 |
2.1.2 GPS控制网设计指标 |
2.1.3 GPS控制网精度设计 |
2.2 高程拟合基础理论 |
2.2.1 高程系统 |
2.2.2 GPS高程转换的误差源 |
2.2.3 高程拟合常用的几种方法 |
3 狭长区域控制网优化设计及实测数据处理 |
3.1 狭长区域控制网优化设计 |
3.1.1 本文基于可靠性指标的优化理论 |
3.1.2 基于多余观测分量r_i的优化设计思想及步骤 |
3.1.3 实例-玉磨铁路勐腊段控制网优化设计 |
3.2 优化后控制网的外业测量 |
3.3 优化后控制网数据处理 |
3.3.1 数据预处理 |
3.3.2 基线解算 |
3.3.3 GPS网平差 |
3.4 本章小结 |
4 狭长区域高程拟合方法的研究 |
4.1 高程拟合精度的评定 |
4.2 LM-BP的神经网络拟合法 |
4.2.1 BP神经网络拟合模型 |
4.2.2 基于LM算法的BP神经网络拟合模型 |
4.2.3 实例实验 |
4.3 基于布谷鸟算法改进LS-SVM拟合模型 |
4.3.1 布谷鸟搜索算法 |
4.3.2 最小二乘法支持向量机拟合模型 |
4.3.3 基于布谷鸟算法改进LS-SVM拟合模型 |
4.3.4 实例实验 |
4.4 基于狭长区域几种高程拟合方法的对比 |
4.5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GPS控制网在高海拔矿区测量中的应用及精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利用GPS技术建立矿区控制网的可行性分析 |
2 矿山概况 |
3 作业依据 |
4 GPS控制网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及精度 |
4.1 GPS控制网布设 |
4.2 GPS数据观测 |
4.3 GPS精度分析 |
4.3.1 网平差计算 |
4.3.2 GPS控制网测量边长投影变形的数据处理方法及拟和高程计算 |
5 结论 |
(3)城市GPS控制网建立的基本方法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关于GPS技术问题的相关研究与分析 |
1.1 基本内容 |
1.2 应用优势 |
1.2.1 测量精度高 |
1.2.2 自动化程度高 |
2 城市GPS控制网建立的基本方法研究 |
2.1 国家坐标系方法 |
2.2 抵偿高程面 |
2.3 任意带投影 |
2.4 平均中央子午线与平均高程面结合方式 |
2.5 平均中央子午线、平均高程面与平移旋转结合方式 |
3 城市GPS控制网的应用实例 |
3.1 构建方法 |
3.2 精确度情况 |
4 关于城市GPS控制网应用问题的相关建议 |
5 结语 |
(4)GPS技术在高速铁路特大桥控制测量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1.1 GPS技术概述 |
1.1.1 GPS技术的发展 |
1.1.2 GPS全球定位系统的建立 |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GPS定位基本原理及误差来源 |
2.1 GPS定位的基本原理 |
2.1.1 GPS系统概述 |
2.1.2 GPS定位的基本原理 |
2.2 GPS定位的误差来源 |
2.2.1 卫星部分误差 |
2.2.2 卫星信号传播误差 |
2.2.3 与接收机相关的误差 |
2.2.4 其他误差 |
第三章 GPS控制网设计及数据处理 |
3.1 控制网分级 |
3.2 控制网设计 |
3.2.1 GPS网的基准设计 |
3.2.2 GPS网的图形设计 |
3.3 选点与埋石 |
3.3.1 选点 |
3.3.2 埋石 |
3.4 GPS控制网观测 |
3.5 GPS控制网数据处理 |
3.5.1 基线解算 |
3.5.2 观测成果的外业检核 |
3.5.3 GPS网平差 |
第四章 安九铁路长江特大桥北引桥精测网测量实例 |
4.1 工程概况 |
4.2 工作范围与工作内容 |
4.2.1 工作范围 |
4.2.2 需要完成的工作 |
4.2.3 与相邻标段的共用桩 |
4.2.4 平面点列表 |
4.3 采用的坐标与高程系统 |
4.4 控制网复测采用的方法及精度 |
4.5 控制网复测使用的仪器 |
4.6 平面控制网的复测实施 |
4.6.1 GPS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 |
4.6.2 GPS测量网形设计 |
4.7 GPS静态测量及注意事项 |
4.8 数据处理与检核 |
4.9 CPⅠ观测数据后处理及其精度分析 |
4.9.1 CPⅠ基线向量解算及精度分析 |
4.9.2 CPⅠ控制网平差及精度分析 |
4.10 CPⅠ复测成果分析及结论 |
4.10.1 CPⅠ复测成果判别方法 |
4.10.2 CPⅠ复测成果分析 |
4.11 CPⅡ观测数据后处理及其精度分析 |
4.11.1 CPⅡ基线向量解算及精度分析 |
4.11.2 CPⅡ控制网平差及精度分析 |
4.12 CPⅡ复测成果分析及结论 |
4.12.1 CPⅡ复测成果判别方法 |
4.12.2 CPⅡ复测成果分析 |
4.13 复测总结及相关问题说明 |
第五章 安九铁路长江特大桥北引桥施工控制网测量实例 |
5.1 工作内容 |
5.2 施工加密控制网布网要求和选点、埋石 |
5.2.1 布网要求 |
5.2.2 施工加密控制网的选点要求 |
5.2.3 加密点埋设标准 |
5.3 加密平面控制网的测量 |
5.3.1 外业观测 |
5.3.2 GPS测量网形设计 |
5.3.3 加密控制网联测 |
5.4 加密平面控制网的测量方法和精度 |
5.5 GPS静态测量及注意事项 |
5.6 加密观测数据后处理及其精度分析 |
5.6.1 加密基线向量解算及精度分析 |
5.6.2 加密控制网平差及精度分析 |
5.7 加密控制网测量结论 |
第六章 安九铁路长江特大桥北引桥施工控制网GPS测量与导线测量精度分析 |
6.1 导线测量 |
6.2 测量结论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5)贵州山区单基站CORS的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及其意义 |
1.2 国内外CORS的研究现状 |
1.2.1 国外CORS研究现状 |
1.2.2 国内CORS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CORS系统组成及相关定位技术原理 |
2.1 CORS的系统组成 |
2.2 CORS系统定位原理 |
2.2.1 多基站CORS系统定位原理 |
2.2.2 单基站CORS系统定位原理 |
2.3 CORS系统的相关技术定位原理 |
2.3.1 虚拟参考站技术 |
2.3.2 区域改正参数技术 |
2.3.3 主辅站技术 |
2.3.4 增强参考站技术 |
第三章 单基站CORS的GPS静态控制网布设分析 |
3.1 控制网等级 |
3.2 研究区概况 |
3.3 GPS控制网实施 |
3.4 GPS控制网中起算点的数量对网精度的影响 |
3.5 起算点的空间分布情况对网精度的影响 |
3.5.1 一个起算点的空间分布情况对网精度的影响 |
3.5.2 两个起算点的空间分布情况对网精度的影响 |
3.5.3 三个起算点的空间分布对网精度的影响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单基站CORS的定位精度检验及其改进 |
4.1 CORS精度测试内容及其数据分析 |
4.1.1 系统内符合精度的计算及其分析 |
4.1.2 系统外符合精度的计算及其分析 |
4.2 单基站CORS定位误差改正分析 |
4.2.1 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原理 |
4.2.2 定位误差与相距基站距离的相关分析 |
4.2.3 坐标误差改正模型的建立 |
4.3 单基站CORS测量的基线误差改正及坐标反算 |
4.3.1 各点位与基站的基线误差改正分析 |
4.3.2 各点位与ZJ14的基线误差改正分析 |
4.3.3 基线反算点位坐标原理 |
4.3.4 基线改正反算坐标精度分析 |
第五章 控制点对反求单基站CORS坐标精度分析 |
5.1 单个控制点校正反求基站坐标 |
5.2 两个控制点校正反求基站坐标 |
5.3 三个控制点校正反求基站坐标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不足之处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北斗数据工程控制网应用实验及精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数据处理数学模型 |
1.1 基线处理网解模型 |
1.2 网平差模型 |
2 算例与分析 |
2.1 基线重复性检验与统计 |
2.2 北斗基线解算质量分析 |
2.3 点位测量结果分析 |
3 结束语 |
(7)城区有轨电车首级控制网的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引言 |
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首级控制网的建立 |
2. 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平面控制网概述 |
2. 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首级控制网的精度及等级 |
2. 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首级控制网设计 |
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控制网的数据采集与处理 |
3. 1数据预处理与基线向量解算 |
3. 2 GPS网平差 |
4实例分析 |
4. 1静态GPS控制测量 |
4. 2数据处理及平差计算 |
5结论 |
(8)白云西矿边坡变形监测中GPS控制网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边坡监测概述 |
1.1.1 露天矿边坡监测概述 |
1.1.2 边坡监测的目的和意义 |
1.1.3 边坡监测技术的研究现状 |
1.2 GPS 全球定位系统概述 |
1.2.1 GPS 全球定位系统简介 |
1.2.2 GPS 技术在边坡监测中的应用 |
1.3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论文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思路 |
1.4.2 技术路线 |
2 GPS 定位原理及其误差分析研究 |
2.1 GPS 定位技术概述 |
2.2 GPS 相对定位原理 |
2.2.1 静态相对定位的概述 |
2.2.2 静态相对定位的观测方程及其解算 |
2.3 GPS 相对定位的误差源 |
2.3.1 与 GPS 卫星有关的误差 |
2.3.2 与卫星信号传播有关的误差 |
2.3.3 与接收机有关的误差 |
3 GPS 监测控制网的优化设计研究 |
3.1 GPS 网简介 |
3.1.1 GPS 网的构网特点 |
3.1.2 GPS 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
3.2 GPS 测量的外业技术设计 |
3.2.1 GPS 控制点位选取原则 |
3.2.2 埋设标石 |
3.3 GPS 测量的内业技术设计 |
3.3.1 GPS 控制网的基准设计 |
3.3.2 GPS 控制网图形构成的特征条件 |
3.3.3 GPS 控制网的图形设计原则 |
3.4 GPS 观测前的准备工作 |
3.4.1 测区踏勘 |
3.4.2 收集资料 |
3.4.3 器材准备及人员组织 |
3.4.4 外业观测计划拟定 |
3.5 GPS 监测控制网的优化设计 |
3.5.1 GPS 控制网优化指标及优化方法 |
3.5.2 GPS 网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 |
3.5.3 GPS 网优化设计的基本方法 |
3.5.4 GPS 控制网优化设计的步骤 |
3.5.5 GPS 控制网优化设计程序 |
3.5.6 基于 GPS 网形强度分析的抗差优化设计 |
4 白云西矿边坡监测方案设计研究 |
4.1 白云西矿概况 |
4.1.1 地理位置与交通 |
4.1.2 工程地质特征 |
4.2 白云西矿边坡监测任务及其内容 |
4.3 测区已有资料的分析 |
4.3.1 矿区已有参考资料 |
4.3.2 矿区平面控制资料 |
4.4 作业依据 |
4.5 边坡监测—建立 GPS 监测控制网 |
4.5.1 GPS 监测控制网的选点 |
4.5.2 GPS 监测控制网的技术要求 |
4.5.3 外业观测工作 |
4.5.4 内业数据处理工作 |
4.6 高程控制测量工作 |
4.7 岩移监测工作 |
4.8 监测周期及预测预报 |
5 白云西矿 GPS 监测控制网的优化设计方案分析 |
5.1 概述 |
5.2 约束条件 |
5.2.1 作业依据 |
5.2.2 主要技术指标 |
5.2.3 GPS 控制网优化的数学模型 |
5.2.4 基于 MATLAB 软件的控制网优化应用 |
5.3 设计方案优化分析 |
5.3.1 初始设计 |
5.3.2 优化结果 |
5.4 最优 GPS 监测控制网施测 |
5.4.1 外业施测 |
5.4.2 内业数据处理 |
5.4.3 边坡监测工作的实施 |
5.5 本章小节 |
6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9)GPS工程控制网的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GPS控制网优化设计研究现状 |
1.2.2 GPS网对隧道横向贯通误差影响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第2章 GPS控制网优化设计理论研究 |
2.1 GPS控制网优化设计问题 |
2.2 GPS控制网优化设计的质量指标 |
2.2.1 精度指标 |
2.2.2 可靠性指标 |
2.2.3 经济性指标 |
2.2.4 灵敏度指标 |
2.3 GPS控制网优化设计分类 |
2.3.1 零类设计 |
2.3.2 一类设计 |
2.3.3 二类设计 |
2.3.4 三类设计 |
2.4 机助法优化设计 |
第3章 隧道GPS控制网对横向贯通误差的影响 |
3.1 隧道工程独立坐标系 |
3.2 隧道GPS网数据处理 |
3.2.1 隧道工程独立坐标系与参考椭球坐标系的转换 |
3.2.2 平面坐标转换参数计算 |
3.2.3 GPS网点隧道工程独立坐标协因数阵 |
3.2.4 GPS网对隧道横向贯通误差影响的计算 |
第4章 某海峡工程平面控制网优化设计 |
4.1 GPS控制网优化设计辅助程序介绍 |
4.1.1 软件研发工具 |
4.1.2 软件的基本功能 |
4.1.3 软件的基本结构 |
4.2 点位精度及方差.协方差阵估计 |
4.3 某海峡概况 |
4.4 某海峡控制网优化设计 |
4.4.1 设计方案1 |
4.4.2 设计方案2 |
4.4.3 设计方案3 |
4.4.4 设计方案4 |
4.5 小结 |
结论及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GPS在高速公路平面控制测量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全球定位技术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2 GPS 定位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
2.1 静态 GPS 定位的基本概念 |
2.1.1 静态绝对定位 |
2.1.2 静态相对定位 |
2.1.3 伪距测量定位原理 |
2.2 载波相位测量定位原理 |
2.3 静态相对定位原理 |
2.3.1 观测量的线性组合 |
2.3.2 观测方程的线性化及平差模型 |
2.4 GPS 定位的特点 |
3 GPS 控制网设计 |
3.1 控制网分级 |
3.2 控制网设计 |
3.3 选点与埋石 |
3.3.1 选点 |
3.3.2 埋石 |
3.4 观测 |
4 GPS 定位技术应用于公路工程平面控制网中的误差分析 |
4.1 投影带和投影面的选取 |
4.1.1 投影带的选取 |
4.1.2 投影面的选取 |
4.1.3 工程例子 |
4.1.4 总结 |
4.2 解算软件的区别 |
4.2.1 国内目前常见的几种 GPS 数据处理软件介绍 |
4.2.2 工程案例 |
4.3 采用不同模型进行改正而带来的影响 |
4.3.1 天线相位中心模型 |
4.3.2 潮汐模型 |
4.3.3 大气折射模型 |
4.3.4 相位整周模糊度的解算 |
4.3.5 全球参考框架 ITRF2005 及其 IGS 的实现 |
4.4 起始数据误差的影响 |
4.4.1 GPS 控制网设计 |
4.4.2 起算数据误差分析 |
4.4.3 不同网形下起算数据误差的影响 |
5 GPS 数据处理流程和结果 |
5.1 控制网测量数据处理 |
5.2 数据整体处理 |
5.2.1 中海达软件 |
5.2.2 南方软件 |
5.3 数据分带处理 |
5.3.1 A 组处理 |
5.3.2 B 组处理 |
5.4 解算成果及精度 |
5.4.1 质量检核 |
5.4.2 成果对比 |
6 误差分析和精度控制 |
6.1 误差分析 |
6.1.1 电离层折射的影响 |
6.1.2 对流层折射的影响 |
6.1.3 多路径效应影响 |
6.1.4 观测误差 |
6.1.5 接收机的钟差 |
6.1.6 载波相位观测的整周未知数 |
6.1.7 天线的相位中心位置偏差 |
6.2 精度控制 |
6.2.1 基线质量控制精度 |
6.2.2 约束条件控制精度 |
7 结论和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GPS控制网的应用与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狭长区域GPS控制网优化设计及高程拟合方法研究[D]. 陈陈.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2]GPS控制网在高海拔矿区测量中的应用及精度分析[J]. 陈翔. 世界有色金属, 2020(06)
- [3]城市GPS控制网建立的基本方法与应用研究[J]. 张艳华. 城市建筑, 2020(02)
- [4]GPS技术在高速铁路特大桥控制测量中的应用研究[D]. 尧小强. 华东交通大学, 2019(09)
- [5]贵州山区单基站CORS的关键技术研究[D]. 周宾喜. 贵州师范大学, 2019(03)
- [6]北斗数据工程控制网应用实验及精度分析[J]. 李森,周命端,陈积旭. 测绘科学, 2019(09)
- [7]城区有轨电车首级控制网的设计研究[J]. 蒋胜华,郑岘,薛卫星. 城市勘测, 2015(05)
- [8]白云西矿边坡变形监测中GPS控制网优化设计研究[D]. 王雪强.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15(08)
- [9]GPS工程控制网的优化设计研究[D]. 向南. 西南交通大学, 2015(01)
- [10]GPS在高速公路平面控制测量中的应用研究[D]. 赵琛. 西安科技大学, 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