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世界各国谋求现代化过程中所伴随的一个普遍性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一直是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当前,我党正率领全国人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关键是如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扩大农民的就业途径和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进程。基于此,党的重要文件和政策都强调了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平稳、有序转移的重要性。本文从新时期农村就业问题的产生原因分析着手,回顾了党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所采取的政策方针,总结了其特征和实施以后所取得的社会效应,以图从政策的梳理和归纳中探寻一些规律性的和可以供我们今天制定农村就业政策借鉴的经验教训。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导论一、研究背景二、国内研究现状三、相关概念的界定四、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第二章 新时期农村就业问题产生原因分析一、历史遗留因素1、人口政策的历史失误导致沉重的人口包袱2、长期的非城市化政策致使农村劳动力的严重积压二、政策性因素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农村隐性失业显性化2、工业化、城市化政策的推行造成了大量的失地农民3、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城乡分离就业体制的延续使农村劳动者就业遭受歧视第三章 农村就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一、“就地就业”的农村就业政策(1978—1983)1、实行农村劳动力首先满足粮食生产需要的农村就业政策2、促进农村副业的发展,拓宽农村非农就业渠道二、离土不离乡的农村就业政策(1984—1991)1、对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控制的放松2、支持乡镇企业的发展,增加农村非农就业量三、跨地区流动就业政策(1992—1996)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政策(1997 年至今)1、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有序转移的就业政策2、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的构建第四章 新时期农村就业政策的特征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就业政策价值取向二、注重二、三产业在解决农村就业问题中的决定性作用三、农村就业政策的制定力求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四、在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第五章 新时期农村就业政策实施的社会效应一、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生活水平二、提高农民素质,有利于缩小地区、城乡、工农差别,推动中国农村的现代化三、基本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维护整个社会的稳定,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四、体现了党的执政水平,促进社会公平参考文献后记附:本人在读期间科研论文及获奖情况一览表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农村剩余劳动力论文; 转移论文; 政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