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油机排气中芳香烃生成机理的实验研究

汽油机排气中芳香烃生成机理的实验研究

论文摘要

近十几年由于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汽车的保有量增长很快,其对环境的污染日益加重。而无铅汽油的广泛使用,使得汽车排放物中芳香烃类物质的数量有所增加,芳香烃作为一种有机物分布广泛且往往难于降解,并具有生物积累性和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的慢性作用,其对生物和环境造成的危害也将愈加严重,而且芳香烃中苯及苯系物因其对人类的致癌性和致畸性较强已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深入开展汽油机多环芳香烃与苯及苯系物的排放规律、生成机理的研究,进而减少有害物的排放,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中首先参照国内外的常用方法和准则,确定了对苯系物及多环芳香烃的采样、制样和检测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发动机台架实验,对三效催化器前后的排气进行了采集。利用气相色谱仪分析得到苯及苯系物的排放量,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得到多环芳香烃的排放量,并对其生成规律进行分析。为了解汽油燃烧过程中苯的生成规律,在定容燃烧弹上进行了进一步地实验研究。通过以上的研究工作,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在工况2600rpm 75%和100%负荷时,催化器诱导苯生成,而甲苯和二甲苯相应随之减少,由此可推断,烷基苯脱烷生成苯为催化器上苯生成的一个路径。2)发动机在大负荷时、三效催化器前的排气温度在600℃-800℃时,随着温度的升高,燃油容易高温裂解,从而促使生成更多的多环芳香烃。因多环芳香烃是由自由基团聚合而成,所以其生成量随着环数的增加而减少。而在小负荷、排气温度在200℃-600℃时,多环芳香烃的生成可能是由于燃油的未完全燃烧。3)燃烧排放物中的苯可能部分来源于淬冷作用造成的燃油的未完全燃烧。4)在燃烧过程中燃油裂解生成多种小分子中间基团,进而通过一系列反应生成苯或苯基。裂解出的小分子自由基团有两种趋势,既可促使苯的合成又可被氧化,哪一趋势占主导地位取决于各组分的浓度比例。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1.2 汽车尾气污染现状及危害
  • 1.2.1 汽车污染物的来源
  • 1.2.2 常规污染物生成机理及其危害
  • 1.3 芳香烃的理化性质及危害
  • 1.3.1 苯及苯系物的理化性质
  • 1.3.2 苯及苯系物的危害
  • 1.3.3 多环芳香烃的物理化学性质
  • 1.3.4 多环芳香烃的毒性
  • 1.3.5 多环芳香烃的危害
  • 1.3.6 多环芳香烃的来源
  • 1.3.7 PAHs生成机理研究的技术路线
  • 1.4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5 本文所做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二章 三效催化器简介及芳香烃排放物的采集与检测方法
  • 2.1 三效催化器简介
  • 2.1.1 三效催化器结构
  • 2.1.2 三效催化器工作原理
  • 2.1.3 三效催化器催化特性
  • 2.1.4 研究特殊工况下三效催化器作用的必要性
  • 2.2 芳香烃的采集与检测方法
  • 2.2.1 色谱分析法概述
  • 2.2.2 气相色谱分析仪
  • 2.2.3 气相色谱工作流程
  • 2.2.4 气相色谱特点
  • 2.2.5 对苯及苯系物的采集及检测
  • 2.2.6 气相色谱-质谱法概述
  • 2.2.7 质谱法概述
  • 2.2.8 质谱仪
  • 2.2.9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 2.2.10 GC-MS工作原理
  • 2.2.11 多环芳香烃的采集及检测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汽油机芳香烃排放规律的台架实验研究
  • 3.1 实验系统简介
  • 3.2 测试工况及方法
  • 3.2.1 实验中芳香烃的采集和分析
  • 3.3 常规污染物排放规律的研究
  • 3.4 苯及苯系物生成机理及排放的研究
  • 3.5 多环芳香烃生成机理及排放的研究
  • 3.5.1 多环芳香烃生成机理概述
  • 3.5.2 催化器对多环芳香烃排放生成的影响
  • 3.5.3 排气温度对多环芳香烃排放的影响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定容弹燃烧过程中芳香烃排放的实验研究
  • 4.1 定容燃烧弹简介
  • 4.2 定容燃烧弹实验系统的构建
  • 4.2.1 实验系统简介
  • 4.2.2 实验方法
  • 4.3 苯的生成规律与分析
  • 4.3.1 点火温度的影响
  • 4.3.2 燃油组分对苯生成排放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全文总结和工作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催化器放热效应的失火故障阀值匹配方法研究[J]. 上海汽车 2020(02)
    • [2].汽油机催化器温度模型及其验证[J]. 汽车技术 2016(05)
    • [3].汽车排气催化器的隔热方法研究[J]. 汽车实用技术 2018(24)
    • [4].对某车型催化器耐久和共振问题的研究[J]. 中国汽车 2019(06)
    • [5].催化器隔热罩优化设计[J]. 汽车实用技术 2017(14)
    • [6].基于氧储存率模型的三效催化器劣化诊断研究[J]. 内燃机工程 2013(01)
    • [7].车用金属催化器载体性能评价技术及方法[J]. 内燃机与配件 2013(09)
    • [8].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车用催化器中贵金属[J]. 冶金分析 2012(09)
    • [9].三效催化器与发动机匹配仿真研究[J]. 车辆与动力技术 2008(04)
    • [10].内置催化器位置对消声器性能的影响分析[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4(09)
    • [11].适合中国道路的车用催化器快速老化循环研究[J]. 车用发动机 2013(04)
    • [12].金属载体催化器贵金属测试方法优化探讨[J]. 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 2020(03)
    • [13].计算机仿真技术在汽车催化器设计中的应用[J]. 科技风 2015(24)
    • [14].变型发动机催化器选型浅析[J]. 内燃机 2013(01)
    • [15].排气歧管漏气对催化器的影响[J]. 汽车工程师 2009(08)
    • [16].柴油机双SCR系统结构参数优化试验研究[J]. 内燃机与配件 2020(15)
    • [17].车用催化器流场的数值模拟与结构优化设计[J]. 机械设计与研究 2010(02)
    • [18].贵金属分布设计对单级双载催化器性能的影响[J].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009(09)
    • [19].轻型汽油车三效催化器失效故障诊断[J]. 内燃机 2015(06)
    • [20].混合动力汽车零排放的研究[J]. 汽车与新动力 2020(05)
    • [21].车用歧管式催化器内部流速及压力分析[J]. 车用发动机 2011(03)
    • [22].端面造型载体催化器结构优化设计[J].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09(03)
    • [23].三元催化器冷启动问题探讨[J].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09(04)
    • [24].满足国六标准的柴油机SCR系统仿真及试验研究[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6)
    • [25].柴油机SCR系统NO_x转化效率影响因素分析[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8)
    • [26].汽车催化器气体流动特性模拟研究[J].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08(03)
    • [27].汽车标定用失效催化器排放劣化指标一致性研究[J]. 车用发动机 2008(04)
    • [28].基于新鲜催化器的微型车排放标定的研究[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4(09)
    • [29].基于模型的三元催化转化器故障诊断方法研究[J]. 内燃机工程 2012(02)
    • [30].汽车催化器金属载体焊接强度快速可靠的测量方法[J]. 金属加工(冷加工) 2011(23)

    标签:;  ;  ;  ;  

    汽油机排气中芳香烃生成机理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