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对开胸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效果研究

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对开胸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效果研究

论文摘要

研究背景及目的:胸部手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高,其主要原因为:手术创伤大,时间长,术中常挤压肺叶以扩大手术视野,游离肺、食管时常刺伤或刺激肺门及支气管,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分泌物增加,且术后膈肌损伤,胸部胃膨胀,使有效呼吸面积减少;麻醉药物的残留和镇痛剂的使用引起呼吸中枢抑制,使肺总顺应性下降,通气功能下降,肺有效弥散面积减少;手术后创口疼痛以及胸带包扎过紧,使胸廓的活动受到限制,肺的有效通气量明显下降;食管手术后膈肌的活动受限和手术后肺间质水肿以及麻醉后肺弹性回缩力增加,使肺泡和小气道萎陷而导致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常:文化差异及患者的依赖心理使患者不愿早期咳嗽排痰。上述诸多因素不可避免地造成呼吸功能下降,术后易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协助开胸术后患者有效排痰是防治术后肺部并发症的主要护理干预措施之一。排痰护理是根据呼吸道柱状上皮细胞纤毛-粘液系统的传送带作用,运用体位引流、扣打、振动等作用,机械地帮助储留的分泌物向上推移,最终通过咳嗽清除分泌物,从而增强了粘膜纤毛系统的清除效率。目前常规采用叩背、咳嗽排痰等物理治疗法,同时临床还采用吸痰、雾化吸入等辅助排痰措施保持呼吸气道的通畅。近年来,国内外对无创气道物理排痰护理进行大量研究,旨在寻找更加方便、有效、经济、可行的无创物理排痰护理干预措施,其中包括二步咳痰法、叩背、胸廓振动法、用力呼气技术、振动排痰机及无创气道咳痰机的使用。本研究旨在探讨传统拍背咳痰法与使用振动排痰机行胸廓振动法对胸部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排痰效果及改善呼吸功能的作用。方法:按随机原则选择120例胸部手术患者,分为试验组(60例):在常规治疗即氧气雾化吸入、抗感染的基础上,采用振动排痰机辅助排痰,选用230号扣击头,扣击头的光滑面作用于身体时产生振动效果,边缘作用于身体时产生扣击作用。叩击头在胸部叩击,由外向内、自下向上,进行叩击振动排痰。患者取侧卧位,根据年龄、体格及病情选择相应的频率(15Hz~30Hz)。经受过专门培训的护师一手持排痰机把柄,缓慢将叩击头在胸部身体表面移动。叩击的顺序为右侧→左侧→背部→脊柱→胸骨。叩击时间15~20min/次。对照组(60例):常规手法拍背排痰,拍背时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杯状,以3~6Hz的频率有节奏地反复叩击痰潴留肺段的相应胸壁,使黏痰分泌物松动,以这种手形在需要引流的肺叶部位叩打,叩击不可在裸露的皮肤上进行,也不可使患者感到疼痛,肺部拍叩不可在肋骨以下,脊柱或乳房上,因可致软组织损伤。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发生低氧血症、肺不张、需纤维支气管镜介入吸痰、需气管切开行气管内吸痰的情况,并对术后住院时间与医疗费用、术后48h的心率、患者满意度等进行对比分析,分别抽取两组患者手术后6h与术后48h的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结果对比,观察两组病例的辅助排痰措施在预防开胸术后肺部并发症中的效果,同时观察并记录两组病例的排痰感受。结果:1、发生低氧血症:60例患者中,对照组中16例出现低氧血症,试验组5例明显少于对照组(x2=8.64,P<0.01)。2、试验组发生肺不张(x2=7.62,P<0.01)、需纤维支气管镜介入吸痰者(x2=7.50,P<0.01),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试验组未有需气管切开吸痰的病例(x2=1.37,P>0.05),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3、医疗费用与住院时间:术后医疗费用试验组为1.14±0.24(万元),较对照组1.57±0.31(万元)相差有显著性意义(P<0.01)。住院时间:试验组7.07±0.71(天)与对照组8.73±2.51(天)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4、心率变化:试验组的心率94.98±8.92次/分,对照组为108.67±10.80次/分,两者相差有显著性意义(P<0.01)。5、患者满意度:试验组93.65±1.93(%)与对照组88.30±1.6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6、试验组使用振动排痰机与对照组使用传统排痰方法,术后48h的PaO2、PaCO2与排痰前即术后6h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种排痰方法PH值前后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试验组术后48h与术后6h的PaO2、PaCO2差值与对照组术后48h与术后6h的差值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7、观察2组病例在实施不同护理干预措施中,试验组有47例,而对照组有12例感觉舒适(x2=40.85,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对照组有22例在护士为其进行辅助排痰时感到剧痛而不愿排痰(x2=11.93,P<0.01),26例在辅助排痰时感到疼痛但可以忍受(x2=15.54,P<0.01),13例感到恶心(x2=9.22,P<0.01),与试验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使用振动排痰机行胸廓振动法对开胸术后肺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起了积极有效的作用。有效地咳嗽排痰,可有效地改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提高氧分压,从而改善患者的通气障碍,解除呼吸道粘液潴留,达到预防肺部并发症以及保证患者顺利康复的目的。其有效地消除气道分泌物,既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了抗生素的使用,降低在院期间的医疗费用,同时使患者在排痰过程中感觉舒适,减轻医务人员给患者翻身扣背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临床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研究小结
  • 综述
  • 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局限性小切口开胸术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 当代医药论丛 2017(11)
    • [2].33例开胸术后患者的T波改变与心室晚电位的检测分析[J].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7(08)
    • [3].综合护理干预对胸外科老年患者开胸术后便秘的影响[J]. 吉林医学 2015(17)
    • [4].高龄开胸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与预防策略[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24)
    • [5].开胸术中保护性肺通气策略研究进展[J]. 安徽医学 2017(03)
    • [6].开胸术后发生精神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6(09)
    • [7].开胸术后患者早期活动的护理体会[J]. 吉林医学 2012(19)
    • [8].开胸术后休养服的研制及临床应用效果[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24)
    • [9].57例开胸术病人术后并发肺不张的护理[J]. 全科护理 2011(22)
    • [10].开胸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治[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04)
    • [11].开胸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措施[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22)
    • [12].痰热清注射液用于开胸术后痰潴留16例[J]. 中国中医急症 2009(03)
    • [13].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开胸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急症 2009(06)
    • [14].老年人开胸术后监护及护理[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28)
    • [15].高龄患者开胸术后房颤的个体化护理[J]. 河北医药 2013(24)
    • [16].开胸术后结合脑利钠肽预防心力衰竭的护理[J]. 全科护理 2014(05)
    • [17].开胸术后常用镇痛方法效果观察与护理[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02)
    • [18].传统开胸术与胸腔镜术临床对比[J]. 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1(04)
    • [19].开胸术后患者两侧腋温监测[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21)
    • [20].浅谈肺部听诊在开胸术后护理的意义[J]. 临床医学工程 2010(02)
    • [21].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开胸术后痰潴留38例疗效观察[J]. 中国中医急症 2009(08)
    • [22].两种雾化方式对开胸术后血氧含量的影响[J]. 中国民康医学 2008(21)
    • [23].胸腔灌洗对开胸术后胸腔感染的临床治疗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23)
    • [24].全麻开胸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及观察[J].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4(04)
    • [25].床旁纤维支气管镜在开胸术后患者的应用及护理体会[J]. 中国医疗前沿 2012(14)
    • [26].肺癌开胸术后手法结合呼吸训练对肺功能恢复的影响[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2(05)
    • [27].开胸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镇痛的疗效观察与护理体会[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21)
    • [28].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开胸术后患者临床体会[J]. 中国中医急症 2009(01)
    • [29].开胸术后患者呃逆原因分析及中西医结合诊疗对策[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9(09)
    • [30].提高氧气湿化液温度对开胸术后患者呼吸道舒适度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 2009(16)

    标签:;  ;  ;  ;  ;  

    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对开胸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效果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