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摘要:四角切圆锅炉是我国电站普遍采用的燃煤锅炉,而它存在的烟气偏差问题是影响电厂锅炉安全性和经济性的重要原因。某电厂煤粉锅炉长期存在再热汽欠温、过热器减温水过量、水平烟道入口左右侧汽温偏差大的问题,通过对过热器分隔屏受热面截短2m改造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分隔屏截短后对切圆锅炉旋转气流的切割作用有所减弱,为了掌握截屏后炉内流动及燃烧变化情况,炉膛出口截面会否出现烟气走廊,本文以该电厂锅炉为研究对象,从数值模拟和冷态实验入手,进行了分隔屏截短后的炉内流场分析。本文对锅炉模型进行冷态试验,采用五孔探针对炉膛出口截面不同测点速度进行了测量。对比了分隔屏在4种不同结构下,炉膛出口处气流切向速度变化,通过最大流速偏差系数MVD和速度偏差比E两个指标,对速度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分隔屏长度的截短,炉膛出口下部区域左右侧烟气偏差没有恶化,反而有所缓和,出口截面右下侧局部速度变化不大,不会出现烟气走廊。在冷态模化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冷态数值模拟,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SIMPLE算法、QUICK格式模拟了炉膛内部空气动力场。详细分析了4个分隔屏结构下燃烧器OFA喷口截面、屏区、炉膛出口截面速度变化,炉膛出口截面及局部体积流量变化,冷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分隔屏长度的截短,炉膛出口处没有出现局部气流速度过大区域,没有产生烟气走廊,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为了掌握热态情况下炉内的流场结构,本文对实际锅炉分隔屏改造前后的不同结构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两相流动模型、非预混燃烧模型及DO辐射模型,得到了分隔屏在原结构及分别截短1m、2m、3m的不同工况下,炉内烟气速度、烟气温度、氧气浓度等的分布。对各结构的模拟结果综合分析表明,分隔屏截短后水平烟道入口处左右侧烟气温度偏差并未加剧;后水平烟道入口右下侧没有出现烟气走廊;水平烟道入口截面平均氧气浓度降低,说明可燃物燃尽过程提前。热态模拟结果与锅炉实际运行结果基本一致。
论文目录
致谢中文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2 国内外切圆锅炉炉内流场研究方法1.2.1 切圆锅炉炉内流场实验研究方法1.2.2 切圆锅炉炉内流场数值研究1.3 控制热偏差技术现状1.3.1 二次风反切1.3.2 受热面改造1.3.3 燃烧器布置改造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1.4.1 课题来源1.4.2 研究内容1.4.3 实验部分1.4.4 数值模拟部分1.5 本章小结第二章 炉膛模型冷态实验研究2.1 模化设计2.1.1 自模化区确定2.1.2 冷态模化原理2.1.3 风量计算2.2 实验设计2.2.1 冷态实验台介绍2.2.2 测量设备介绍2.2.3 测点布置2.2.4 工况及操作2.3 实验数据与结果分析2.3.1 数据计算2.3.2 数据处理依据2.3.3 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2.4 本章小结第三章 数值模拟理论及基本模型3.1 基本控制方程3.1.1 质量守恒方程(连续性方程)3.1.2 动量守恒方程(运动方程)3.1.3 能量方程3.1.4 组分守恒方程3.2 湍流模型3.2.1 平均输运方程3.2.2 标准k-ε模型3.2.3 RNG k-ε模型3.2.4 可实现k-ε模型3.2.5 本文气相流场采用的模型3.3 气固两相流模型3.3.1 欧拉-拉格朗日方法3.3.2 欧拉-欧拉方法3.3.3 本文气固两相流场采用的模型3.4 燃烧模型3.4.1 预混合燃烧模型3.4.2 部分预混合燃烧模型3.4.3 非预混合燃烧模型3.5 辐射传热模型3.5.1 DTRM模型3.5.2 P-1模型3.5.3 Rosseland模型3.5.4 DO模型3.6 数值求解方法3.7 本章小结第四章 炉膛模型冷态数值模拟4.1 冷态炉膛物理模型4.1.1 计算模型建立4.1.2 网格划分原则4.1.3 网格划分4.2 数值计算参数设置4.2.1 入口边界条件4.2.2 出口边界条件4.2.3 壁面边界条件4.2.4 数值求解方法4.3 计算结果对比分析4.3.1 炉膛中心纵截面速度对比4.3.2 燃烧器喷口截面速度对比4.3.3 屏中心线截面速度对比4.3.4 炉膛出口截面速度对比4.4 与实验结果对比分析4.5 本章小结第五章 炉膛热态数值模拟5.1 炉膛热态模型5.1.1 模拟对象5.1.2 模型建立及网格划分5.1.3 数值求解方法5.1.4 计算参数设置5.2 计算结果对比分析5.2.1 炉膛内部燃烧状况5.2.2 屏中心线截面温度对比5.2.3 炉膛出口截面速度与温度对比5.2.4 炉膛出口截面氧浓度对比5.3 本章小结第六章 结论及今后工作的展望参考文献学位论文数据集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四角切圆锅炉论文; 分隔屏论文; 冷态实验论文; 数值模拟论文; 流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