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自然感染诺氏疟原虫 ——形态学描述、分子鉴定及msp-1基因片断的表达

人体自然感染诺氏疟原虫 ——形态学描述、分子鉴定及msp-1基因片断的表达

论文摘要

疟疾是危胁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之一。全球每年有3—5亿临床病例,100—300万人死于该病,其中大部分是儿童。由于原虫及媒介分别对药物产生抗药性,抗疟运动面临重重困难。此外,在东南亚国家屡有报道灵长类疟原虫在人体寄生,这种情况有可能引发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首先,对感染人类的几种疟原虫的防制工作尚未取得稳定的成效,有些流行问题也未彻底明了,灵长类疟原虫感染人类,又加入了若干未知因素,使疟疾防治工作更加复杂化。 在复习采自云南的一例“间日疟”病人的血片时(该患者发病前曾去缅甸伐木),发现其疟原虫形态与泰国报道的诺氏疟原虫感染人体的形态非常相似。诺氏疟原虫原本是猴的寄生虫,国外有人的自然感染报道,因为症状较轻,一直没有得到研究者的重视。 诺氏疟原虫感染人体,在显微镜下疟原虫的形态很难与其它已知感染人的疟原虫(尤其是间日疟原虫多核亚种、三日疟原虫等)进行区别。因此,为了明确该患者感染的疟原虫虫种,我们利用传统的镜检方法,并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 镜下观察该例患者的血片,可见疟原虫感染的一个红细胞内可有多环或者一环双核或多核,环较恶性疟原虫稍大稍粗,且多数是双核和重复感染。被感染红细胞边缘也可见疟原虫寄生。多数晚期滋养体呈阿米巴样,有些晚期滋养体不到红细胞体积的2/3,胞浆致密不变形;也有些晚期滋养体有易于形成带状的趋势,接近三日疟原虫的“带状”晚期滋养体。疟原虫的成熟裂殖体中央通常聚集着8—16个裂殖子,裂殖体不完全占满整个红细胞。晚期滋养体和裂殖体中有浓密的黑褐色疟色素。疟原虫配子体充满了红细胞的绝大部分或者完全充满,形态同间日疟原虫,但略小。 仅仅依据形态学观察的结果并不能肯定是诺氏疟原虫感染,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本实验对诺氏疟原虫SSU rRNA的特异性片段进行PCR扩增。 从血片上刮下血膜,抽提DNA。根据疟原虫SSU rRNA序列合成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诺氏疟原虫的特异性引物,用高保真KOD酶对抽提的疟原虫DNA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只有用诺氏疟原虫的特异性引物对该患者的血片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一) 材料
  • (二) 实验方法
  • 结果与讨论
  • 第一部分 “形态特别间日疟原虫”的形态描述
  • 第二部分 “形态特别间日疟原虫”的分子鉴定
  • 第三部分 诺氏疟原虫MSP-1基因片断的克隆、表达及纯化
  • 参考文献
  • 附录:主要试剂和缓冲液的配制
  • 致谢
  • 综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实验猴间日疟原虫感染的血清学调查[J]. 野生动物学报 2019(02)
    • [2].间日疟原虫入侵红细胞的相关蛋白研究进展[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8(02)
    • [3].间日疟原虫抗药基因突变研究进展[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6(07)
    • [4].间日疟原虫抗药性基因研究进展[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6(06)
    • [5].单剂量他非诺喹治疗间日症获美国FDA批准[J]. 中国处方药 2018(08)
    • [6].海南省三亚市1名间日疟原虫带虫者的调查与处置[J]. 中国热带医学 2016(12)
    • [7].不同感染来源间日疟原虫抗叶酸类药物相关基因的研究[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8(02)
    • [8].间日疟原虫顶端膜抗原1基因多态性分析[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5(09)
    • [9].间日疟原虫乳酸脱氢酶的表达、纯化及免疫活性的鉴定[J]. 热带医学杂志 2008(03)
    • [10].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间日疟原虫的研究[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08(08)
    • [11].他非诺喹优点的概述-根治间日疟原虫的一种新药[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9(06)
    • [12].间日疟原虫重组蛋白用于检测间日疟患者抗体水平的观察[J]. 中国热带医学 2012(10)
    • [13].间日疟原虫MSP1-19基因的克隆与表达[J].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09)
    • [14].间日疟原虫感染患者T细胞应答相关趋化因子水平的检测[J]. 微生物学杂志 2019(02)
    • [15].SYBR Green实时PCR检测恶性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的临床检验技术研究[J].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2015(05)
    • [16].北京口岸一例输入性间日疟的综合检测[J].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19(05)
    • [17].间日疟原虫对磺胺多辛-乙胺嘧啶抗药性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9(03)
    • [18].鲁西南地区间日疟原虫Pvmsp-1基因分型及序列同源性研究[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8(03)
    • [19].巢氏PCR检测血片中低密度间日疟原虫的研究[J]. 西部医学 2018(06)
    • [20].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诊断疟疾及混合感染的研究[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0(08)
    • [21].基于SSUrRNA基因序列的间日疟原虫LAMP检测技术的建立[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1(03)
    • [22].琥珀酸他非诺喹[J].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2019(02)
    • [23].间日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3α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3(06)
    • [24].间日疟原虫氯喹抗性研究进展[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4(03)
    • [25].缅甸流行区间日疟原虫Duffy结合蛋白的基因多态性和自然选择分析[J].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2019(01)
    • [26].间日疟原虫疟色素对树突状细胞成熟的影响[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0(03)
    • [27].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胶体金法快速检测试剂盒稳定性及特异性评估方法研究[J]. 海峡科学 2019(03)
    • [28].不同地理株嗜人按蚊对间日疟原虫的易感性[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08(04)
    • [29].不同流行区间日疟原虫疫苗候选抗原pvama1基因DⅠ结构域的种群结构分析[J].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8(10)
    • [30].高通量基因芯片在口岸疟原虫检测中的应用[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9(01)

    标签:;  ;  ;  ;  

    人体自然感染诺氏疟原虫 ——形态学描述、分子鉴定及msp-1基因片断的表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