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大剂量、恒速静脉输注5-FU或FUDR治疗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疗效显著,但治疗中不可避免地会引发不良反应。临床中使用FUDR或5-FU的剂量一般是根据患者的体重或体表面积计算的。相同剂量下,患者的个体差异很大,少数患者可能出现骨髓抑制、伪膜性肠炎和心肌损害等,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氟化嘧啶类药物在体内多转化为5-FU而发挥作用,二氢嘧啶脱氢酶(DPD)是5-FU分解代谢的限速酶,其活性的高低将影响到5-FU代谢的快慢,进而影响5-Fu和其他氟化嘧啶类药物的毒性。DPD由二氢嘧啶脱氢酶基因(DPYD)编码产生,DPYD序列上碱基的突变可能导致DPD活性缺乏。体内DPD活性可以通过血浆中内源性尿嘧啶(U)及其代谢产物二氢尿嘧啶(UH2)的比值间接反映。随着对DPD与DPYD分了基础的闸明和相关检测技术的发展,检测DPD活性和DPYD基因多态性可能有利于预测氟化嘧啶类药物毒性和疗效,将可能成为减少或避免患者发生严重毒性反应的一种手段,但国内外这方面的相关研究并不深入。为此,本研究试图通过筛查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的DPYD基因型、测定DPD活性和血药浓度并结合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探索DPYD多态性、DPD活性与氟化嘧啶类药物治疗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疗效和安全性间的关系,为氟化嘧啶类药物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首先,本研究建立了人血浆中DPD活性的间接测定方法——U和UH2的HPLC测定方法,通过测定UH2/U比值间接表示体内DPD活性,为本研究提供方法学基础。其次,在本实验室原有的测定人血清中FUDR的HPLC方法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使检测限提高到2.5 ug·L-1,满足了研究需要。为筛查患者是否存在A74G、T85C(DPYD*9)、IVS14+1G→A(DPYD*2)、C2303A和A2846T等5个DPYD突变,研究中建立了检测各个位点的多聚酶链反应(PCR)——直接测序方法。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在2007年2月~2008年1月,选择经临床确诊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使用含5-FU或FUDR的常规方案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采集血标本,测定其DPD活性、DPYD基因型及输注2h和停药30min的血药浓度,记录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等指标。同时,对2000年和2005年两个年度使用氟化嘧啶类药物治疗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的234份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筛选出发生过严重不良反应或因不良反应而停药者,发出随诊函95份;对25名自愿回访的患者采集血标本,测定其DPD活性和DPYD基因型。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DPYD多态性和DPD活性在中国人群中的分布状况,考察DPD活性、DPYD基因型、血药浓度、疗效和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通过对2000年和2005年使用氟化嘧啶类药物的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的病历回顾分析发现,二联疗法时,初治患者组和外院转入治疗患者组之间,使用含FUDR和含5-FU化疗方案的Ⅲ/Ⅳ度腹泻、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但初治患者中使用含FUDR化疗方案的Ⅲ/Ⅳ度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高于含5-FU的化疗方案。三联疗法时,初治患者组和外院转入治疗患者组相比,含FUDR方案的Ⅲ/Ⅳ度恶心、呕吐反应均显著高于含5-FU方案,而Ⅲ/Ⅳ度腹泻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含FUDR方案的Ⅲ/Ⅳ度骨髓抑制发生率高于含5-FU方案,其中初治患者组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和外院转入治疗组Ⅲ/Ⅳ度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均有显著差异。本研究首次在中国人群中发现一例C2303A杂合体变异患者,并发现DPYD*2、DPYD*9杂合体变异者。DPYD*9等位基因发生频率在化疗组和回访组中分别为6.93%和6.25%,呈多态性分布;DPYD*2等位基因发生频率在化疗组和回访组中分别为0.00%和2.00%;C2303A等位基因发生频率在化疗组和回访组中分别为0.49%和0.00%;研究中未发现A74G和A2846T变异。化疗组和回访组患者的UH2/U比值分别为7.91±3.27和7.46±2.00,均呈正态分布,但个体间变异程度大。考察UH2/U比值(反映DPD活性)与不良反应的关系发现,患者UH2/U比值与最低白细胞计数、粒细胞计数以及血小板计数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24、0.425和0.281。可见,患者的UH2/U比值越低,出现白细胞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严重程度越高。DPYD*2杂合体变异或C2303A杂合体变异患者的UH2/U比值低于DPD活性均值的70%,且化疗反应相对严重。DPYD*9杂合体变异与DPD活性降低和引起严重粒细胞减少症之间未见明显相关关系。通过相对工作特征曲线评价,将DPD活性为7.21作为预测可能发生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临界值。UH2/U比值与全部患者的肿瘤细胞杀灭率间无明显相关关系;但肿瘤细胞杀灭率<1的患者,UH2/U比值与滋养细胞杀灭率明显负相关(r=-0.540,P=0.002)。全部患者的UH2/U比值与FUDR稳态血药浓度和停药后30 min血药浓度之间未发现相关性;以化疗剂量分组,1125mg组和1500 mg剂量组患者的UH2/U比值与FUDR稳态血药浓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85和-0.552,但无统计学差异;使用FUDR剂量为1250mg的患者,UH2/U比值与FUDR稳态血药浓度负相关(r=-0.430,P=0.032),提示UH2/U比值与FUDR稳态血药浓度可能存在负相关关系,即DPD活性越低,FUDR稳态浓度越高。本课题的初步结论是:1)氟化嘧啶类药物治疗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含FUDR的三联疗法方案引发严重恶心、呕吐和血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含5-FU的化疗方案。2)中国滋养细胞肿瘤患者中存在DPYD*2和C2303A突变,且这两个位点与DPD活性缺乏以及患者发生严重毒性反应相关,但发生频率较低;DPYD*9在中国人群中呈多态性分布,但与DPD活性降低和引起患者严重粒细胞减少症之间未见明显相关关系。3)患者UH2/U比值与血液毒性反应正相关,UH2/U比值越低而最低血象指标越低,即发生严重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减少症的危险性越高。提示通过测定DPD活性,有可能预测氟脲苷对血液毒性的影响,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合成3,4-二氢嘧啶-2-酮衍生物的研究进展[J]. 合成技术及应用 2015(02)
- [2].一锅法合成3,4-二氢嘧啶-2-酮及其衍生物[J]. 工业催化 2013(12)
- [3].二氢嘧啶酮类α_(1A)-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的比较分子力场分析[J].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2010(03)
- [4].催化一锅法合成3,4-二氢嘧啶-2-酮[J]. 化学通报 2009(03)
- [5].硝酸镧高效催化合成3,4-二氢嘧啶-2(1H)-(硫)酮[J]. 化学通报 2009(09)
- [6].碘化钾绿色催化合成4,6-二芳基-3,4-二氢嘧啶-2(1H)-酮(英文)[J]. 化学研究与应用 2016(03)
- [7].酸性离子液体催化合成3,4-二氢嘧啶酮[J]. 科技与企业 2012(06)
- [8].一锅法合成3,4-二氢嘧啶-2(1H)-酮[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3)
- [9].4-苯基-6-甲基-5-乙酰基-3,4-二氢嘧啶-2-酮的合成[J]. 浙江化工 2010(05)
- [10].3,4-二氢嘧啶-2(1H)-酮及其衍生物的绿色合成[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1)
- [11].肿瘤患者二氢嘧啶脱氢酶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J]. 中国肿瘤 2008(12)
- [12].二氢嘧啶脱氢酶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J]. 中国药学杂志 2008(09)
- [13].碳负载固体酸催化合成3,4-二氢嘧啶-2-酮衍生物的研究[J]. 化学研究与应用 2013(12)
- [14].5-乙酰基-6-甲基-4-苯基-3,4-二氢嘧啶-2-酮的合成[J]. 广州化工 2014(09)
- [15].硫酸氢钾高效催化一锅法合成5-未取代的3,4-二氢嘧啶-2(1H)-酮(英文)[J]. 化学通报 2014(10)
- [16].二氢嘧啶脱氢酶活性从基础研究走向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 中国药学杂志 2011(15)
- [17].超声波辐射下3,4-二氢嘧啶-2(1H)-酮的合成[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4)
- [18].超声波辐射下草酸催化合成3,4-二氢嘧啶-2(1H)-酮[J]. 化学试剂 2010(04)
- [19].氨基磺酸铵:一种“一锅法”合成3,4-二氢嘧啶-2(1H)-(硫)酮的有效催化剂[J].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2)
- [20].硼酸催化的一锅法合成3,4-二氢嘧啶-2-酮衍生物[J]. 化学试剂 2008(04)
- [21].新型异长叶烷基二氢嘧啶硫酮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英文)[J]. 有机化学 2019(03)
- [22].直肠癌化疗对5-氟尿嘧啶耐药者二氢嘧啶脱氢酶基因表达水平及突变的影响[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8(13)
- [23].离子液体催化微波促进下的3,4-二氢嘧啶-2-酮衍生物的无溶剂合成[J]. 化学工程师 2016(09)
- [24].1,5-二氢嘧啶并[5,4-d]嘧啶-2,4,6,8-(3H,7H)-四酮制备方法研究[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3(06)
- [25].N(1)-甲基取代的二氢嘧啶酮类化合物的合成[J]. 山东化工 2013(05)
- [26].四氢吡啶并[4,3-d]二氢嘧啶酮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初步抗癌活性测定[J]. 有机化学 2012(11)
- [27].3,4-二氢嘧啶-2-酮的绿色合成研究[J]. 广东化工 2012(15)
- [28].固体酸催化合成3,4-二氢嘧啶二酮类药物中间体[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9(02)
- [29].微波促进下3,4-二氢嘧啶-2-酮衍生物的有效合成及其抗菌活性[J].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5)
- [30].130名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的二氢嘧啶脱氢酶活性分布及其与该酶基因多态性的关系[J].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