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现代用电设备,特别是重要设施,对电源的供电质量和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UPS和逆变器的应用也越广泛。应用逆变并联的方法是提高系统可靠性和扩大系统容量的有效方法。所以现在不仅对模块单机如动态特性、输出谐波等特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也对模块的并机性能也提出了要求。围绕逆变电源的并联,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首先探讨逆变器的硬件结构,重点讲述了DC/DC部分和逆变部分的主电路拓扑。并分别建立了了全桥DC/DC升压电路和逆变器的数学模型。并分别应用MATLAB工具对其开环特性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控制补偿方案。同时分析了其稳定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模块并联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多机并联和双机并联的相通性。并主要以双机并联为主要分析对象,分析了环流形成原因。并基于环流的形成原因,得到了并联的实现方案。并阐述了在并联两个中两个重要的环节:锁相和功率计算。最后对提出方案做了实验样机,对方案进行验证。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轴带发电机逆变器并联运行控制策略[J]. 舰船科学技术 2020(10)
- [2].基于下垂控制逆变器并联运行的改进策略[J]. 技术与市场 2020(06)
- [3].微电网中的逆变器并联系统协调控制技术[J]. 集成电路应用 2020(08)
- [4].交直流配电网逆变器并联控制技术研究现状分析[J]. 电工技术学报 2019(20)
- [5].引入自适应阻抗的逆变器并联控制技术[J]. 上海电机学院学报 2018(05)
- [6].含前置补偿环节的分布式主从控制逆变器并联系统研究[J]. 电气应用 2017(04)
- [7].光伏离网逆变器并联控制系统研究[J]. 中国测试 2017(03)
- [8].一种主从改进型辅助逆变器并联控制方式研究[J]. 变频器世界 2016(03)
- [9].一种新型不同容量逆变器并联方法[J]. 微型机与应用 2015(03)
- [10].基于虚拟同步机技术的辅助逆变器并联策略研究[J]. 铁道机车与动车 2020(06)
- [11].基于逆变器并联系统的网络控制技术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J]. 信息通信 2016(11)
- [12].一种新型低压微网逆变器并联策略研究[J]. 电气传动 2016(10)
- [13].逆变器并联运行控制策略研究[J]. 铜陵学院学报 2012(03)
- [14].无互连线逆变器并联[J]. 大功率变流技术 2012(06)
- [15].逆变器并联列车辅助供电系统半实物仿真研究[J]. 电力电子技术 2012(09)
- [16].浅谈逆变器并联运行技术[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2(28)
- [17].基于下垂特性控制的无互联线逆变器并联动态性能分析[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9(03)
- [18].逆变器并联控制技术研究[J]. 电气技术 2008(01)
- [19].逆变器并联控制技术研究[J]. 舰船电子工程 2008(07)
- [20].基于下垂控制的微电网多逆变器并联运行研究[J]. 控制与信息技术 2020(02)
- [21].逆变器并联系统的控制方法探讨[J]. 大众用电 2018(08)
- [22].光伏系统并网的多逆变器并联交互影响分析[J]. 电力电子技术 2017(02)
- [23].单相小功率并网光伏逆变器并联仿真研究[J]. 宿州学院学报 2017(05)
- [24].一种新型的单相逆变器并联控制方法[J]. 电子技术应用 2017(08)
- [25].感性逆变器并联动态性能分析及多环控制策略[J]. 电力电子技术 2015(12)
- [26].基于功率完全解耦的逆变器并联控制策略研究[J]. 陕西电力 2016(06)
- [27].一种改进的逆变器并联控制方法研究[J]. 电源技术 2015(02)
- [28].多逆变器并联的均流控制策略[J]. 电工技术学报 2015(18)
- [29].不同容量逆变器并联控制系统分析[J]. 电焊机 2012(10)
- [30].一种改进的中频逆变器并联控制系统[J]. 电力电子技术 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