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注的免疫丙种球蛋白IVIG不同给药方式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比较

静脉输注的免疫丙种球蛋白IVIG不同给药方式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比较

隆妮

湖南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宁乡市人民医院湖南长沙410600

【摘要】目的:分析静脉输注的免疫丙种球蛋白IVIG不同给药方式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现随机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收治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41例、实验组41例,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儿静脉输注高剂量(单次)IVIG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儿静脉输注低剂量(两次)IVIG治疗,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患儿光疗时间、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治疗前血清TBIL水平,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24h、48h、72h实验组患儿血清TBIL水平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治疗中,可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儿静脉输注高剂量(单次)IVIG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新生儿;ABO溶血症;治疗方式

ABO溶血症在新生儿中是较为比较常见的病症之一[1],根据有关资料证实,本病在新生儿溶血病发病率中占85%以上[2],本病的发病原因是产妇和新生儿血型不合而引发新生儿溶血病,属于同族免疫性溶血。本病在临床治疗中,治疗方式为药物治疗,但临床治疗药物中大多数的药物对发生溶血都起不到抑制的作用,但有关资料证实,免疫丙种球蛋白IVIG是近年来在临床治疗中,运用较为广泛的药物[3],本院为了分析不同的给药方式治疗的效果,特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共82例,作为调查对象,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现随机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收治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41例、实验组41例,实验组包含了男性患儿21例、女性患儿20例,对照组包含了女性患儿22例、男性患儿19例,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家长均签署治疗知情书,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性别等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实验组和对照组均给予患儿基础治疗,治疗方式如下,给予患儿蓝光照射治疗,根据患儿黄疸的程度设定蓝光照射的时间,一般情况下为8h-12h,根据患儿的病情进行蓝光照射,一般情况下给予患儿单面蓝光进行照射治疗,病情较为严重者可采用双面蓝光进行照射。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儿静脉输注高剂量(单次)IVIG(生产厂家为:博雅(江西)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10980010)治疗,取剂量1g(kg.g)的IVIG,经静脉进行输注,每天一次,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儿静脉输注低剂量(两次)IVIG治疗,取剂量0.5g(kg.g)的IVIG,经静脉进行输注,每天一次,

1.3观察指标

1.3.1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的光疗时间、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

1.3.2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24h、48h、72h血清TBIL水平。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的81例患儿的所有数据均行SPSS20.0软件处理,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计量资料对比用(±s)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技术资料对比用率(%)的形式表示,行卡方检验,当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时,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的光疗时间、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对比。实验组患儿光疗时间为(29.99±5.53)d、黄疸消退时间(3.24±0.94)d、住院时间(6.71±1.32)d,对照组患儿光疗时间为(42.3±3.12)d、黄疸消退时间(5.52±0.61)d、住院时间(10.26±1.87)d,实验组患儿光疗时间、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

2.2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24h、48h、72h血清TBIL水平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治疗前血清TBIL水平,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24h、48h、72h实验组患儿血清TBIL水平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ABO溶血症在新生儿中是较为比较常见的病症,是引发新生儿血清TBIL增长的最主要原因,而血清TBIL增高会引发新生儿发生巩膜黄染、黏膜黄染、皮肤黄染等临床的症状,如患儿的血清TBIL的水平呈持续的升高状态,还可能会引发新生儿发生胆红素脑病,根据有关资料调查,血清TBIL的水平持续性的升高,对患儿的肾脏、肝、肺、心脏均可能造成较为严重的损伤[4]。因此在临床治疗中,要给予患儿快速的降血清TBIL的治疗,从而达到改善患儿溶血反应。本病在临床治疗中,常用的治疗方式为静滴白蛋白以及光疗等方法,但由于患儿的病情较重,病情进展迅速,有一部分患儿需要进行换血治疗,我院为了改善患儿血清TBIL水平的方法采取免疫丙种球蛋白IVIG药物,本药是临床治疗ABO溶血病新型的药物,本药可以将患儿身体血浆内IgG水平迅速的提高,从而达到减少换血次数、降低溶血的发生率以及清除血型抗体,且治疗效果明显。在本次治疗中发现了实验组患儿光疗时间、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治疗前血清TBIL水平,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24h、48h、72h实验组患儿血清TBIL水平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治疗中,可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儿静脉输注高剂量(单次)IVIG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刘云凤,邹朝春,杨华琴等.静脉输注的免疫丙种球蛋白(IVIG)不同给药方式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6,24(6):1842-1845.

[2]黄英.静脉输注的免疫丙种球蛋白(IVIG)不同给药方式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比较[J].医药前沿,2017,7(25).

[3]王洪俊.静脉输注的免疫丙种球蛋白(IVIG)不同给药方式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6).

[4]张毓熙.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IVIG)不同给药方式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比较[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50).

标签:;  ;  ;  

静脉输注的免疫丙种球蛋白IVIG不同给药方式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