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单胞菌精氨酸脱亚胺酶的发酵制备与活性研究

假单胞菌精氨酸脱亚胺酶的发酵制备与活性研究

论文摘要

精氨酸脱亚胺酶(arginine deiminase,简称ADI)途径每分解一分子精氨酸可产生一分子ATP,是一些微生物的主要能量来源。ADI催化该途径中的第一步反应,即将精氨酸降解为瓜氨酸和氨气。对于人类而言精氨酸属于非必需氨基酸,正常的细胞核组织可通过瓜氨酸在精氨酸-琥珀酸(ASS)合成酶下作用下合成,而一些人类癌细胞不表达ASS,从而不能从瓜氨酸合成精氨酸。因此,精氨酸脱亚胺酶有可能从根本上消灭或控制精氨酸缺陷型肿瘤,如黑色素癌和肝癌等。以往在ADI的制备中,多采用的是支原体(Mycoplasma arginini),在生物安全性方面存在一定的隐患。采用本实验室自行筛选的假单胞菌(Pseudomonas)制备ADI,使用优化后培养基,葡萄糖10 g/L,酵母膏5 g/L,蛋白胨4 g/L,精氨酸盐酸盐8 g/L,初始pH 7.0,接种量4%,装液量60/250 mL摇瓶,转速190 rpm,培养温度30℃,24 h后单位发酵液酶活由优化前的1.34 U/mL提高到1.82 U/mL,提高35%;在5 L发酵罐扩大培养中,酶活上升至2.17 U/mL,提高57%,达到了良好的产酶效果。经过硫酸铵盐析、透析、DEAE Sephadex A-50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dex G-75凝胶过滤层析等一系列手段纯化ADI,纯化后的蛋白样品经SDS-PAGE证实为单一条带,分子量约为54 kDa。最终ADI酶活得率为5.8%,提纯倍数为11.0,比酶活为5.28 U/mg。初步验证了ADI的体内和体外的抗癌活性。ADI粗酶在体外对HepG2的抑制率在0.5 U/mL时达93.4%;纯化后ADI对肝癌细胞HepG2的抑制率在0.03 U/mL时达23.4%;ADI粗酶在两周合计给药5 U组别中,对肝癌细胞H22细胞的抑制率达到82.3%,对免疫器官的伤害最小。以上三部分实验均显示了ADI作为有效的抗癌药物的潜力。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精氨酸脱亚胺酶(ARGININE DEIMINASE, ADI)简介
  • 1.1.1 精氨酸脱亚胺酶的生物学意义
  • 1.1.2 精氨酸脱亚胺酶的理化性质
  • 1.2 精氨酸脱亚胺酶的用途
  • 1.2.1 用于某些精氨酸缺陷型癌症的治疗
  • 1.2.2 用于白血病的治疗
  • 1.2.3 用于鼠科淋巴瘤的治疗
  • 1.2.4 用于乳腺癌的治疗
  • 1.2.5 在口腔中的作用
  • 1.2.6 用于转化精氨酸生成瓜氨酸
  • 1.3 精氨酸脱亚胺酶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1 精氨酸脱亚胺酶的重组表达研究
  • 1.3.2 精氨酸脱亚胺酶的活性研究
  • 1.4 本课题的立题意义与研究内容
  • 1.4.1 立题意义
  • 1.4.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精氨酸脱亚胺酶酶活检测方法的建立
  • 2.1 引言
  • 2.2 材料和方法
  • 2.2.1 主要试剂
  • 2.2.2 主要仪器
  • 2.2.3 实验方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改良后二乙酰一肟-硫氨脲法测定条件的确定
  • 2.3.2 改良后二乙酰一肟-硫氨脲法相关特性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精氨酸脱亚胺酶的发酵制备
  • 3.1 引言
  • 3.2 材料和方法
  • 3.2.1 菌种
  • 3.2.2 培养基
  • 3.2.3 主要试剂
  • 3.2.4 主要仪器
  • 3.2.5 培养方法
  • 3.2.6 分析方法
  • 3.3 结果和讨论
  • 3.3.1 培养基不同碳源对发酵产酶的影响
  • 3.3.2 培养基不同氮源对发酵产酶的影响
  • 3.3.3 培养基中诱导物对发酵产酶的影响
  • 3.3.4 发酵温度和初始pH 值对发酵产酶的影响
  • 3.3.5 接种量、装液量对发酵的影响
  • 3.3.6 假单胞菌产酶发酵曲线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精氨酸脱亚胺酶的分离纯化
  • 4.1 引言
  • 4.2 材料和方法
  • 4.2.1 主要试剂
  • 4.2.2 主要仪器
  • 4.2.3 实验方法
  • 4.2.4 分析方法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盐析中硫酸铵浓度的确定
  • 4.3.2 离子交换层析最适pH 的确定
  • 4.3.3 离子交换层析最适离子强度的确定
  • 4.3.4 离子交换层析结果
  • 4.3.5 凝胶过滤层析结果
  • 4.3.6 SDS-PAGE 蛋白电泳鉴定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精氨酸脱亚胺酶的活性研究
  • 5.1 引言
  • 5.2 材料和方法
  • 5.2.1 主要试剂
  • 5.2.2 主要仪器
  • 5.2.3 实验方法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粗酶体外活性实验
  • 5.3.2 纯化后ADI 体外活性实验
  • 5.3.3 粗酶体内活性实验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总结
  •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抗体和循环免疫复合物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J]. 福建医药杂志 2020(01)
    • [2].高强度炎症反应诱导关节软骨特异性瓜氨酸化抗原表达[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20(08)
    • [3].西瓜皮中L-瓜氨酸含量测定及提取技术研究[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6(03)
    • [4].重症患者血清瓜氨酸水平与胃肠损伤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 2016(09)
    • [5].L-瓜氨酸生产菌株的筛选及鉴定[J]. 发酵科技通讯 2016(02)
    • [6].液相色谱-质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定性定量测定籽瓜中的L-瓜氨酸[J]. 食品科学 2014(24)
    • [7].L-瓜氨酸泡腾片的制备及其质量检测[J]. 食品工业 2015(07)
    • [8].重组精氨酸脱亚胺酶制备L-瓜氨酸的工艺条件优化[J]. 生物技术通报 2015(08)
    • [9].精氨酸脱亚胺酶活性以及瓜氨酸转化研究[J].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2015(03)
    • [10].蛋白质瓜氨酸化及其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意义[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5(05)
    • [11].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检测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探讨[J]. 健康之路 2017(06)
    • [12].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滑膜组织自身抗原及瓜氨酸化修饰的质谱鉴定[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0(22)
    • [13].短乳杆菌2-34中瓜氨酸转运蛋白的鉴定[J]. 微生物学通报 2019(09)
    • [14].添加L-瓜氨酸对夏季热应激母猪生理、泌乳及繁殖性能的影响[J]. 广东饲料 2019(08)
    • [15].L-瓜氨酸对小鼠体重及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J]. 动物营养学报 2019(09)
    • [16].代谢组学分析提高谷氨酸棒杆菌L-瓜氨酸产量[J]. 生物加工过程 2018(04)
    • [17].抗环瓜氨酸钛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价值[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7(09)
    • [18].类风湿性关节炎瓜氨酸化反应研究的最新进展[J].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6(02)
    • [19].癫癇患者血清瓜氨酸水平升高临床意义[J].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4(11)
    • [20].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滑膜组织中瓜氨酸化蛋白质及肽酰基精氨酸脱亚氨酶4的表达研究[J]. 临床检验杂志 2015(04)
    • [21].树脂柱层析法分离纯化籽瓜中L-瓜氨酸[J]. 食品工业科技 2015(20)
    • [22].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测定瓜蒌中L-瓜氨酸的含量[J]. 食品工业科技 2013(03)
    • [23].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特异性免疫复合物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作用[J].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3(02)
    • [24].瓜氨酸化波形蛋白对树突状细胞成熟及功能的影响[J]. 现代免疫学 2012(02)
    • [25].一株产L-瓜氨酸微生物菌株的鉴定[J]. 发酵科技通讯 2010(02)
    • [26].固定化粪链球菌酶法连续生产L-瓜氨酸[J].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4)
    • [27].L-瓜氨酸与L-高瓜氨酸的合成[J]. 精细化工 2010(12)
    • [28].瓜氨酸化蛋白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10(03)
    • [29].一株产L-瓜氨酸微生物菌株的鉴定[J]. 山东食品发酵 2009(03)
    • [30].一株产L-瓜氨酸微生物菌株的鉴定[J]. 食品工程 2009(04)

    标签:;  ;  ;  ;  ;  

    假单胞菌精氨酸脱亚胺酶的发酵制备与活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