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医疗救助对象的卫生服务需求研究

我国城市医疗救助对象的卫生服务需求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本文通过研究试点地区城市医疗救助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疾病经济负担、健康状况及困扰救助对象的主要卫生问题,救助对象的卫生服务利用情况以及救助对象对医疗救助制度的评价和期望等,以此了解并深入分析城市贫困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在此基础上为国家进一步完善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并为全国各地更好的开展城市医疗救助工作提供政策建议。方法1.文献研究法:检索国内外与城市医疗救助制度相关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2.现场调查法:采用调查表形式收集与城市医疗救助对象卫生服务需求相关的数据;采用半结构访谈方式进行相关人员访谈。对收集的定量、定性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3.对比分析法:对城市医疗救助对象的健康状况、卫生服务利用情况与普通城市居民相关情况进行比较分析。4.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利用Epidata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的录入,采用Excel2003及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1.城市医疗救助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医疗救助对象年龄偏大,以老年人居多,60岁以上老人占44%;医疗救助对象收入水平低,家庭人均月收入为332.12元;医疗救助对象就业率低,不在业比例占89.1%;疾病相对经济风险度为0.33,是否住院和人均月收入是医疗救助对象疾病经济负担主要的影响因素;74.6%的医疗救助对象无任何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对象教育水平比较低,65%以上的救助对象只有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2.城市医疗救助对象的健康状况:医疗救助对象两周患病率为42.51%,两周患病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医疗救助对象慢性病患病率比普通人群高,其中最高的前两种疾病是高血压和糖尿病;医疗救助对象的疾病严重程度高于普通人群;医疗救助对象失能率比较高;慢性病和常见病是困扰救助对象最主要的卫生问题。3.城市医疗救助对象对卫生服务的利用情况:医疗救助对象的两周就诊率为34.9%、住院率为9.8%,有病不就医的主要原因是救助不起作用和自我医疗,其中,救助不起作用的前五位原因依次是:医疗救助金额太小、病种不在救助范围内、救助要先垫付、其他原因、救助起付线。4.城市医疗救助对象对医疗救助制度的评价:理想的救助模式应该大小病兼顾;理想的门诊或住院救助模式是发放救助卡或医院垫付;门诊救助和病种不在救助范围是救助对象利用医疗救助的主要障碍;医疗救助的起付线高、救助额度低。结论1.合理设计医疗救助方案:由大病到慢性病和常见病,从住院到门诊,循序渐进地扩展病种范围;逐步取消起付线,应救尽救;提高救助比例;转事后救助为事前或事中救助。2.加大政府筹资力度,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医疗救助筹资机制。3.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载体,扩大医疗救助的覆盖面。4.医疗救助制度必须与医疗保障体系同步,积极探索医疗救助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衔接。5.以立法形式规范和完善医疗救助制度。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来源、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资料来源
  • 2、研究方法
  • 3、技术路线
  • 结果和分析
  • 1、城市医疗救助制度有关概念的界定
  • 2、城市医疗救助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
  • 3、城市医疗救助对象的健康状况
  • 4、城市医疗救助对象的卫生服务利用情况
  • 5、城市医疗救助对象对医疗救助制度的期望
  • 讨论与分析
  • 1、城市医疗救助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讨论分析
  • 2、城市医疗救助对象疾病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素分析
  • 3、城市医疗救助对象的健康状况讨论分析
  • 4、城市医疗救助对象对医疗救助制度的评价讨论分析
  • 5、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存在的问题
  • 政策建议
  • 1、认识医疗救助与医疗保险的不同特点,合理设计救助方案
  • 2、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化建设的政策建议
  • 3、其他政策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附件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附件2
  • 附件3
  • 附件4
  • 附件5
  • 附件6
  • 附件7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我国城市医疗救助对象的卫生服务需求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