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了普遍的关注。微生物在治理重金属污染中有着很大的应用前景,尤其利用耐重金属微生物处理污水和污泥中的重金属,比传统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更具优势。这方面的研究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耐重金属微生物来源十分广泛。如在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和污水中大量存在。此方法不仅可以降低处理的成本,还具有较好的经济、环境效益,可为扩大微生物对重金属的耐性研究奠定基础。本实验从某药厂的污水处理站的污泥中对耐镉菌株的筛选与鉴定,测试其在镉、镉锌复合浓度梯度下生长曲线、pH值、对镉、锌的单位吸收量以及红外光谱图,对其耐性特性及机制作了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从含镉量较高的药厂污泥经分离、筛选,得到两菌株,编号为A1、B2,经初步鉴定为A1菌株为黄杆菌,B2菌株为大肠埃希氏菌。A1菌株在液体培养基中最高耐Cd浓度可达43.80mg/L左右,B2菌株在液体培养基中耐Cd的最高浓度在43.80mg/L~87.60mg/L之间。A1菌株的耐性要低于B2菌株。在含Cd浓度0.00mg/L~87.60mg/L,A1菌株随着生长时间的推移,培养液中pH值先升高后降低。除去含Cd浓度0.00mg/L的培养液一直处于中性状态,其他的浓度水平的pH值随着培养液含Cd浓度增加而降低。在含Cd浓度0.00mg/L~21.90mg/L,B2菌株随着生长时间的推移,培养液pH值逐渐升高。在含Cd浓度43.80mg/L~219.00mg/L,B2菌株随着生长时间的推移,培养液pH值先降低后升高。除去含Cd浓度0.00mg/L的培养液一直处于酸性状态,在同一生长时间时,其他的浓度水平的pH值随着培养液含Cd浓度增加而降低。A1、B2两种菌株对Cd的吸收能力在培养液含Cd浓度21.90mg/L~43.80mg/L下较高,A1、B2菌株对重金属的吸收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先变大再变小。A1菌株在含Cd浓度4.38mg/L时,加入Zn对Cd的吸收能力有所提高;B2菌株在含Cd浓度4.38~8.76mg/L时,加入Zn对Cd的吸收能力有较大提高。加入Zn,A1、B2菌株随着Cd浓度的增加,对Zn的吸收能力都是逐渐提高。经红外光谱分析,菌株可能存在耐重金属的方式主要还是细胞壁的胞外吸附作用。本实验在耐性的测试中只是初步给出A1、B2菌株对Cd的耐性范围,还需进一步细划确定最大耐性值从而在其对Cd的去除应用时能有更全面的数据指导。实验中仅从表面观察记录及简单的数据对比确定了A1、B2菌株对Cd的吸收情况,还未能深入研究具体的耐Cd机制,若使它们能在治理镉污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则必须要求在耐镉机制方面继续深入研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