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晚清和五四这两个阶段确立了中国现代性由器物、政体到精神文化,由“强国保种”到“新民”再到“立人”的启蒙主义价值体系的架构,而此期的文学则感性地体现了晚清至五四中国现代性发生和构建的历史过程,也因此被称作启蒙文学。启蒙价值体系中的“种”、“民”、“人”、“国民性”等概念则暗含了民俗学的研究范畴,“强国保种”到“新民”再到“立人”的启蒙主义价值的渐进实际上也指示了科学意义上的民俗学理念在中国的滥觞、运用、确立的过程。基于这一思路,本文试图从传统文学与风俗的互为因果的关系入手,确立从民俗学的角度来探究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发生、确立以及文学创作的形式与内容的转化等问题,理清清末民初及五四的民俗观念与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内在关系,即在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发生原因,怎样发生以及发生状况如何等问题上,民俗及民俗学理念究竟起到了什么样或多大程度上的作用。 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民俗学语境之形成”,主要探讨晚清社会在西学影响下思想观念、社会风气的转变、文学运行机制中新因素的出现以及传教士这一新型民群的文化影响尤其是对他们对中国社会风俗的批判与改造思想等对中国文学由古典向现代的转型所营造的社会文化环境,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个启蒙民俗思潮。假借进化论之名而被介绍到国内的西方民族学、人类学以及社会学又促使中国民俗学的滥觞。以上这些可以说为中国文学现代转型提供了一个民俗学的语境。 第二章“文学观念转型开端的深层民俗学机制”,主要是对于文学观念转型背后的民俗学理念的挖掘。小说、戏曲一改其不登大雅之堂的小道地位而被视为“文学之最上乘”,文学由“载道”的政治附庸地位转向独立的艺术门类的悄然开始,这一方面是由于西方进化论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另一方面得力于晚清民初的民俗理念尤其是注重民俗比较以及人心风俗的改造——的推动。而创造新文学的第一人梁启超提出的新民说,则是晚清“人心风俗”改造理论之集大成。他所倡导的三界革命,就是为如何“新民”而找到的不二法门,尤其是小说界革命,从此揭橥文学的国民性改造主题,并且将小说的地位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第三章“现代转型的确立期文学与民俗学之血缘关系”,从文化立场观念的转变与民俗学的确立、五四时期的文艺民俗观、新诗与民歌的关系、问题小说之问题与民俗学的研究对象、乡土小说的确立几个方面来具体展开五四时期文学与民俗学的这种密切关系。 第四章“文学表现主体的确立与民俗学之‘民’”以及第五章“文学旨归的定向与民俗学之‘俗’”主要是从内容上来论述转型期文学与民俗学的关系。从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从民俗学的视野考察清代民国时期闽台地区的赎妻文书[J].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19(04)
- [2].灾害民俗志:灾害研究的民俗学视角与方法[J]. 民间文化论坛 2019(05)
- [3].艺术民俗学[J]. 民间文化论坛 2019(05)
- [4].民俗学视角下的藏汉族酒文化研究[J]. 中国民族博览 2019(16)
- [5].世界社会的民俗协商:民俗学理论与方法的新生命[J]. 民俗研究 2020(03)
- [6].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民俗学意识解析[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0(04)
- [7].经济民俗学中有没有完美的制度?——经济民俗学中的“信任”理论[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2)
- [8].民俗学领域非遗传承人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 社会科学动态 2020(02)
- [9].新文科视野下民俗学人才培养的现存困境与模式探新[J]. 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 2020(02)
- [10].跨界·对话·创新:建构都市民俗学——第十届城市国际论坛民俗学分论坛综述[J]. 民间文化论坛 2020(02)
- [11].发现女性:女性民俗学的发展脉络及反思[J]. 民间文化论坛 2020(02)
- [12].参与式教学评估在民俗学课程中的应用[J]. 教育文化论坛 2020(05)
- [13].民俗学的创新性与创造力[J]. 民间文化论坛 2019(01)
- [14].民俗医疗、医疗民俗与疾痛叙事研究述评——兼论建构医疗民俗学理论范式的可能性[J].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 [15].民俗学何以朝向当下?[J]. 民间文化论坛 2018(02)
- [16].编好百科全书,讲好民俗知识——《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民俗学科编纂回顾[J]. 中国编辑 2018(05)
- [17].新时期小城镇小说中的民俗学意识研究[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7(02)
- [18].民俗学的“新声”与“新生”——评《都市中国的乡土音声:民俗、曲艺与心性》[J]. 民族艺术 2016(05)
- [19].“民俗学”是什么[J]. 文化遗产 2017(01)
- [20].以“日常生活”为方法的民俗学研究——“民俗学‘日常生活’转向的可能性”论坛综述[J]. 文化遗产 2017(01)
- [21].民国时期大学民俗学学科建设述略[J]. 中国大学教学 2017(02)
- [22].人是目的:实践民俗学的伦理原则[J]. 民族文学研究 2017(03)
- [23].迈向日常生活的村落研究——当代民俗学贴近现实社会的一种路径[J]. 民俗研究 2017(02)
- [24].中产阶级生活方式:都市民俗学新课题[J]. 民俗研究 2017(04)
- [25].中国现代民俗学概论的基本思想及其影响[J]. 民俗研究 2017(03)
- [26].《民俗学的历史、理论与方法》[J]. 民间文化论坛 2017(03)
- [27].民俗学如何做到“顶天立地”:2016年中国民俗学[J].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7(02)
- [28].忧郁的乡土守望者[J]. 书城 2017(05)
- [29].经典民俗学批评与发展[J]. 西北民族研究 2017(02)
- [30].叙述自我——关于民俗学的“自反性”[J]. 文化遗产 2017(05)
标签:中国文学现代转型论文; 民俗学语境论文; 深层民俗学机制论文; 表现主体的确立论文; 文学旨归的定向论文; 文学的世俗精神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