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素亚治疗与高血压相伴痛风患者3例(论文文献综述)
覃春莲,谢娟,周靓,彭孝清[1](2013)在《科素亚治疗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科素亚治疗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血压的疗效,进而探讨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血压患者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选择本院122例高血压合并高尿酸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科素亚治疗,对照组给予缬沙坦加丙磺舒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压、血尿酸水平变化及用药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血尿酸值及血压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血尿酸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少。结论科素亚临床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疗效明显优于缬沙坦加丙磺舒治疗,值得推广。
高彬[2](2012)在《中国人群血尿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及其危险因素关系的研究》文中指出代谢综合症(Metabolic Syndrome,MS)是胰岛素抵抗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和代谢环节的紊乱,最终导致了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增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发现尿酸与MS及各组份之间关系密切,如腹型肥胖、高血压、高血糖与血脂异常等与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密切相关。HUA患者中60%以上合并MS,并与MS的各项危险因素呈正相关。近年来多项大样本人群调查均显示MS和HUA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而目前亚洲关于尿酸与MS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中国大陆尤其是内陆地区关于尿酸与MS及其组份关系的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较少。因此研究中国人群MS与HUA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很多研究显示尿酸与衡量肥胖的指标体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或腰臀比(Waist-to-Hip Ratio,WHR)联系紧密,但很少有人关注最大体重或体重波动等因素对血尿酸的影响。由于最大体重是临床上较易获知的信息且与血尿酸关系尚不明确,因此研究两者的关系并进一步评估最大体重能否作为筛选高尿酸血症的潜在指标是非常重要的。同样,一些研究已发现代谢紊乱家族史与体内多种代谢组份异常有关,而至今有关代谢危险因素家族史与血尿酸关系的报道较少。尿酸作为MS的次要组成成份,是否和体内其他代谢组份一样与代谢紊乱家族史具有密切联系,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目的:通过分析陕西省秦岭以北地区成人和全国糖尿病和代谢紊乱研究中血尿酸与MS及其组份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全国糖尿病和代谢紊乱研究中最大体重和代谢危险因素家族史是否是血尿酸升高的危险因素,明确中国人群中HUA在代谢综合征中的地位,为高尿酸血症的干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陕西省秦岭以北地区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原则,共调查3298名居民。中国人群的数据是通过对全国2007-2008年中国糖尿病和代谢紊乱研究的数据库筛选选取。其中共纳入调查资料完整并且测定血尿酸的参与者21414名(男性8630,女性12784)。以上人群均进行了标准问卷调查、体格检查、OGTT实验和空腹生化测定(血尿酸、TC、TG、HDL、LDL、Cr和BUN)。所有操作均按培训过的标准化操作流程执行。每个参加单位的机构审查委员会或伦理委员会都批准了该研究方案。在收集资料前获得了所有参加者的书面知情同意书。EpiData软件(EpiData Association, Odense, Denmark)用来进行数据的录入,SPSS16.0for Windows (SPSS Inc, Chicago, IL, USA)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中根据血尿酸水平四分位数分为四组,尿酸浓度从低到高依次为Q1-Q4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分类资料以百分位表示。多组间的均数比较采用One-Way ANOVA检验;多组间的百分比比较采用卡方检验。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用于分析尿酸与MS、最大体重和家族史之间的关系。ROC曲线用于判断最大体重对HUA的诊断作用。所有的统计均为双侧,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陕西省秦岭以北地区SUA和MS的调查结果:陕西省秦岭以北地区HUA粗患病率为6.22%,男性高于女性(9.22%VS3.40%,P<0.001)。MS粗患病率为16.89%,男性低于女性(15.84%VS17.65%,P<0.001)。尿酸四分位后MS的组份(BMI、血压、TC、TG、LDL、餐后30分钟和120分钟血糖)水平随着尿酸的升高而升高(P<0.01)。此外,不同程度的血糖升高尿酸的变化趋势不同。Partial偏相关分析显示校正年龄和性别后FBG<7.0mmol/L时血糖与血尿酸正相关(r=0.087, P<0.001),FBG≥7.0mmol/L时负相关(r=-0.255,P<0.001)。OGTT30分钟与2小时BG<11.1mmol/L时与尿酸正相关(r=0.086, r=0.151, P<0.001)。而BG≥11.1mmol/L时为负相关(r=-0.132,r=-0.257,P<0.001)。最后,随着MS组份的累积,HUA的检出率逐渐升高(P<0.001)。同样随着尿酸水平的升高MS的检出率也逐渐增高(P<0.001)。多元回归方程以尿酸第1分位为对照,尿酸第2、3、4分位患MS风险的OR值分别为1.208(95%CI0.924-1.581)、2.039(95%CI1.561-2.665)、4.280(95%CI3.216-5.696)。进一步校正相关混淆因素后OR值有所降低,但仍表现出尿酸水平越高患MS的相对风险越大。2.中国人群SUA与MS关系的调查结果:通过中国人群的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显示MS各组份水平随着尿酸水平的升高而升高(P<0.001)。尿酸最高分位组OGTT各时间点血糖、胰岛素均显着升高(P<0.001)。尿酸Q4组HOMA-IR指数较Q1组显着升高(2.06±1.98VS1.63±1.32,P<0.001)。其次,血尿酸与心血管事件之间有紧密联系。随着尿酸浓度的升高心电图异常比例逐渐升高,尤其Q4组检出率达到29.03%。自我报告的心脑血管疾病检出率也呈类似表现,尿酸Q4组与Q1组相比检出率分别为4.64%和1.99%。经卡方检验显示尿酸各组间有显着性差异(P<0.001)。最后,MS与HUA之间关系密切。MS检出率呈现随着尿酸水平升高逐渐增高,尿酸Q4组与Q1组相比检出率分别为31.47%和11.18%,尿酸各组中女性显着高于男性(P<0.001)。同样,HUA检出率随着代谢紊乱组份的累积逐渐增高,MS5组与MS0组相比HUA检出率分别为25.71%和3.46%,尿酸各组中男性显着高于女性,统计学具有差异(P<0.001)。校正混杂因素后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尿酸Q4组患MS的风险是Q1组的4.319倍(95%CI3.834-4.865)。3.中国人群SUA与最大体重关系的调查结果:通过中国人群的回顾性调查显示尿酸Q4组BMI、WHR、最大体重、最大BMI、最大体重时的年龄较Q1组显着升高,而体重变化幅度则呈相反表现,尿酸各组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其次,多元回归分析对最大体重的相关亚组研究均提示最大体重与尿酸之间具有紧密联系。随着尿酸浓度的升高,最大体重越大所带来的危害性越大。尤其最大体重>70Kg时与尿酸Q1组相比,尿酸第2、3、4分位的OR值分别为1.275、2.233和3.513,统计学均具有差异(P<0.001)。最大体重维持时间越长引起尿酸水平升高的风险越小。如最大体重维持时间>3年,以尿酸Q1组为对照,第2、3、4分位的OR值分别为0.619、0.498和0.410,统计学均具有差异(P<0.001)。最大体重距离现有体重时间越长血尿酸升高的风险越小,最大体重距离现有体重时间为0-5年、5-10年、>10年时,尿酸Q4组OR值分别为0.615、0.505、0.341,统计学均具有差异(P<0.001)。同样体重减重越多尿酸水平升高的风险越小。当体重减少>5Kg时,与尿酸Q1组相比,尿酸2、3、4分位OR值分别为0.682、0.522、0.407统计学均具有差异(P<0.001)。最后,ROC曲线证明了最大体重对高尿酸血症具有诊断意义,曲线下面积为0.661(P<0.001)。4.中国人群SUA与代谢危险因素家族史关系的调查结果:通过中国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无论男性或女性代谢组份异常组(腰围超标、TG升高、HDL降低、血压升高)尿酸水平均明显升高(P <0.001)。具有代谢危险因素家族史(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的参与者,尿酸水平较无家族史者显着升高(P<0.001)。与此对应,随着尿酸水平的升高,上述人群和代谢危险因素家族史的人群检出率逐渐升高,尿酸Q4组的检出率分别为14.72%、43.23%、11.91%、20.77%和53.72%。以上指标尿酸各组间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01)。其次,随着具有代谢危险因素的一级亲属人数累积,参与者的尿酸水平逐渐增高。当一级亲属人数≥5人时与无家族史者比较血尿酸显着升高(294.49umol/L VS269.81umol/L,P <0.001)。同样,HUA的检出率也呈升高趋势(P<0.001),尤其当参与者的一级亲属≥5人具有代谢危险因素病史时HUA检出率为12.68%。最后,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校正所有混淆因素后与尿酸Q1组相比,尿酸第2、3、4分位OR值分别为1.130、1.180和1.261,统计学均具有差异(P<0.001)。代谢危险因素家族史与血尿酸升高显着相关,且并不依赖于代谢性疾病的发生。代谢危险因素家族史是血尿酸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此次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中国人群中血尿酸与MS及其各组份之间密切相关,随着血尿酸水平升高MS患病风险显着升高;最大体重和代谢危险因素家族史是血尿酸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对HUA高危人群应关注上述因素对血尿酸的影响,做到早期干预早期治疗。
余春艳[3](2006)在《痛风颗粒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及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痛风颗粒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及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及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分别给予痛风颗粒和秋水仙碱治疗7天,观察其中医症状,疼痛缓解时间,血沉等指标。一周后治疗组继续予痛风颗粒,对照组予别嘌呤醇分别治疗28天,观察血尿酸、尿素氮、血肌酐、谷丙转氨酶等指标及不良反应。 结果:痛风颗粒能迅速缓解关节疼痛,止痛作用优于秋水仙碱;能降低血尿酸,作用与别嘌呤醇相似,且对肝肾功能无损害。 结论:痛风颗粒具有消肿止痛,降低血尿酸的作用。
赵明生[4](2004)在《科素亚降血尿酸水平的初步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血尿酸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已有明确认识 ,本文就科素亚对血尿酸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方法 :对 2 0例高尿酸血症患者每日口服科素亚 5 0mg治疗 4周 ,治疗前后监测血尿酸水平 ,并用配对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 4周后血尿酸由 4 4 1± 2 8.89umol/L下降到 396 .4± 16 .11umol/L(P <0 .0 1)。结论 :科素亚既能降压又有降低血尿酸作用 ,对伴有高尿酸的高血压患者 ,科素亚也许可作为优先考虑的药物
祖菲亚,张宇辉,党爱民,吴海英,刘国仗[5](2003)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胰岛素水平和胰岛素抵抗的相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旨在观察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与不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胰岛素抵抗和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的差异。方法 :将 2 2 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 (HU )组 163例 ,原发性高血压不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 (H )组 63例 ,检测空腹血清胰岛素和血清尿酸、血脂等。结果 :血清尿酸、血糖、血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心率以及空腹血清胰岛素和HOMA指数在HU组均较H组增高 ,有显着性差异 (P <0 0 5或P <0 0 1)。在控制了性别和年龄之后 ,HU组的HOMA指数与血清尿酸、收缩压、舒张压和臀围呈正相关 ;血清胰岛素与血尿酸、收缩压和舒张压呈正相关 ;血清尿酸与心率呈正相关 (P <0 0 5或P <0 0 1)。在HU组中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 :HOMA指数、性别及心率进入以血清尿酸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空腹血清胰岛素和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较原发性高血压不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显着增高 ,并与高血压和高尿酸血症密切相关。
赵绵松[6](2000)在《科素亚治疗与高血压相伴痛风患者3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科素亚治疗与高血压相伴痛风患者3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科素亚治疗与高血压相伴痛风患者3例(论文提纲范文)
(1)科素亚治疗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疗效评价 |
1.4 高血压疗效标准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变化 |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降压效果的比较 |
2.3 不良反应 |
3 讨论 |
(2)中国人群血尿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及其危险因素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回顾 |
第一部分 血尿酸与代谢综合征关系概述 |
第二部分 血尿酸与代谢综合征组份之间的关系 |
第三部分 代谢危险因素家族史与代谢紊乱之间的关系 |
第一部分 陕西省秦岭以北地区尿酸与代谢综合征的横断面研究 |
1 对象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二部分 中国人群血尿酸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的横断面研究 |
1 对象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三部分 中国人群血尿酸与最大体重关系的回顾性研究 |
1 对象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四部分 中国人群血尿酸与代谢危险因素家族史关系的回顾性研究 |
1 对象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3)痛风颗粒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及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第一部分: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西医研究进展 |
1.祖国医学论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及高尿酸血症 |
1.1 痛风的历史渊源考略 |
1.2 古代医家对高尿酸血症的认识 |
1.3 现代中医学对痛风的认识 |
1.4 痛风的现代中医药治疗 |
2.痛风的西医认识 |
2.1 痛风的概念 |
2.2 高尿酸血症 |
2.3 痛风的发病机制 |
2.4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 |
2.5 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 |
2.6 痛风的西医治疗 |
2.7 高尿酸血症的西医治疗 |
3.实验研究进展 |
第二部分 痛风颗粒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及高尿酸血症的临床观察 |
1.资料与方法 |
1.1 诊断标准 |
1.2 病例选择 |
1.3 临床资料 |
1.4 治疗方法 |
1.5 观察指标 |
1.6 疗效评价标准 |
1.7 中止和撤除临床试验的标准 |
1.8 统汁学方法 |
2.治疗结果分析 |
3.讨论 |
3.1 痛风的相关危险因素 |
3.2 历代医家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认识 |
3.3 导师对本病的认识 |
4.结论 |
5.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申明 |
(5)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胰岛素水平和胰岛素抵抗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科素亚治疗与高血压相伴痛风患者3例(论文参考文献)
- [1]科素亚治疗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分析[J]. 覃春莲,谢娟,周靓,彭孝清.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2013(05)
- [2]中国人群血尿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及其危险因素关系的研究[D]. 高彬. 第四军医大学, 2012(05)
- [3]痛风颗粒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及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研究[D]. 余春艳.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6(12)
- [4]科素亚降血尿酸水平的初步观察[J]. 赵明生. 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02)
- [5]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胰岛素水平和胰岛素抵抗的相关研究[J]. 祖菲亚,张宇辉,党爱民,吴海英,刘国仗. 中国循环杂志, 2003(06)
- [6]科素亚治疗与高血压相伴痛风患者3例[J]. 赵绵松.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