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笔者通过对中外学者有关于政治参与、村民自治和农民政治参与冷漠的研究进行梳理,对农民政治参与和村民自治水平及社会稳定关系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农民政治参与冷漠是农村社会稳定的隐患,对村民自治目标的实现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从参与理论的观点出发,探寻提高农民政治参与度、政治参与热情的途径,从而让多数农民积极参与到村民自治中,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目标,促进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发展。参与理论认为,农民在缺乏参与机制保障的制度中,无法进行广泛而有效的政治参与,无法提高政治效能感,无从获得政治参与的技能,无法形成有社会责任的政治态度,很难实现从旧时代惟命是从的社会角色转变为新时期农村政治管理的主体,从而影响了村民自治目标的实现。通过山西省北社村农民政治参与冷漠的实际案例,笔者对农民产生政治参与冷漠态度的原因,政治参与冷漠对村民自治目标实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深入访谈农民,收集大量信息,理顺了该村村民自治的基本情况和农民在村民自治过程中的消极表现。调查发现北社村村民的政治参与冷漠主要表现在:村民在行使选举权时的盲目、缺乏积极性与必要的理性;村民缺乏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主动性,缺乏对村干部履职过程的必要监督,维护自身权利的维权意识淡薄。村民政治参与冷漠主要是由于缺乏村级经济实体导致政治参与的内在驱动力不足,传统文化思想禁锢农民参与热情,政治参与机制不完善。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村民自治目标的实现应该首先从实现农民的政治有效参与入手,让农民真正成为村民自治的主体。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发展农村经济,夯实村民政治参与的经济基础;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理顺农村政治制度的内部结构;提高农民在政治参与中的有效性;加大力度培养农民政治参与的能力等。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ABSTRACT引言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2.政治参与和政治冷漠的研究现状3.论文研究的主要问题4.研究方法第一章 相关概念及政治参与必要性阐析1.1 相关概念1.1.1 村民自治的内涵与目标1.1.2 政治参与的内涵1.1.3 农民政治参与的类型1.1.4 政治参与冷漠的内涵1.2 相关理论与政治参与的必要性1.2.1 参与民主理论的代表学者及其思想1.2.2 政治效能感——政治参与的必要性阐释第二章 山西省北社村农民政治参与概况2.1 北社村基本情况介绍2.1.1 农业传统导致臣属型政治文化2.1.2 公共财产激发民主参与的热情2.1.3 回归传统农业型村庄后政治参与冷漠的现状2.2 北社村农民政治参与冷漠的具体表现2.2.1 农民盲目参与民主选举,消极参与村级事务管理2.2.2 村民代表被动当选,村务公开流于形式2.2.3 "厉害"干部治村,不利于村民政治参与第三章 农民政治参与冷漠原因与对策分析3.1 北社村农民政治参与冷漠的原因3.1.1 传统文化和思想禁锢村民政治参与意识3.1.2 公共财产催化的非理性政治参与3.1.3 机会成本过高,导致参与缺少可行性3.2 改善农民政治参与冷漠现状的对策3.2.1 发展农村经济,夯实村民政治参与的经济基础3.2.2 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理顺村民自治内部结构3.2.3 健全农民利益表达机制,提高农民政治参与有效性3.2.4 提高农民民主素质,培养农民政治参与能力第四章 政治参与与实现村民自治目标之间的关系4.1 农民政治参与类型与村民自治水平及社会稳定的关系分析4.1.1 制度性政治参与和村民自治水平及社会稳定的关系4.1.2 非制度性政治参与和村民自治水平及社会稳定的关系4.2 农民政治参与冷漠对村民自治目标实现的影响4.2.1 政治冷漠的一般影响4.2.2 政治参与冷漠不利于实现村民自治的目标结语参考文献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致谢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村民自治论文; 农民政治参与论文; 参与方式论文; 政治参与冷漠论文;
论农民政治参与冷漠对村民自治目标实现的影响 ——以山西省北社村为例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