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环境变迁下的胡政之报刊思想研究

政治环境变迁下的胡政之报刊思想研究

论文摘要

方汉奇曾经这样评价胡政之:胡政之是中国新闻事业史上不会也不应该被忘记的人物。在长达40年的报刊生涯中,胡政之为《大公报》的发展壮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确立了他在中国新闻事业史上不可动摇的地位。他是新闻事业的全才,在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报纸编辑等方面拥有杰出的才能。他对报纸的功能有着深刻的认识,对政治与新闻的关系也有独到的理解;他对中国文人论政的传统情有独钟,对西方的宪政制度亦心向往之;他既是一位出色的报纸经营者和管理者,也是一位杰出的记者。在从事新闻事业过程中,他不断摸索,找到一条适合民国报刊生存发展的“新路径”,并最终使《大公报》成为中国的百年大报。本文共分四章,旨在探讨胡政之的报刊思想以及政治活动对胡政之报刊活动的影响。第一章主要阐释胡政之报刊思想的内容,包括胡政之对报刊性质的理解、报刊在社会中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以及报人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的认识。着重分析了胡政之对报刊基本属性的理解与认识,总结归纳了胡政之报刊思想中的“新路径”,探讨了胡政之将报纸作为社会公器,以求达到“充实国人文化,正确引导舆论”的观点。第二章将胡政之的报刊思想的形成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胡政之报刊思想启蒙期、发展期和成熟期。胡政之报刊思想的产生和变化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有极大的联系,民国时期的军阀混战、外族入侵以及国共:之争直接影响了胡政之的报刊活动,使他在报刊活动中不断总结调整自己的办报理念以适应当时的政治环境。因此本章将把胡政之的报刊思想形成发展的三个阶段置于当时的政治环境中进行考察。目的是研究胡政之的报刊思想在不同阶段的变化与政治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所产生的影响对胡的报刊活动又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第三章分析胡政之报刊思想的特点,包括胡政之“政治中心论”中“和而不同”的政治意识以及强烈的爱国情怀。兼具中西文化思想的胡政之对民国时期的报刊生存环境有很深的认识,并对影响报刊发展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解答。这一方面展现了胡文章报国的爱国情怀;另一方面凸显了他在西方宪政思想的影响下,为解决国共对抗所提出的和平共处中“和而不同”的政治意识特点。第四章主要是将胡政之与章士钊的报刊角色进行对比,分析胡政之报刊思想的历史地位,并引申出当代报人的角色定位,从而分析胡政之报刊思想对当今报刊经营的启示。结语将整篇文章进行总结性概括,从胡政之初入报界的“文人论政”思想,到王郅隆时期对报刊与政治关系的思考,胡政之作为报刊新路径的开拓者有着怎样的痛苦与希望,同时笔者分析了本文的不足与对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论文目录

  •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论文选题来源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发展趋势
  • 四、研究方法、思路及创新点
  • 第一章 胡政之基本的报刊思想
  • 第一节 报刊性质与功能
  • 一、新闻事业的天职
  • 二、新闻事业是国家公器
  • 第二节 报刊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 一、报刊要适应社会的需要
  • 二、胡政之报刊的"新路径"
  • 第三节 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
  • 一、敢言无畏刚正不阿
  • 二、无私奉献毁誉不能动
  • 第二章 政治环境变迁下胡政之报刊思想的演变
  • 第一节 启蒙时期胡政之报刊思想基础
  • 一、报刊思想的雏形:"文人论政"思想对报刊活动的基本要求
  • 二、从"中西兼顾"到胡政之对报刊事业的理想谋划
  • 第二节 胡政之入主新记《大公报》前后:政治环境对"文人论政"思想的影响
  • 一、胡政之"文人论政"思想的转变
  • 二、胡政之为国人开辟的一条报刊新路径:新记《大公报》时期"四不"主张
  • 第三节 胡政之报刊思想成熟期:对大公报"四不"方针的改革及原因探究
  • 一、胡政之"夹缝里讨生活"的报刊活动
  • 二、四不改为二不原因探究
  • 第三章 胡政之报刊思想特点
  • 第一节 胡政之"和而不同"的政治意识特点
  • 一、胡政之的"政治中心论"
  • 二、"政治中心论"意义指向:和而不同的政治秩序
  • 第二节 鲜明的爱国主义特点
  • 一、追求平等自由彰显爱国情怀
  • 二、言论自由之夙愿文章报国之永志
  • 第四章 胡政之报刊思想的时代性与启示
  • 第一节 胡政之报刊思想的历史地位
  • 一、从政论思想的"变"与"恒"看胡、章二人之间的"异"
  • 二、从追求言论自由和"有容"看胡、章二人之间的"同"
  • 第二节 胡政之报刊思想对当代新闻事业的启示
  • 一、从胡政之报刊思想中对新闻的双重属性的理解来展望多元化的现代报业
  • 二、规范新闻媒体的两点建议
  • 结语
  • 一、本文研究存在的不足
  • 二、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作品
  • 相关论文文献

    • [1].吕碧城《大公报》报人生涯的考察(1904-1908)[J]. 新闻春秋 2019(06)
    • [2].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男女社交观——以《大公报》为例[J]. 现代交际 2020(01)
    • [3].桂林版《大公报》金融时评研究[J]. 广西地方志 2020(01)
    • [4].新闻家的坚守与傲骨——湖南《大公报》报人群体的职业认同探究[J]. 新闻知识 2020(02)
    • [5].上海《大公报》郭沫若研究资料综述[J]. 郭沫若学刊 2020(03)
    • [6].新记《大公报》与中国近代新闻职业化尝试[J]. 传播力研究 2020(16)
    • [7].天津《大公报》载相声史料简释[J].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8(04)
    • [8].新记《大公报》副刊创办及其社会图景[J]. 新闻研究导刊 2019(03)
    • [9].“新记”《大公报》与戏剧副刊[J]. 戏剧文学 2019(06)
    • [10].胡政之与《大公报》的改革和经营[J]. 新闻研究导刊 2019(12)
    • [11].抗战时期《大公报》的宣传策略与意义[J]. 青年记者 2019(18)
    • [12].建国初期《大公报》转型的社会动因探析[J]. 今传媒 2019(08)
    • [13].说“短”论“长”——天津《大公报》对“五四”运动的呈现[J]. 新闻春秋 2019(04)
    • [14].《大公报》里的桂林师范学院[J]. 文史春秋 2019(06)
    • [15].《大公报》报史研究的现状与启示[J]. 中国记者 2017(12)
    • [16].《大公报》与清末反缠足运动探析[J].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 [17].《大公报》与民初女子参政权运动[J]. 宜宾学院学报 2018(04)
    • [18].《大公报》与清末民初天津慈善文化[J]. 史学月刊 2018(05)
    • [19].民国时期《大公报》三巨头[J]. 文史月刊 2018(05)
    • [20].百年《大公报》研究综述[J]. 新闻研究导刊 2018(07)
    • [21].民国时期《大公报》与1942年河南大饥荒[J]. 青年记者 2016(32)
    • [22].青年毛泽东在湖南《大公报》的编撰活动[J]. 出版科学 2016(06)
    • [23].新记《大公报》的用人之道[J]. 百年潮 2017(01)
    • [24].民国时期女校长的主体言说与无声抗议——以湖南《大公报》的报道为中心[J]. 江苏社会科学 2016(06)
    • [25].从重庆《大公报》到《重庆日报》——历史变迁中的“理性选择”[J]. 学术交流 2017(07)
    • [26].解读双重语境下的新记《大公报》——基于文人论政与新闻专业主义[J]. 传播力研究 2017(02)
    • [27].新记公司《大公报》改革成效研究文献综述[J]. 新闻传播 2017(13)
    • [28].双重语境中的新记《大公报》[J]. 新闻传播 2017(05)
    • [29].民国新记《大公报》视野下的中国共产党形象探析[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5)
    • [30].激发公众同情:新记《大公报》与20世纪30年代的赈灾运动[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5(12)

    标签:;  ;  ;  ;  ;  

    政治环境变迁下的胡政之报刊思想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