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案例研究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案例研究

(云南省巧家县二中)

摘要: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信息责任”四个方面。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下面,笔者就以《<我的各科学业情况分析>教学设计》为例,来谈谈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信心技术;核心素养;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一、《我的各科学业情况分析》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来源于新课程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模块1“数据与计算”,具体包含体验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软件工具和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加工和处理的过程,最终得出结论并形成分析报告。

【教学目标】

1.可以根据任务需求,提出数据分析方法,并选择合适的软件工具和平台。

2.熟练利用网络、数字资源等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究。

3.能够利用学习的知识开展数据分析,并形成详尽分析报告。

4.重点:体验数据处理、分析,并形成报告的过程。难点: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理的数据分析工具,并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究。

【核心素养指向】

1.具有根据问题需要,主动寻求合适方法获取和处理数据的意识。

2.能够对已有信息进行分析,建立结构模型,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

3.培养利用网络和各种平台获取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能力。

【设计构想】

1.整体设想:采用项目式学习方法。以项目为整体学习框架,分任务需求分析与设计、数据分析与处理、报告形成与呈现三步实施,共2课时。前面的教学活动使同学对数据分析和应用有了感性的认识,后续是用实例引导同学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软件工具对采集的数据加以分析,并将最终结论展示和发布。选用贴近学生实际的各科学业成绩跟踪分析实例,引导学生列举想从成绩中分析出来的主要问题,并利用网络或学习平台了解和选择具体的数据分析软件工具。而具体的工具软件使用,需要学生自行获取学习资源,展开自主探究,最终完成数据分析,得出结论。最终学生通过列举问题、选择工具、探究学习、应用实践、分析总结,得到自己的各科学业情况分析报告,并用以指导接下来的学习。

2.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希望从成绩分析中得到的信息,利用学习平台和数字资源开展探究性学习,并根据所学完成学业分析报告,展示分析报告并用以指导今后的学习。

3.核心素养的落实:本课信息意识的培养主要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自身情况,主动寻求恰当的方式处理数据的过程实施。采用相互讨论与合作的方式展开,形成并分析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在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合理选择学习和研究平台、获取数字学习资源,展开数字化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整个研讨、探究过程中,逐步体验分析问题、形成问题解决方案、解决问题、总结迁移的计算思维。本课重点落实数字化学习。

【主要教学活动】

1.问题引入:我的各科学习轨迹是怎样的?我的优势和弱势学科分别是哪科?知道哪些信息可以帮助我提高学业水平?

设计意图:构建情景。引导学生对个人各科修习情况进行思考,为后续谈论和探究做铺垫。

2.分小组展开讨论,形成实践与学习文档。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落实信息意识的培养。

3.各小组讨论情况汇报。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合理定制学习和研究计划,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4.资源介绍与获取。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获取数据分析用到的知识和技能,如利用网络、各类平台获取数字化学习资源。教师提供一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设计意图:难点在于如何帮助学生合理的选择数据分析工具。可以利用网络或平台获取信息与帮助。教师为学生探究提供指引和资源,为学生开展数字化学习提供必要的依据和支撑。

5.操作实践。学生按实践操作需求文档要求开展自主探究,利用数字环境和资源完成技能学习。

设计意图:学生利用平台和数字化资源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总结问题解决方案,学习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

6.结合个人各科学习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意见建议,形成最终报告。

设计意图:以具体实践操作和分析解决问题,并进行总结迁移。在整个过程中体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计算思维能力。

7.汇报和展示。

设计意图:以作品的展示汇报学习成果。

8.学生自评、互评、反思。利用分析报告指导自己学业修习过程。

设计意图:开展评价和反思,将实例作用辐射开来,产生积极效益。

二、案例思考

1.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明确学习方向。像本课例中,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引导学生对自我进行学业情况统计和分析。在统计过程中,进一步思考,列举目前最为关心的问题,从而以问题为导向,展开探究性学习。这种以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需求为导向的做法,将极大的触发学生学习热情,有利于后续活动的实施。

2.注重以学为中心,在实践中提升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本课例不以具体的技能学习为主要目标,重点在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总结和知识迁移的思维方法和能力,体验和培养计算思维。课堂中几乎没有传统教学方式的讲授,全程以学生互相研讨和自主探究为主。在交流中学、在思考中学、在探究中学、在操作中学。在整个项目实施各个阶段中,以学生学为中心,逐步落实数字化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关注在自主探究学习中的精确导向和适度指引。课例中有超过一半时间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虽有前期问题提供导向,但仍非常容易进入学习低效区而大大降低探究效果。如前期纠结与数据分析工具的比较和选择,中期数据分析工具非必要技能的学习,后期分析报告的细节美化等。故而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适时的提供精确的导向,在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及时的加以指引,将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当然,也可以借助课余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学习。

4.提供数字化学习环境和资源的有力支持。提供多样的了解渠道、丰富的研究资源、针对性的学习内容,构建合理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为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和问题解决提供必要保障和有利支撑。例如可以利用网络环境、专题学习平台、数字资源等方式,提供微课、作品范例、教学视频、电子文档、学习链接等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有序、高效的完成探究和学习。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不同学生选择的软件工具不同,需要的学习时间有差异,所以具体的软件探究学习留到课后延伸,但同时应给学生以推荐一些学习平台和一定的数字学习资源,适当减少学生自主探究的难度,提高探究效率。

参考文献

[1]黄龙强.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算法思维能力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

[2]肖广德,魏雄鹰,黄荣怀.面向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建议[J].中国电化教育,2017,(01):33-37.

标签:;  ;  ;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案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