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法律制度构建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法律制度构建问题研究

论文摘要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资本市场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企业必然将要直接面临国际竞争。所以,确立上市公司治理的共同原则是摆在各国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同时,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也是公司的神经中枢,在公司运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分析了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理论背景,从法理学、经济学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定位。作者在总结法人治理结构的美国模式、日本模式、德国模式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良好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所应遵循的共同性原则,指出法人治理结构未必要运用统一的模式,但要在适用共同性原则的基础上,结合本国实际情况走出一条最适合本国公司发展的路。我国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诸如大股东一枝独秀、董事会不“懂事”、监事会监督机能缺位等现象。并着手指出了我国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所应遵循的模式及其经济学、法理学困境,并提出了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修正意见。总之,市场竞争,优胜劣汰。改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努力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拓展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空间,不仅关系企业自身的成败,这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论文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产生与发展
  • 1.2 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模式分析
  • 1.2.1 英美法系国家为代表的单层治理模式
  • 1.2.2 德国为代表的双层治理模式
  • 1.2.3 日本式的三角治理模式
  • 1.3 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特征
  • 1.3.1 法人治理结构可以概括为“一个基础”和“一条主线”
  • 1.3.2 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实质是相互制约相互制衡制度
  • 1.3.3 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比较完善,体系比较完整
  • 1.3.4 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是科学的决策机制
  • 1.4 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发展趋势
  • 1.4.1 股东主权地位的日趋衰落
  • 1.4.2 人力资本在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地位逐渐提高
  • 1.4.3 股东的配置出现变化
  • 1.4.4 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外围监督机制得到加强
  • 1.5 本文写作思路和创新之处
  • 第2章 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理论分析
  • 2.1 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法理学定位
  • 2.1.1 股东主权的理论模式
  • 2.1.2 利益相关者的理论模式
  • 2.2 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经济学定位
  • 2.2.1 法人治理结构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 2.2.2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搭便车分析
  • 2.3 良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共同性原则分析
  • 2.3.1 问责机制和责任
  • 2.3.2 公平性原则
  • 2.3.3 透明度原则
  • 2.4 现行《公司法》对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构建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中国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所存在的缺陷
  • 3.1 国有股过度集中所引起的缺陷及内部人控制问题
  • 3.1.1 国有股权过度集中是我国上市公司经营低效率的制度性根源
  • 3.1.2 国有股权过度集中引致国有产权虚置与内部人控制
  • 3.1.3 国有股权过度集中会导致无法实现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
  • 3.2 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董事不“懂事”现象
  • 3.2.1 董事会独立性不强,决策、监督机制失灵
  • 3.2.2 董事会的产生和运作不规范
  • 3.2.3 董事成员缺乏激励机制
  • 3.2.4 董事会中的分权制衡体制失衡
  • 3.2.5 董事义务、责任淡化问题
  • 3.3 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监事会监督机能缺位的问题
  • 3.3.1 监事会的非独立性
  • 3.3.2 监事会职责的非完全性
  • 3.3.3 监事会成员的非适格性
  • 3.3.4 监事会行使职责的受牵制性
  • 3.3.5 监事会开展工作的形式上的非科学性
  • 3.4 中国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股东错位现象分析
  • 3.4.1 对股东大会地位的模糊性规定
  • 3.4.2 股东大会与董事会职权上的重复性
  • 3.4.3 股东行使职权缺乏程序性的保障
  • 3.4.4 股东大会职权的非完善性
  • 3.4.5 股东的非平等性
  • 3.5 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的其他问题
  • 3.5.1 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制衡机制的偏差
  • 3.5.2 上市公司中“老三会”和“新三会”的关系不顺
  • 3.5.3 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对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制约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拟制中国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对策
  • 4.1 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切实解决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问题
  • 4.1.1 降低国有股权集中度,促进股权多元化,提高治理结构的有效性
  • 4.1.2 解决家族企业上市后“一股独大”的问题
  • 4.1.3 按《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的要求,建立起约束大股东行为的制度
  • 4.2 修正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确保分立制约,分权制衡
  • 4.2.1 中国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董事会制度的完善
  • 4.2.2 中国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监事会制度的完善
  • 4.2.3 中国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股东会制度的完善
  • 4.3 建立法人财产制度,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真正分离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公司法》与《证券法》修改应该联动进行[J]. 商事法论集 2014(01)
    • [2].《公司法》强制性与任意性规范之界定[J]. 智库时代 2020(02)
    • [3].浅析公司法务人员面临的弊端[J]. 现代商业 2020(02)
    • [4].《公司法》对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9(24)
    • [5].论《公司法》中债权人保护的法律问题[J]. 北方经贸 2020(02)
    • [6].《企业与公司法》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 农家参谋 2020(05)
    • [7].《公司法》对中小股东合法权益的保护[J]. 法制与社会 2020(13)
    • [8].公司法的合同路径与公司法规则的正当性[J]. 法制与社会 2020(14)
    • [9].澳大利亚公司法之股权确认规则对我国的启示[J]. 现代交际 2020(07)
    • [10].经济体制革新发展下公司法面临的难点透析[J]. 法制与社会 2020(15)
    • [11].聚焦新一轮公司法修改[J]. 中国法律评论 2020(03)
    • [12].企业社会责任的可持续公司法路径[J]. 法制与社会 2020(16)
    • [13].公司法修订中的公司治理制度革新[J]. 中国法律评论 2020(03)
    • [14].公司法规范变革的六大重要视角[J]. 中国法律评论 2020(03)
    • [15].合规制度的公司法设计及其实现路径[J]. 社会科学文摘 2020(06)
    • [16].新《公司法》第16条之规范性分析——以公司法的性格为切入点[J]. 学海 2020(04)
    • [17].浅析公司法务工作防范风险路径[J]. 法制博览 2020(23)
    • [18].合同法视角下的公司法自治属性实践分析[J]. 法制与社会 2020(23)
    • [19].新《公司法》正式实施[J]. 新理财 2018(12)
    • [20].公司章程对《公司法》关于中小股东保护的弥补[J]. 法制博览 2019(05)
    • [21].公司法中关于利益冲突交易的制度构建[J]. 法制与社会 2019(05)
    • [22].公司章程与公司法的冲突问题研究[J]. 知识经济 2019(12)
    • [23].论我国《公司法》中公司的社会责任[J].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9(01)
    • [24].关于公司法的合同路径与公司法规则的正当性分析[J]. 传播力研究 2019(10)
    • [25].《公司法》第16条的规范目的:如何解读、如何适用?[J]. 现代法学 2019(03)
    • [26].公司法现代化:制度改革、体系再造与精神重塑[J]. 北方法学 2019(04)
    • [27].股债融合论:公司法贯通式改革的一个解释框架[J]. 环球法律评论 2019(04)
    • [28].2005年版公司法制度创新回顾[J]. 法人 2019(10)
    • [29].公司法修改的目标、理念及其实现路径[J]. 法制博览 2019(30)
    • [30].企业社会责任的可持续公司法路径[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标签:;  ;  ;  

    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法律制度构建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